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情绪—悲

原创 王元启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这首《燕歌行》是现存最古老完整的七言诗,代表了曹丕文学之路的顶峰,也是七言诗的重大发端。

不过,今天,我们要谈的不是古诗,而是诗歌背后隐藏的情绪。

前几日,秋分已过,天气渐凉,越来越多的人在感受这份秋意的同时都会有那么一点点淡淡的伤感。

人所表现来的不同情绪的变化,这个在中医的概念里被称为“五志”,五志:指怒、喜、思、悲、恐,五种情志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人的情绪处于一种很平和的状态,不悲不喜,不忧不愁,当然也会随周围环境的变化,切换不同的情绪,不过是稍纵即逝,很快恢复平和。

古人常常喜欢以“悲秋”来描述这个季节的特点,说到这里,有人不禁要问,为什么秋天人的情绪更愿意感觉到伤悲呢?

这要从这个季节气候特点和人体生理状态谈起:秋在五行属金,所主之脏是肺,因金所主之气为降气,所以秋天的气呈现沉降的状态。

与之相适应,人体的气也要在秋天的时候潜藏沉降下来,以满足日常精力的恢复和气血的需求。

秋气沉降在自然界表现最明显的就是雨水,一场秋雨一场寒,也代表着气随着雨水沉降到地下了。

与自然界不同的是,人体需要依赖自身的津液(可供利用的水、血、营养液)来沉降气,一旦津液不足,气的这种沉降不能满足,身体就会出现咳嗽少痰,皮肤身体干燥,相对应的的五志就表现为悲,情绪也悲的更加明显了。

另外一点就是,秋之前为夏,夏天气升浮,代表着一种热情亢奋的情绪。这一升一降,一浮一沉,有着巨大的反差,人的情绪也因此而由热情似火转化为冷漠悲凉了。

受此影响,大多数人情绪会比较失落,尤其一些平素身体不太好的同志,对季节的适应性很差,感受尤为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病情,需要做好相关的防护工作。

最后推荐几个秋季常用的情绪保健方法:

饮食:清淡,戒辛辣,多饮热水。

情绪:克制波动,放松心情。

睡眠:早睡早起,谨慎熬夜。

保健:按摩额头、脑部、面部。

食疗:银耳、山药、大枣煮粥。

药物:遵医嘱适当服用生脉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