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日,在渭南市博物馆西楼一层,以“清风弥万世 廉韵润秦东”为主题的渭南廉政文化主题展正式开放。过去的几年里,各级领导干部纷纷来这里接受思想洗礼,让警钟长鸣于耳,让廉洁常驻心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国历史上,在渭南地区内,涌现出许多名垂青史的廉政人物,流传着深切感人的廉政故事,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廉政文化。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这里展示了古代至近代渭南地区的清官廉吏和廉政故事。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先秦和秦汉时期

这个时期是渭南廉政文化发轫和奠基的时代。商代,开国元勋伊尹所作的《尚书·伊训》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反腐倡廉的论文;西汉,太史公司马迁所作的《史记·循吏列传》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清官廉吏专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震(?—124),东汉弘农华阴人,历任刺史、太守、太仆、太常、司徒、太尉等职,被称为“关西夫子”。汉安帝永初六年(112),他到东莱赴任,经过昌邑县时,门生王密拜见,送来10斤黄金。王密说:“暮夜无人知道。”王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从此以后,“暮夜却金”的故事和“四知先生”的美名流传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

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转折和鼎盛的时期,也是渭南廉政文化发展的时代。前秦丞相王猛,洁身自好,不畏皇亲;西魏改革家苏绰,心如清水,形如白玉;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倡导节俭,澄清吏治;大唐宰相杨绾,清贞自守,以廉生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居易(772—846),唐代下邽人,著名的诗人。做官期间,为政清廉,关心下层民众生活疾苦,做诗谴责官府横征暴敛,包括《卖炭翁》和《观刈麦》等名篇。唐长庆二年(822),他被任命为杭州刺史,彻底治理西湖,修建捍湖大堤,俗称为“白公堤”。任满离开时,他依依不舍,叹息道:“皇恩只许住三年”和“处处回头尽堪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宋元明清时期

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集权主义政治文明持续发展的时期,渭南廉政文化的地域性色彩愈加浓郁,廉政人物对近现代廉政文化影响明显。北宋名臣寇准,借住民居,无第宰相;明朝监察御史杨爵,中介刚直,著名诤臣;清朝巡抚刘荫枢,厉廉戒贪,造福桑梓;清朝陕西状元王杰,直道一身,两袖清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近代时期

近代八十年(1840—1919)是中华民族的屈辱苦难史,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促进渭南廉政文化的转型。这里涌现出台湾道台刘重麟、“尸谏宰相”王鼎、“救时宰相”阎敬铭、“第一循吏”焦云龙等,抗击西方侵略,主张中体西用,革除陈风陋习,力求救亡图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在廉政文化的影响之下,渭南地区家风家训盛行,包括匾额、楹联、碑文、书信等不同的形式。其中,不仅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而且反映了当今社会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自律规范。

渭南地区的家训以忠义诚信为本,清白正直为核,赏善惩恶为式。通过这样的方式,规范家庭成员言行,竖立起良好的家风,成为渭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下方,观看相关图文——

我是申威隆,陕西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非优秀”毕业生,著名的90后“陕西文博一哥”,被领导和同事们称为“申局”。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关中拍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