今年农历六月廿二立秋,按理说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就是秋社日。老话说“社在秋分前,必定是荒年”,今年情况却很特殊,到底有何不同呢?

1·“社”和“社日”是啥意思?

“社”字,一边是“示”,一边是土,示代表祭祀,土指的就是土地之神,所以社的意思就是祭祀土地,或者祭祀土地神的地方。社日的意思,自然就是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研究,民间祭社的习俗原于夏、商、周时期,秦汉代已经比较流行,在唐代最为兴盛。

在当时的农耕社会,人们对土地有着很深的感情,认为人不能离开土地而活,衣食住行也无一能离开土地,所谓“土运四季,土载万物,土生财帛”。天地万物,莫不生于土又归于土,人更是如此,生时离不开土地,逝后也要“入土为安”。

古籍《孝经纬》中称:社,土地之主也。大地阔,不可尽祭,故封土为社。认为社是土地之主,但“地”实在太大不能一一敬拜,所以就用土堆高台为“社”进行祭祀。

祭台之土从东、西、南、北、中五方取来,象征大地五方;土分为青、白、红、黑、黄五种颜色,代表天地五行等。

2·“春社”和“秋社”怎么算?

古代,人们立社为祭的目的是为了祈求谷物丰产,人间少灾。所以就在春季播种时设立春社,祭祀土神祈求风调雨顺;在秋季收获后设立秋社,向土神汇报收成、报答神功,称为“春祈秋报”。

但社日并没有固定的日子,要依据干支历法结合二十四节气来推算,古籍中称:社祭土,戊日属土,故古之社日皆用戊。

历法规定:立春后五戊为春社,立秋后五戊为秋社。戊是十天干之一,每十天就会出现一个,所以社日通常都在立春和立秋后四十到五十天之间。

但也有特殊情况,据《统天万年历》中载:如戊日立春、立秋则不算。意思是如果遇到立春或立秋当天就是戊日,这个戊日就不能算,要从下个戊日算起。

春社和秋社的祭礼是古代全民的盛大节日,不但皇帝要亲赴王社祭祀,礼毕还要设宴款待群臣。

百姓们也要集体祭祀社神,连外嫁的女儿,远行的旅人等都要归家,祭礼后再按户分肉、在社庙前野炊畅饮,尽欢而散。

3·秋社在分前,必定是荒年

古代人认为,作为土地神的大日子,社日落雨为吉。《提要录》中称:社公不食旧水,故社日必有雨,谓之“社雨”,又称“沐发雨”。宋代御史李廌的诗中就曾有过“社公沐发望年丰,岂谓雨馀仍苦风”的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们认为社日有雨就预示着丰收,无雨则预示将要发生灾荒。民间也有“社日有雨定丰年,社日无雨白耕田”的说法。

除此之外,人们也会按社日出现的早晚来预测谷物收成。《田家五行》中称:分了社,谷米遍天下,言丰稔谷米多也;社了分,谷米如锦墩。言荒秕米谷难得也。分社同日,并田叫屈,言荒熟不同也。

意思是社日在秋分之后主丰收,社日在秋分之前主歉收;如果秋分和社日在同一天,那就是丰歉各半。

今年农历六月廿二立秋,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是八月初三戊寅日,八月初九秋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今年就是“社了分”。

但是今年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立秋当日就是戊日,所以只能从第二个戊日开始算,社日其实是农历八月十三戊子日。

今年八月初九秋分,秋社在秋分之后,所以“社在秋分前,必定是荒年”这句老话并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