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与时俱进。

有些单位的某些教师对于这一点领悟的特别透。

想当年(30年前),有课时费加班费的时候,抢课时挣课时费,加班挣加班费成了某些人的首选。

有的老师一天加班三天,与张三李四达成共识,相互把对方加班统计上,最后统计就是一天三次。

一学期下来,一结算,有的老师加班费高的惊人,据说一家三口之家,吃喝拉撒,人情份子,加班费足矣。

甚至于有的老师的加班费高的用当今高等数学无法解释,即便不吃不睡,把所有的能加班时间都算上,都达不到他的加班数!

有的老师调侃道:莫非把夫妻睡觉的时间也算加班了吗?

往事随风而逝,就当做茶余饭后的笑谈吧。

斗转星移,时至今日,加班费变成了工作量,工作量直接影响考核。

于是,过去那些抢课时费抢加班费的人,今天开始抢课时抢工作量。

工作量最具体体现在课时数。

匪夷所思的是,有的单位还带走浓郁的学科歧视。

语数外12课时,政史地生14科时,音体美微16科时为满工作量。

真的有点疑惑,这类工作量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有什么科学依据呢?

同样每节课45分钟,难道地球自转到了语数外老师上课的时候就转的慢,到了其他学科就转的快了吗?

或许说语数外太疲劳,音体美太疲劳。

凡是从事教学的都明白:只要你付出,任何学科都很累,只要你不付出,任何学科都轻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