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票房上来说,截止目前,电影《芭比》票房已经突破13.8亿美元(约100亿人民币),成为2023年全球票房冠军,格蕾塔·葛韦格也成为影史票房最高的女性导演。

从口碑上来说,《芭比》无疑是这个夏天全世界争议最大的电影。

从国内外网友们热火朝天的评论中就可以看出。

国外男观众的评论:

“一部异化、危险且扭曲的电影。”

“女权议题会害死我们所有人。”

“只有我们都成同性恋了,她们才会满足。”

“一场如同被许多迷之性感的人扇巴掌的粉色迷幻之旅。”

国内男观众的评论:

“兄弟们,我们一起举报这部电影下架吧?”

“打拳的电影越来越多,什么时候才能看到真正的男性电影?”

“女性现在已经上天了!还要怎样?”

"儿看的电影,自以为是的洗脑片子"

娘们

从网友们“破防”的言论可以看出,国内外男同胞默契一致地感觉到被冒犯。

男人感觉到被冒犯是正常的。因为女人已经被冒犯了几千年。

如果男人连两个小时都受不了。那么,请想一想,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个个女人都是怎么忍受的。

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除非你和对方的处境一模一样。

如果仅仅因为女人想和男人平起平坐,仅仅因为女人像之前男人调侃女人一样调侃男人,广大男性观众就感到了被冒犯,那我只能说,这不算什么,这仅仅是一个开头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芭比》不仅在男观众之间引起争议,在女观众之间也引起了分歧。

比如,电影最后芭比去看妇科医生,男观众认为芭比怀孕了,有些女观众竟然也是这么想。

这说明什么?说明许多女人仍然不能正视自己的身体,她认为只有怀孕当母亲,才能正大光明地去看妇科医生,才能正视自己的身体,否则,就会感到羞耻。

而这也正说明,女人需要更多《芭比》这样的电影。

香特尔·阿克曼也是一名著名的女性主义导演。

她在1975年创作的电影《让娜·迪尔曼》,无论在艺术上和深度上都超过电影《芭比》。

可是现实却是:这部诞生于50年的优秀的女性主义电影,一直隐没在历史的角落里。

直到去年英国电影杂志《视与听》把它列为十年来最佳电影第一名,它才稍微有点名气,豆瓣有一万人标注看过,在此之前,只有2000多人标注看过。

在《让娜·迪尔曼》这部电影中,导演用三个小时呈现了一个家庭主妇的三天日常以及她的静默崩溃。

但是从它几十年来寥寥无几的观众可以看出:

只有把电影当作精神食粮,而且对女性主义感兴趣的人,才会主动去看这部影片,也就是说大部分女观众都不会去主动去看这部电影。

虽然这部电影是关于普通女人的日常的,可是普通女人不会去看。正如贾樟柯、王兵等导演专门为底层人民拍的电影,底层民众并不会去看一样。

作为资深影迷和女性主义者的导演格蕾塔·葛韦格一定熟悉香特尔·阿克曼,并且很大概率看过《让娜·迪尔曼》这部电影。

但是她却选择“芭比”这样一个玩偶娃娃来讲述女性主义,并且用如此直白,如此商业的方式呈现。正如用“用魔法打败魔法一样”,她想用“商业打败商业”。

从目前的票房成绩来说,它无疑是成功的。从观众的性别上看,有七成女性观众,它无疑也是成功的。

因为目前依然是父权制社会。这个世界上的权力和资本依然掌握在男人手中。

她想在这种行业内拍自己想拍的片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势必要做出一些妥协。

只有商业化,电影才能保证最大范围的传播,这样既可以有理想的收益,又可以被更多女性看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如饰演芭比的演员也是电影制片人玛格特·罗比当初为了向华纳推销《芭比》曾放下豪言:“这部片子能让你们赚十亿美元!”,如今这已经成为事实。

这一幕在电影中也有所体现:

当那位母亲葛洛莉亚跟美泰集团的大BOSS提建议:以后能不能生产一些身份比较普通的芭比,比如普通的家庭主妇芭比、普通的上班族芭比……

还没等她说完,直接被一口否掉。但是,当BOSS身边的人推算出这样可以赚更很多钱时,立马改了口,表示同意。

也就说,在这些大资本家眼中,根本不关注什么女性主义,他唯一在乎的是:能否赚钱。

虽然资本家有性别之分,资本是没有性别的。

在男人统治世界的社会中,女权主义者如何表达? 如何传播?

我觉得格蕾塔·葛韦格选择了“芭比娃娃”这个最具商业价值的女性 IP玩偶来代表女性本身就能说明问题。

她承认了女人依然生活在父权制中的现实处境中,这一点至关重要。

从这一点上来说,《芭比》这部电影的现实意义要大于它的电影意义。

正如波伏娃的《第二性》的现实意义要远远超越它的文学意义。

《第二性》这本书的问世如同平地一声惊雷,几十年来,引起了无数的争议,震撼了无数的灵魂,让女人看到数千年压在她身上的那种人为性的宿命,以及摆脱这种命运的可能性,最终开启一个新的世界。

因此,《第二性》被誉为有史以来讨论女性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在全世界被公认为当代女权运动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