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专栏文章,希望购买后的您能把文章读熟读烂,能保你的财富远超70%的人。
上篇,我们讲到土地和经济基本面,详细复盘中国房地产市场面临的现状,给出了大量的数据,精确地了解了当下的经济形势。那本篇,就用“对房企的生存状态分析”引入今年的政策对楼市的影响。

房企生存状态的研判

预判2023年这波政策对楼市的影响,一定要研判房企的生存状态。

为什么一定要研判房企?

原因有两点:

  • 第一,全行业“生死劫”

我认为按照当下楼市销售额持续下滑的情况看,没有一家房企能熬下去。

对,没有一家房企可以挺住!

我给大家举个简单的比喻,或许不准确却能让大家了解现在房企的困局。

假设房企的负债是40元,总资产是100元,这负债率就是40%,可现实当中,负债率在40%的房企少之又少。

绝大多数房企的负债率都在100%以上。目前还活着的房企万科负债率是28%,龙湖是45%。

除此之外,含国央企在内的所有房企真实负债率远超70%。

房企的高负债是房企危机的根源,而房地产市场销售额持续下滑就是房企危机的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房地产行业的销售额是18万亿,2022年的房地产行业的销售额是13.3万亿,下降了27%

2023年预估的销售额是10万亿,相比2021年销售额下跌幅度超过45%;

假设100元的总资产可以产生的产能是75%,也就是总资产100元的土地,可以开发销售产生回款的比例是75%,那么预期回款应该是75元(忽略价格因素)。

那么,预期回款的现金流是75元,但销售额下滑了45%,那么真正的回款只有33.75元。

但债务是40元,回款的33.75元无法覆盖40元的债务。

当然,在实际开发建设中,投入是滚动投入,债务也分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不像这个比喻那么绝对。

再来看看8月份百强房企的销售规模的同比变化。

6月份同比下跌28.1%、7月份同比下跌33.6%,8月份同比下跌33.9%。

这是2023年与2022年销售规模的对比,我们再来看看2022年与2021年销售规模的对比。

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2年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75968.5亿元,同比下降41.3%。

简单理解——

2022年的销售额同比2021年下降了41%;

2023年至今平的平均销售额同比2022年下降了30%。

那么相比2021年,2023年的销售额下跌幅度应该在70%左右。

再回到刚刚举例的100元。

预期回款75元,但销售额相比高峰期的2021年下跌幅度超过7成,那么现金流回款大概在22元左右。

而40元的债务对应22元的回款,显然连一半都不到。

这还没有从22元产生的利润角度看债务偿还,如果从利润角度看,连5元都不到,就算40元债务分短债和长债,这5元钱都是不够偿债的。

所以——

三道红线让房企没有办法通过借贷“以新偿旧”,销售额下跌70%让房企没有办法用现金流覆盖债务。

如果任由房企销售额进一步下滑,所有房企都将处于爆雷边缘。

  • 第二,碧桂园时刻。

前有金融十六条,后有三支箭,最后碧桂园还是祭旗了。

9月1日,评级机构穆迪将碧桂园的信贷评级从“Caa1”下调三个等级至“Ca”级,逼近该机构的最低评级C级。

穆迪对碧桂园的评级展望仍然为负面,并认为碧桂园在未来12至18个月的销售回款不足以支撑大量债务到期。

再来看碧桂园爆雷之前公布的年报。

  • ——2022年公司全年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3574.7亿元,按照房企20%的毛利润计算,预计利润在536亿。
  • ——2022年碧桂园总借贷余额较去年末下降4.9%至2579亿元。
  • 在2023年碧桂园公布的中期业绩中,12个月内到期债务1087亿。
  • 利润536亿和即将到期的1087亿债务,中间还有500亿的差额。

这是非常简单粗暴的推算,逻辑上并不闭环,但能让大家明白现在房企的真实状况。

在这些推算中,还没有计算工程款,团队工资、股东分红、三年预售项目监管资金的质押、商票兑付等等.....

现在的房企已经走入困局,爆雷的房企没有钱“保交楼”,还是没有爆雷的房企也难免迈入“入不敷出”的队伍。

所有房企的困局都指向同一个问题:钱,从哪里来?

银行输血?

从第二轮房企爆雷来看,“银行输血”形式大过实质,银行绝不会雪中送炭;

现金流回血?

有希望,但房企无能为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下宏观背景决定了救市是否奏效

为什么分析2023年的政策,要把土地经济、经济现状、房企困局都说一遍?

因为这轮救市能否起效,能有多大能量完全取决于当下的宏观背景。

换句话说——

能否扭转购房者购买预期,要看救市政策能级、爆雷企业、经济基本面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力。

为什么开篇说土地经济?

只有了解土地经济中土地的重要性、房子作为信贷派生的抵押物、大家才会明白:

政策底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