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富斌

唐代诗僧齐己作《早梅》,有诗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其好友郑谷将“数枝”改为“一枝”,致使诗的意象、意境、意蕴浑然生辉。齐己为之下拜。于是,便有了郑谷的“一字之师”,并雅传于世。而今天,我要礼赞、感怀的是那些无私点化我们人生的“一句之师”。

一路走来,尽管人的成长历程各有不同,但无疑都要经过几个无形的节点,这些节点恰似河流上的一个个渡口。而每当你站立岸边,或迷茫、或失落、或忧愁、或恣意、或骄狂、或踌躇满志时,仿佛便有一位摆渡者于人海茫茫的烟波深处,欸乃着一叶扁舟朝你驶来,并不知不觉地将你送达彼岸。

我的人生旅途中,就不失这样摆渡者的“一句之师”。

我政治上的启蒙,得益于初中时期。那是春光明媚的一天课后,教语文的青年女性瞿老师找我谈心,希望我能追求进步,申请加入共青团。彼时,华夏大地正处于40年前那次思想解放的前夜。瞿老师的话,让我一下没回过神来。因为,我家的阶级成分属于佃富农。

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岁月,家庭的阶级成分像一道布满荆棘的藩篱,将不少有此成分背景但要求进步的人,制度性的阻隔在了另一个场域里。因此,入团入党对于我,几乎是九天揽星辰,不敢奢想。

老师从我的眼神里看出了疑云,她开导说,“这不能是理由。你看,周恩来总理的家庭成分不也如此吗?但他立志振兴中华,终究成了卓越的共产党人。”这句话,顿时让我眼睛一亮。就这样,进步的种子播进了我的心田。

后来,入伍到部队,我把向党组织靠拢当成人生的头等大事。经过大熔炉的锤炼,加之多次立功受奖,我终于步入了党的大家庭,而且还担任了所在部队的团工委副书记;到地方后,我潜心于工作、学习,先后担任过地区、部门党委负责人和部门行政主官。每次踏上阶梯而有所迟疑时,老师的那句话就会萦绕在我耳畔。

高中对于年轻人而言,既是长知识,又是人生观确立的当口。此时,我从山乡来到了城区接受高中教育。班上的同学分别来自城市和乡村。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大门开启不久,城市和农村、工厂和乡村、城市户口和农业户口,尚存不可跨越的鸿沟。有的城市同学认为,他们考不上学仍可以通过顶替父母或厂矿等招工端上“铁饭碗”,而农村同学考不上学就只有灰溜溜地回家挖月亮锄种地。所以,相较而言,极个别的城市同学学习用功上就稍欠一些。自然,一些农村同学也免不了产生程度不同的自卑心理。

经历了十年文革之痛,从右派平反后执掌我班教鞭的辽宁大连籍赵老师,不忍心看到学生辜负了《希望的田野上》所呈现的大好春光,他操着浓厚的东北口音,苦口劝导同学们“上课不要踢梦脚”。

此外还令我难忘的是,担任班主任的李老师,一次竟然以响鼓重锤的方式猛烈敲击全班同学:“躺在父母怀抱里生活,没有骨气,今后在人前是讲不起硬话的。”此话尽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仍然令我这个农村崽儿震耳发聋。自那以后,“打铁还需自身硬”的价值取向,让我一次次战胜人生路途上的困境。

庆幸的是,“一句之师”并没有因为我的成年而远去,相反却一直守望在每个“渡口”。

记得刚从部队退伍回乡,我去拜望已退休的高中老师。老师见我为找工作有点心浮气躁、好高骛远,且急于求成,便语重心长送了我八个字:“先求生存,后求发展。”于是我放下幻想,来到了地处老街上场的区工商局,当起了每月收入60元的临时工。

遵照老师的教诲,我沉心静气工作,并利用业余时间读书深造、学写新闻稿件。稿子在《重庆日报》等媒体发表后,不但在全市产生反响,还使我的名字和工作引起了上级的关注。不久,我走进了区委大院,走进了区委宣传部。

记得当时,全区正在开展关于生产力的形势理论教育,单位内也组织了相应的学习和研讨。由于我脑海里只有中学课本上的几个概念,加之缺乏深入的社会实践和对历史、现实的研究,根本无法开口参与深度的讨论。我深感恐慌。有过教学工作经历和丰富理论修养的部长,像对待学生一样及时与我谈心:“理论靠积累,能力靠磨炼。只要坚持提升自己,你今后将会成为宣传部的骨干。”没想到,我后来真的走上了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的岗位。

回望来时路,其实在我们成长的每个节点,都会以不同形式出现“一句之师”的身影。尤其是当你顺风顺水,处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时,如果热脑袋能得到精神上的冷按摩,那更不亚于弥足珍贵的醍醐。

那是一次报告会。我刚为老干部作完宣讲报告,一位早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当过历史教师的老同志,拄着拐杖,颤颤巍巍从会场来到了我面前。他亲切地凑近我的耳边说:“小伙子讲得好,但今后讲话语调再随和一点,效果会更好些。”

我感激万分。是啊,这就是南征北战、劳苦功高的老同志对后生的呵护。从此,无论在任何岗位上行事、说话,我都会在心中暗暗地提醒自己:既要自信担当,又要虚己为人。

近段时间,我拜读了中国古典哲学著作《庄子》。庄子在其《内篇》中把最值得敬仰、尊崇的老师,称作大宗师。我想,在浩浩汤汤的人生长河中,那些摆渡过我们的“一句之师”,不正是这样的大宗师吗?

师慧如灯,师恩望无涯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