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这个恶习,长期纠缠我们,使我们曾受到身心俱损的伤害,每恐起它就深恶痛绝,无可讳言。笔者态度是,在没有找到矫正口吃途径前,凡我口吃朋友皆情如兄弟姐妹,一律给予同情,支持和谅解。然而一旦参加矫正,由于种种原因,败下阵来,甚至一蹶不振。对这类朋友我会不客气,以致过激地说:他们没有志气,至今还是麻木状态,没有觉醒。这些朋友要治口吃,首先要摆脱这种“麻木状态”,要充满勃勃生机;要求即时觉醒,振奋抗争前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谈到抗争,必须要有“韧性”。眼前就有很多“韧性”的具体事物:那山前山后,常见的古槐苍松,虽经风雨无数次冲打,然而却不屈服,枯蒌,而是顽强地生长着,天长日久,长成了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那延伸数千里的浩荡江河,虽然在前进的路上布满曲折险阻,但是却不灰心止步,一往无前,奔流不息……..自然界中很多事物表现出来的这种自发的“韧性”,显示了强大的威力。在人类中,无数有志人物,对自己的生理缺陷作胜利的斗争,无不乏其例。这种“韧性”则是带有自觉性的更加高级的东西,具有改造世界的更加伟大的力量。
我们现在特别需要“韧性”的战斗精神,为了恢复语言健康,誓做语言的主人,不做口吃的奴隶,自己解救自己,是我们一生中的壮举,是我们空前艰巨的事业,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成功的。
在我们面前,摆满各种疑难,只有不懈地探索,才能用智慧的钥匙打开语言畅通的宝库;在我们面前,横隔着各种高山深谷,只有坚韧不拔地开拓,才能筑成通向健康语言的大道。矫正口吃要求我们,更需要具备如像黄河那样,经历九十九曲,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非凡气势,更需要像孙悟空那样遭遇八十一难,而敢于战之胜之的毅力。
我们有时看体育比赛,容易产生一种错觉:以为某些运动员自然就能成功的。他们只在比赛场上奋战几分钟,就能轻而易举地夺得冠军。其实,他们在“一鸣惊人”的背后,几乎无一例外都经历了长期艰苦的训练:有的每天坚持成千上万米长跑,有的每天挥动几万次手臂,有的每天摆动几百次重复动作……总之是“韧性”的战斗,才能换来比赛场上的成功。的确,要使自己完善地驾驭语言,除了“韧性”,没有选择。
“韧性”战斗精神的特点,就是要坚持不懈,长期努力,毫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