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不久,一位老师因为一包奥利奥饼干,遭到一名学生家长的指责。

李老师是一名怀孕5个月的小学语文老师,每天都要忙着备课、批改作业、上课、辅导学生,很辛苦,于是便在自己的办公桌准备了充饥的小零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天下午,她上完课回到办公室休息,一个学生来敲门拿作业本。

孩子看到桌子上的零食,眼睛一亮,指着一袋奥利奥饼干问李老师:“老师,这是什么?”

李老师笑着说:“这是饼干,你想吃吗?”

老师和家长解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点点头,李老师想了想,觉得给他一袋也无妨,于是就说:“好吧,你拿一袋吧,不过别吃太多,对身体不好。”

孩子高兴地接过饼干,连声道谢之后就跑出去了。

晚上,准备睡觉的李老师突然收到一条微信消息,打开一看,是收到零食的孩子家长发来的。

这名家长控诉道:孩子回家后一直说口渴,并说第二天要带小元去测血糖。

她还指责李老师给小明吃垃圾食品,说李老师不负责任,不关心学生的健康,不懂得教育学生。

最后,她甚至要向学校投诉李老师的行为。

看完消息的李老师气得浑身发抖。

她想不明白,自己仅仅是出于好心送了孩子一包饼干,怎么就上升到影响孩子健康被投诉的程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如此神经过敏的家长,现实里不在少数。

前段时间,曾有网友发帖称,班级群里有个家长因自家孩子吃了学校同学分享的蛋糕而生气,回家后,孩子被灌下50ml油又抠嗓子催吐的奇葩事迹。

从聊天记录看,事情起因是幼儿园六一儿童节搞活动,一位孩子的妈妈给自家孩子买了一个大蛋糕,让他带到学校跟同学们一起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上回家,其他同学的家长在班级群里向送蛋糕的小朋友妈妈道谢,群里其乐融融。

正当其他家长表达感谢的时候——一位妈妈的发言却开始刷屏,并不断刷新其他孩子家长的三观:

“我刚刚训他了。我们家孩子从来不吃这些。过生日偶尔吃,也是动物奶油。”

顿时,班级群里氛围有些尴尬,这位宝妈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而是再接再厉继续发道:

“水果、干果都可以。实在不行,瓜子也是。反式脂肪不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代谢50天啊!我没看到奶油蛋糕之前,还挺高兴的。现在,气得发抖!”

“我都考虑补救催吐了,不行我放弃了!”

“我逼着他生喝橄榄油,椰子油,亚麻籽油,希望能逼出体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当事人妈妈表示,自己对儿子的饮食十分讲究,只给儿子偶尔吃动物奶油蛋糕,而且几乎不碰反式脂肪的食物

就是因为怕托班的油不干净,所以没让孩子上托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得知儿子吃了同学的蛋糕给儿子实施了催吐,还是没能吐出来,觉得儿子仿佛被投毒,逼着儿子生喝橄榄油、椰子油、亚麻籽油排毒……

可怕的是,给孩子灌了油之后,妈妈看见没什么效果,气得不行,她居然开始抠孩子的嗓子眼,强行催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难受得要命,对着家里的马桶开始干呕。

小小的脸蛋上,全都糊的是眼泪鼻涕。呕不出来东西,孩子哭着对妈妈说:“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以后谁给我生日蛋糕,我都不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连串的消息,出现在班级群里。很多人也不敢接话:

“我儿子今天被投毒啦”

“抠嗓子眼他都要哭了。妈妈我真的以后不敢了,以后谁给我都不吃了。”

“别人的小恩小惠在我眼里都是投毒后换名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希望45个同学44个同学家长都团结起来”

“老师喜欢你这样的,为了让孩子在班级吃的开。”

“吃一次死不了,但是就是心里烦躁!”

最可笑的是,这位宝妈在继续控诉的同时,还不忘给自己的孩子说好话,提醒其他家长:

“我没做错,希望你们不要叫孩子针对我儿子。”

但事实可能要让这位宝妈失望了,就凭她的这番发言,今后她的儿子在班级里一定成了别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对象,谁还敢随便跟她的孩子交往?

对于这样的“极端举动”,有的网友认为,父母情绪稳定太重要了!

“精神状态不好,感觉也没什么文化,小孩好惨,长大以后可能会报复性进食垃圾食品的。”

“我觉得送蛋糕的那个孩子妈妈应该有阴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喂油已经是幸运的了,我上高中时听我妈说她一个同事,因为家里孩子吃了辣条,逼孩子吃了成人两倍剂量的泻药。孩子拉到脱肛脱水被送重症,差点没抢救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感觉小孩子好可怜。”

“喝了几十毫升油不怕,怕那一口植物奶油蛋糕?”

“不是,椰子油的饱和脂肪酸比猪油还高,她真的懂什么叫健康吗?”

“说真的感觉这小孩会被班里孤立,其他家长会为了少一事和自己孩子说别和她家小孩分享零食或者别和她家小孩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句“吃一次死不了,但就是心里烦躁!”,暴露了这个母亲私底下最真实的一面。

弱小可怜又无辜的孩子,成了她随便发威泄愤的工具。

这位妈妈以一己之力,成功孤立了自己的孩子。

4.

一些父母的掌控欲过强了!打着食物不健康的旗号,阴阳怪气地指责别人“投毒换名声”。

事实上,奶油蛋糕、辣条,这种东西吃多了确实对身体不好,但偶尔吃一次根本不需要如此小题大做、如临大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况且,很多儿童营养师都出来科普了:偶尔吃了一次或许含有反式脂肪酸的奶油蛋糕,完全可以忽略,身体是可以正常代谢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而是这位妈妈逼孩子喝各种所谓的“健康油”,加重了对身体的负担;

抠嗓子眼对咽部更是造成了伤害,更别提给孩子留下的心理阴影了。

奶油蛋糕的代谢只要几十天,孩子的童年阴影需要一生来治愈!

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孩子,也许从来不会受到垃圾食品的“荼毒”,但是心全死了。

在这么小的年纪,他因为一块奶油蛋糕,要遭受妈妈的抠嗓催吐,语言训斥;

因为一块奶油蛋糕,全班家长在群里看着他的父母“直播”管教过程。

等到第二天上学,又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小伙伴?

网友们不禁想问问这位宝妈,“有毒”的究竟是奶油蛋糕,还是情绪不稳定的父母?

极端行为,如强迫孩子喝油并催吐,以及限制孩子的食物选择,可能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更大的危害。孩子的童年时光应该是快乐和无拘束的,过度控制和限制可能导致孩子产生压力和焦虑,甚至对食物产生恐惧感。

这位妈妈她自己也知道“吃一口死不了”,真正让她丧失理智的,是儿子未经她的允许,吃到了计划外的东西。

身边像这类逼迫孩子禁欲、以“爱”之名完全掌控孩子的家长实在太多了!

隔壁桌妈妈过生日,出于礼貌,客气地跟邻桌一起分享生日蛋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果这一原本出于善意的行为,让发帖人气到晚上彻夜难眠。

因为她那2岁的孩子,看到蛋糕马上不吃饭菜了,非要吃蛋糕。

心智还没成熟的小宝宝嘛,看到蛋糕想吃其实是很正常的,隔壁桌也不是什么恶意。

但就是这样一个突发事件,却让发帖人生气到躺在床上睡不着,思考当时自己应该怎么做。

更可怕的是,评论区里竟然有一堆人在赞成发帖人的做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谁能想到,邻桌出于善意送了一块蛋糕,最终却会招来满天满地的人身攻击?

心理学家弗洛姆曾经这样说过:

“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然而这样的操纵是错误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幸运的人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打着保护孩子的旗号,对孩子的生活和人生横加指责干预,无疑会影响他们的正常发展。

教养孩子是家长终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懂得收放自如的家长才是称职睿智的好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