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记不住正态分布的蔷色

法国哲学家卢梭曾说过,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越是成长,越发现这个世界有太多我们无能为力的事情。

我们无法选择原生家庭,我们无法让学校的小霸王不欺负我们,我们无法让职场没有性别歧视、年龄歧视。

总是有很多人很多事告诉我们,这些东西就是这样,你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

直到我们在血淋淋的现实世界碰的头破血流,才恍然大悟,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当柔软的内心撞上硬邦邦的现实,我们只能在有限的自由中,小范围的按自己的意愿生活。

今天我们分享一本李子勋老师的书《困境中的自由》,这本书是李子勋经典书系中关于心灵成长的一本书,还有个副标题是《如何轻松解决心灵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经典书系包括亲子教育四本书《早教的秘密》、《读懂孩子》、《唤醒天性》、《家庭陪伴》,和心灵成长两本书《流动的感觉》《困境中的自由》,这两本书侧重个人心灵成长。我一直认为,要教育孩子,家长首先需要成长,先育己再育儿,否则看的那些育儿书都很难落到实处。

李子勋是国内著名心理学家,著名家庭治疗师,曾任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心理月刊》《父母必读》等杂志专栏作家,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实话实说》,北京电视台《心理时间》等节目的特邀心理专家,出版了多部畅销著作。李子勋老师已于2018年10月离开了我们,颉腾文化现在出版的这套书,更像是李子勋老师写给未来的家教书,帮助家长育儿育己,走出心灵困境,拥抱下一个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篇文章我将分享《困境中的自由》一书,本书从心理学、哲学等领域给出了日常生活的启示,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改变那些把我们困住的认知,从困境中走出了,成长出应对不确定性的心理韧性,热情拥抱未来的不确定性,让自己的人生有更多的可能。

1.客观世界是硬的,但内心的现实是软的

很多人认为人定胜天,只要自己努力了,总会成功的。

直到在社会上横冲直撞,才会发现自己能够改变的实在是太少了。

我们无法改变他人的言行,我们无法改变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我们甚至无法改变我们一手带大的孩子。

到最后,你可能会发现,我们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

当我们想要跟现实世界硬碰硬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就跟浑身的刺都竖起来的刺猬一样,时刻准备战斗着,这让我们把精力都放在向外求上。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那些我们无法掌控的人和事。

只有当我们接受世界是硬的,这个世界上99%的人和事我们都无法改变的时候,甚至举手投降,接受命中注定的时候,我们才会放松下来。

当我们不再紧绷着,也会发现这个世界可能并没有那么硬,反倒充满了温情。

当你觉得这个世界不够温情的时候,那就请你接受它可能本来就是冷的,不要试图去改变它,然后尽可能的去体验更多的生活。

比如,糟糕的原生家庭,不仅影响了年少的我们,可能等到父母老了,依然是苛刻挑剔的父母。不要去抱怨,而是接纳。愿意与父母和解就和解,不愿意和解就不和解。接纳是为了我们自己,不再陷入想要改变的徒劳和不甘中。告诉自己,我大概命中注定有一个糟糕的原生家庭。然后给自己的子女一个好的原生家庭。

再比如,职场上的年龄歧视、性别歧视,短时间是无法改变的。那就不要去硬扛,可以试着去顺应,比如在年轻的时候辛苦一点,有详细的成长计划并且努力的去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即便你到了所谓的35岁分水岭,你也有足够的份量和话语权去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

现实不会因为我们内心的软弱而改变,但我们可以不用去硬碰硬,而是让自己软下来,放松下来,就像汇入大河的溪流一样,让自己成为大河的一部分。

2.困境来自于建构,自由同样来自于建构

后现代理论认为,这个世界是用我们的认知建构的,我们感受到的物体已经不是物体本身,而是我们认知的结果。

每个人的认知都是自己人生经验和体验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所以,每个人对这个世界的建构都是不一样的。

李子勋老师认为,人们的很多问题只是被"外界“定义成了问题,心理学家的任务与其说是帮来访者“解决”这些问题,不如说是帮每一个人接纳自身的生命体验,再让来访看到他的生命体验是如何与外界的框架发生冲突,进而探索一种让自己感觉舒适、安全,有助于发挥自身潜能的文化建构。

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验。比如,桌子上有半杯水,一个人会说,只剩下半杯水,另一人可能说,竟然还有半杯水。

面对半杯水,第一个人的体验是悲观的,他可能看这个世界都是悲观的,是不公平的,他可能会外归因,觉得自己不能成功都是因为外界。自己把自己困住了。

第二个人的体验是乐观的。他看到的是乐观向上的一面,这样的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更倾向于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更容易获得成功。正向反馈循环下,他的人生也会更幸福。

就像我们前面说的,现实世界是硬的,对于同样的现实世界,我们可以建构为障碍,也可以建构为资源。

如果你觉得生活困难重重,不妨换一种建构事物的方式。

在鸡毛蒜皮的生活中,找到平淡生活的闪光点,然后放大,再放大,你也会获得心灵上的自由。

3.结语

在唯物主义看来,只有人的意识是主体,其他都是客体,连人的身体都是客体。客体是为主体服务的。

哪怕是硬的现实世界也是为软的内心服务的,所以不要让硬的现实世界困住软的内心。

应该让软的内心在硬的现实世界自由出入。

当你觉得这个世界变软了,那么这个世界就真的属于你了。

在这本《困境中的自由》一书中,李子勋老师针对生活中很多似乎不起眼的,但困扰很多人很久的问题,给出了睿智而柔软的速效解决方案,教我们用多元的视角来看自己、看他人、看关系、看社会,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过上更自由更舒心的生活。

如果你也觉得生活中太多的阻碍,似乎干啥都不顺心,不妨来看看这本书,看看自身心理学家是如何应对生活难题的。

作者:记不住正态分布的蔷色,爱读书爱学习的全职妈妈,经常又佛又丧,偶尔积极上进的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联系处理。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