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六旬的赵阿姨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都已经成家。当然,她跟大多数农村妇女一样,是更重视儿子的。否则也不会在那个计划生育的年代,有了两个女儿还要生第三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阿姨在两个女儿身上,几乎没花费多少心思。那个年代的女孩子们大多乖巧,从几岁起就知道帮着干家务,看弟弟了。

赵阿姨的大女儿还好点,头一个孩子稀罕,吃的穿的都是好的。家里也舍得供她上学,即使没考上高中,赵阿姨的丈夫也托关系花钱给大女儿读了个好的卫校。毕业后又托关系进了镇上的医院当护士,后来嫁的婆家也是在镇上做生意的,生活还算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赵阿姨夫妻俩对二女儿就差了些,不仅跟儿子没法比,跟大女儿是没法比的。二女儿小静,从小穿的衣服是姐姐穿小了的,吃的是姐姐和弟弟剩下的。赵阿姨夫妻平时对这个二女儿一点也不上心,家里有什么活头一个想到的却是她。

小静读书的时候,几乎天天迟到,因为她要把母亲交待的活干完才能去学校。放了学也没时间写作业,家里养着一群羊呢,只要不下雨天天都要去割一大筐草。到了农忙季节,小静还要帮着下地干农活,因此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即使是这样,小静的学习成绩还是不错,起码比她姐姐好。眼看该考高中了,赵阿姨却对小静说:“你姐姐前年上技校花了不少钱,欠的债到现在还没还完。你弟弟明年就上初中了,他是男孩子没文化不行,以后读了高中还得考大学,也许还要继续读,不知道要花多少钱。就算他上完学,以后买房子娶媳妇也得一大笔钱。

静啊,我和你爸就是普通农民没什么大本事,养活你们仨就不容易了,实在是供不起三个学生。你就别考高中了,考上了咱也上不起。女孩子嘛,读太多书也没有用。你就在家里帮着干几年活,以后找个好婆家嫁了,一样能过得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阿姨谆谆善诱,一向听话的小静被说动了,放弃了中考,直接辍学在家帮着干活。过了两年,又在赵阿健的建议下,跟着村里的人去了南方城市打工。小静在南方打了五六年的工,挣的工资全部交给了父母,用来补贴家用。

等小静到了结婚的年龄,赵阿姨又劝女儿:“你姐嫁得远,你弟上完大学留在了大城市工作,他们俩都指望不上。所以我和你爸的意思,想把你嫁得近一点,以后等我们老了你照顾起来方便,离家近了你也不会受婆家的欺负。”

母亲说的话,孝顺的小静自然是听的。于是小静听从母亲安排,嫁到了离家只有几百米距离的邻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了婚的小静,一开始确实对娘家照顾颇多。不仅逢年过节按风俗送节礼,平时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她也会想着给父母送上一份。娘家有事她出钱出力,到了农忙季节,她和丈夫甚至公婆都一块过去帮忙。赵阿姨夫妻着实享到了二女儿的福,可惜他们并不知足,变着法子问女儿要钱要东西。

赵阿姨和老伴为了给儿子买房买车娶媳妇,掏空了家底。即使儿子已经成家有了孩子,他们还是拼命干活,就为了多挣点钱去补贴儿孙。因为常年辛劳,他们在老年的时候身体都不好,不是这病就是那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次,赵阿姨的老伴又病了,腰疼得站不住腿也快不能走了,医生建议手术。但是家里没钱啊,赵阿姨就打电话问两个女儿要钱,一人一万。

小静听到母亲又问她要钱,大哭:“有事为什么不找你儿子?为什么总是问我要钱?你不知道我这两年过的是什么日子吗?别说一万块,我现在就连一千块钱也拿不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这几年小静家里也不平静,先是公公生病住院花了不少钱,后来婆婆也病了。虽然经过治疗都没有生命危险,但是两个老人都不能干重活了,平时还得吃药维持。

没了公婆的帮衬,小静要带着两个孩子也不能去打工,她老公一个人也不愿意出远门。除了种地就是在附近打打零工,挣不了多少钱。因此这一万块钱对小静来说,拿出来确实有点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阿姨见二女儿不肯出钱,也是不太高兴:“一样的闺女,问你姐要钱人家一句没推脱,说明天就给我送过来。你倒好,不肯出钱还这么多话!还提你弟弟的意见,前几次我和你爸病了不都是你弟弟出钱给看的?”

小静更委屈了:“我拿什么和我姐比,她条件好比我有钱!我也不能和弟弟比,他一个月的工资能赶我们半年的收入。以前你们是怎么对我姐和我弟的?又是怎么对我的?你们就是不疼我!”赵阿姨无话可说,直接挂断了电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赵阿姨有什么事都不再跟小静说了,也不问她要钱了。只不过,她在外面提起这个二女儿的时候,总是一脸懊悔的样子:早知道,当初生下小二来送人就好了,也能少生点闲气。而小静对父母的态度已经不在意了,她自己的生活还没过好呢!

结语:虽说十个手指头有长短,父母偏心也是常事。但赵阿姨的所作所为,无疑是让二女儿寒心了。一个不会心疼女儿,只会压榨女儿的父母,实在是让人孝顺不起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