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德国的汽车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为全球的汽车产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的崛起已开始施加压力,使德国车企感到了巨大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朔尔茨豪掷1100亿欧元,激励德国车企

据观察者网报道称,虽然因为跑步摔倒,伤到了眼睛,但朔尔茨并没有因此休息,反而带伤上阵,出席2023年德国国际车展,以便激励德国电动汽车行业。

报道称,在慕尼黑车展开幕式上,戴着黑色眼罩的朔尔茨站在台上,宣布了一个价值1100亿欧元的重磅计划,目的是让德国汽车行业在电动车领域获取更大的突破。

他在演讲中强调了德国在汽车产业中的显赫历史,并高度表扬了德国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的创新实力。他赞美德国拥有深远的汽车制造基础,长达135年的积累使得德国汽车产业具有明显优势。

朔尔茨指出,雇佣超过75万员工的德国汽车企业是推进我们向可持续未来前进的关键动力。他认为,公正的竞争环境能够促进商业活力的提升。

针对来自中国等新兴市场在电动汽车生产上的竞争,朔尔茨表现得异常严肃。他明确表示,德国汽车产业不应对此感到恐慌,相反,应该从中寻找动力。

他强调,“竞争应当激励我们前行,而非让我们感到恐惧。”他提到,过去数十年间,德国汽车产业已成功应对过来自日本和韩国的竞争压力,同样,现如今也应勇敢接受并战胜来自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挑战。他深信,这将为德国汽车业注入新的“创新动力”。

他再一次明确指出,作为一个全球汽车强国,德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无可动摇,即便是面临新兴市场的竞争压力,德国也有强大的实力保持其优势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欧洲焦虑:中国电动车发展已领先我们一代人

据悉,朔尔茨之所以发出这番慷慨陈词,是因为当前的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汽车制造业,正处在一个焦虑和不安的氛围之中。这种担忧来自于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全球市场上的浓厚竞争力和影响力。

朔尔茨发表这番讲话前,有数据显示,参加慕尼黑车展的制造商中有41%来自中国,而且他们的展区都吸引了大量的观众,诸如比亚迪、小鹏汽车以及零跑汽车等。照片记录了4日媒体开放日的盛况,中国车企的展台周围挤满了参观人群。

各大外媒在报道中表示,相较于中国车企展现出的强劲热情与雄心勃勃,欧洲车企正在经历一种深刻的危机感。他们正在致力于在中国市场“收复失地”,可是尚未取得明显成效,中国的车企已经开始向欧洲市场发起攻势。

法国《世界报》甚至直接预测,只需几年的时间,中国车企就能登上全球汽车业的领导地位。

著名的德国汽车行业专家杜登赫费尔指出,中国的电动汽车生产商对欧洲市场的广阔前景有了深入的认识,这对于德国本国的生产商来说,也意味着竞争压力的加大。

导致这个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中国电动汽车具有价格优势。据汽车数据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2022年的前半年,中国电动汽车的平均售价为3.2万欧元,而欧洲的同类产品平均售价则高达5.6万欧元。

因此,车展期间,大众、雷诺、宝马等汽车制造商都表达了同样的观点,那就是在电动汽车技术领域,“中国已经领先我们一代人”。他们认为,要想赶超,欧洲必须在诸如制造成本、生态系统等方面下大力气,并与中国制造商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

毫无疑问,中国汽车企业的崛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他们不仅带来了竞争,也提供了合作的机会。在未来的汽车产业中,谁能抓住创新的驱动力,谁将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