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一线的时候,你脑子里想的会是什么?”

01

当被压力吞噬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面这句话,是一位许久未联系的好友,发我的开场白。

当我正在盘算是该回复,那些未实现的愿望、未对家人尽到的陪伴、亦或是人生那些遗憾的瞬间时,她后面的一番话,让我沉默了好久......

“前些天,我与死神擦肩而过。

在被急救的那一瞬间,我满脑子想的是,我还有那么多未完成的事,我不甘心。

但一番检查后,医生通知我说:‘你的身体没事,你是因为过于大的心理压力,自己把自己压垮了,后面还得靠你自己调整,否则会非常麻烦。’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当初拼命往前的自己,就是个笑话。

生死一线的时候,我真正该想的,是‘不值得’。”

听完这番话,我不知该如何开口安慰。

虽然我们不常联系,但我比谁都清楚,她有多努力。

也正因为如此,她总是比同龄人拥有更多的压力。

特别是去年她怀孕,她就加倍努力,因为不想被职场淘汰,更因为不想自己的孩子以后也像自己这般操劳。

只可惜,即便如此,她的岗位还是在她产假期间被人顶替,如今产假临近结束,不知何去何从的她,终于在这一刻精神崩塌。

而这似乎也是很多职场人的心理现状: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连休息都成了一种奢侈。

其实明明没有真的到达绝境,但只要一想到大家都在按部就班的工作生活,只有自己还漂着,心里就特别害怕,有时手机刷多了,还会自责活得没有意义。

虽然平时也总喊着,要躺平拒绝内卷,可当空白期真正来临时,还是会因为害怕人生的参差感而马不停蹄地赶路,仿佛自己是一座上了永久发条的钟,唯有转起来才有活着的意义。

直到倒下的那一刻,我们或许才会真的问一问自己:这一切真的值得吗?

02

休息不用愧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点上,我非常欣赏朋友圈另一位姑娘。

她的人生态度每次都让我意外,但又十分佩服。

她是个懂得停下来调整自己的人,哪怕正在事业上升期,只要她意识到自己的状态不对,就会马上按下暂停键,休整一段时间,继续学习再出发。

所以哪怕她并没有过上大众意义上的稳定生活,却依然活得比任何人都快乐。且在生活跟自己都富足了之后,也没有落于人后。

成年后,我们心里似乎总有一种声音在告诫自己:停下来就是无所事事,休息就是不求上进。在这种变形的压力下,连短暂的空白期都变成了履历上的巨大羞耻。

可我们忽略的是,让人焦虑的最大根源并不是工作,而是我们对休息的愧疚。

撒哈拉沙漠上,有一种土灰色的沙鼠。它们终日囤积草根,即便草根早已多到腐烂,也绝不停息。

因为沙鼠曾经历过旱季,所以这种对食物的担忧,便深深刻在了他们的基因里。

那些拥有巨大焦虑情绪的我们,不正如沙鼠一般。那些真正困住你的也不是困难本身,而是臆想中对自己一遍遍的负面暗示。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更没有爬不上的坡。与其总是活在对未知的恐惧里,不如试着冷静下来,克服内心的焦虑,专注眼前。

如果真的精疲力尽了,也不用焦虑害怕,因为停下来,给自己一些喘息的机会,重振旗鼓再出发,那么,“慢”也不失为另一种形式的“快”。

03

简历可以留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里,许红豆在经历好友离世,自己因工作进医院后,真诚地发出感慨:

“人就像时钟里的那个齿轮,用久了,会磨损,会生病,不及时更换维修的话,时钟的生命也很快就走到尽头。”

的确,人生就像时钟,如果绷紧发条,一刻不停地只知向前转,只不过是在过早透支自己的生命。

所以,为了让人生这口大钟能够顺利运转,需要常常修整,同理,工作的暂停也是生命中理所应当的旅程。那些发生在空白期的快乐,思考,挣扎和迷茫,仍然是人生轨迹中不可或缺的进度条。

我始终觉得,留白才是人生最好的重建。

当每个人都千篇一律往前赶时,恰恰是那些对既定轨迹的思考,对高压生活的缓冲才是决定一个人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

曾在网上看过一句特别有意思的话,面试官问求职者:

“你能解释一下简历上的这段空白吗?”

求职者回答:

“那是我成年以后,唯一一段快乐的时光。”

我很佩服这位求职者的回答,因为他让我明白,哪怕生命中有一段空白注定无法写进履历,我也无须自卑与自责。

因为只有我自己知道,那些身心放松的时刻,是怎样将疲惫的生活撕开一道裂缝,又是怎样透进光彩的,且这并不可耻,这只是提醒我们,自己从来不是一台机器。休息,永远都是珍贵的必需品。

生活不是停滞不前的暂停键,但更不是一往无前的单行线,它美妙的地方就在于,每个人都可以对它有不同的定义,谁都可以有自己的节奏,只要还在往前。

即使不当咸鱼,我们也无需变身铁人。

答应我,永远别在病床上才明白那些追逐了一辈子,都没能想清楚的人生课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