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话题,有一款名枪,凭借极高的颜值,强大的杀伤力,让它受到世界各国军迷追捧,它就是被誉为“手枪之王”的沙漠之鹰。该枪自诞生以来一直备受瞩目,很多军迷梦寐以求,不过,它自身却有3大不可忽视的缺陷,让它很难获得士兵的青睐。
沙漠之鹰是一款半自动手枪,由美国马格南研究公司和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设计研发。该枪在1979年启动研制,1981年第一把原枪制造完毕,1982年对外公布该枪,1983年以色列公司将其更名“沙漠之鹰”,并将其推向市场销售,1985年该枪正式出现在美国枪械市场,1987年又改进一系列改进,终于在1989年完成标准化定型,1991年和1998年又相继推出新款。此后几十年时间,“沙漠之鹰”远销海外,在全球拥有极高的知名度。

“沙漠之鹰”之所以能畅销,同它自身的优势息息相关。外形设计上,漂亮大气,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初见该枪,且不论性能如何,它的高颜值就让人无法忽视,完全能够吸引住人的眼球。许多购买“沙漠之鹰”的军迷,都是被它的高颜值征服,所以,尽管知道它在实战中并不占优势,也义无反顾的将它作为一种艺术品收入囊中。
同时,它的威力也十分强大,容易改装,根据官方给定的“沙漠之鹰”的性能参考数据看,其子弹出膛的速度能够达到每秒378米,配备11.43毫米子弹,近距离可以穿透汽车引擎。并且,改装起来很是容易,只需要与之相配的枪管、枪机、弹匣。实际操作的时候,能够快速完成换装,更换不同类型子弹进行射击。

此外,“沙漠之鹰”的精准度很高,射程在手枪界也是佼佼者。看它的精准度,射击范围25米之内,不用修整瞄准误差也不会脱靶。该枪出厂自带韦弗式导轨,因此,使用者还可以自行改装,添加各类瞄准工具,进一步提高它的精准度。当前主流手枪的射程,一般都在50米左右,但是“沙漠之鹰”的射程大于100米,据说有人使用该手枪射中过200米之外的麋鹿。
凭借着以上诸多优势,让“沙漠之鹰”被许多军迷追捧,荣登“手枪之王”的宝座。然而,它并不受士兵的青睐,在军队中没有被广泛运用,这主要是因为它自身的3个缺陷导致的。

第一,该枪的受众主要是美国枪械市场,参与“沙漠之鹰”设计的美国马格南研究公司,秉承美国枪械市场对手枪的传统观念,大口径、大威力。因此,该枪的枪体较大,质量也相比一般手枪更重。已知它较小的一款型号重达1.715千克,较大的那一款更是重达2.050千克。枪身大而重,不便携带也不便隐藏。并且,它还不耐磨损,保养成本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弱。士兵执行任务本身就背负着极重的装备,应对各种恶劣环境,该枪自然而然让很多人敬而远之。
第二,“沙漠之鹰”的后坐力很大,有试枪员做过测试,想要正常使用该枪,体重要达到80千克以上,可见它极不好控制,上手难。单手使用该枪,对腕力要求极高,这需经过反复训练。然而,强劲的后坐力又让它的训练难度非常大。并且,后坐力越大的手枪,越不容易连续射击,这就导致它的实战性能不怎么强。士兵执行任务或者防身,实战性都是使用者必须考虑的问题,该手枪也就很难被选中。

第三,存在威力过剩的问题,有人做过测试,“沙漠之鹰”拥有很大的贯穿力大,能够很容易的穿透轻质隔墙,这也代表在拿它执行任务的时候,很可能造成对目标周围无关人员造成误伤。另外,该枪子弹射出之后,抛壳动作十分猛烈,对使用者和使用者身边的人都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而且,它的容弹量还相对较小,7发的起底至高不过9发,当前很多手枪的容弹量都在10发以上。实际作战中选择手枪,容弹量也是使用者不可能忽视的一个问题,这也导致“沙漠之鹰”很难被选择用作实际作战。
“沙漠之鹰”这些缺陷在实战之中很难被忽视,因此该枪不怎么受士兵和军警的欢迎,没能在军队中被广泛使用。所以,很难找到有关它在实战中的具体表现。但是,作为运动手枪和狩猎手枪,它还是很受欢迎的。彪悍的外形霸气侧漏,仅仅拿在手里就气场十足,具备很多小型手枪无可比拟的优势。

同时,子弹出膛产生的枪口焰和声音也比一般手枪大的多,能够给予人强烈的感官和视觉冲击。这让它成为影视和娱乐界的宠儿,在一些影视和娱乐作品中都有出现,取得十分不错的反响,更在全世界范围内打响了它的知名度。
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尽管“沙漠之鹰”在实战中存在诸多劣势,依旧凭借它强大的威力,极高的收藏价值,以及它在娱乐和电子游戏中的频频亮相。让它闻名遐迩,成为无数军迷日思夜想的宝枪。当然,“沙漠之鹰”在设计的时候,就是作为靶枪和狩猎手枪使用的,受众范围一开始就没怎么考虑士兵,所以,也就没必要委曲求全,纠结它为什么不能受到士兵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