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男女比例失衡问题,可能比我们想象中更严重。

前几天,广东揭阳有家长分享了一段送儿子开学报道的视频。

这位家长发现,儿子全班一共45名学生,竟然没有一名女同学,清一色的全部都是小男孩。

等到家长们互相交流才知道,原来很多班级都是男孩偏多,女孩的数量明显偏少。

对此有网友表示:

到时候这一屋子的“孙悟空”闹起来,直接把房顶掀了,不知道班主任会不会崩溃。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可能都会发现这种情况: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男孩数量远远超出了女孩数量,男女比例失衡问题愈发严重。

虽然班上1个女孩都没有这种情况比较极端,但男孩比女孩多这种情况却并不罕见,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这是怎么回事?明明现在“重男轻女”的父母越来越少,为什么男孩还是比女孩多呢?

嘴上“生男生女都一样”,心里咋想的?

对于“重男轻女”现象,很多人可能会有一种感觉:
现在的年轻家长们对孩子性别似乎已经不再那么执着了,甚至有些家庭还会更愿意生一个女儿,显得有些“重女轻男”。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查看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重男轻女”依旧存在,那些年轻家长嘴上喊着“生男生女都一样”,可能只是心口不一的假象。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0-9岁的性别比数据汇总,绝大多数地区都高于自然条件下的男女性别比例区间(105:100),男女比例失衡比较严重的省份,这个数字甚至高达127、130,整整比105高出了20几个百分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显而易见,这里面势必少不了人为因素干扰,为了能生出男孩,某些家长花了不少心思。

在下一代的性别问题上,很多人传统观念简直根深蒂固地令人可怕:

男人才是家里的顶梁柱,只有男人才能为家族延续香火,生女儿再好,嫁出去以后就是泼出去的水,跟自己没什么关系,以后养老还得指望男孩,否则就抬不起头来。

即便很多年轻家长明明接受了高等教育,可仍然是嘴上喊着“男女平等”,背后忙着努力生男娃,压根就跟心里想的就不一样。

重男轻女,到底有多可怕?

随便在网上搜索,“重男轻女”受害者的现身说法随处可见,无数女孩在用自己的血泪经历,控诉在原生家庭受到的不公待遇。

比如有些女孩因为从小缺乏父母的爱护,所以长大后也一直缺爱、自卑,失去了安全感,常常怀疑自己的价值。

择偶时,由于小时候的痛苦经历,常常在感情中患得患失,生怕自己哪里表现得不够好,一有风吹草动,就担心自己被抛弃;

职场上,因为价值感的缺失,无时无刻不在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哪怕因为这样的性格吃尽苦头,也在所不惜。

而最可怕的一点是,很多时候“屠龙者反成恶龙”,那些深受重男轻女之害的女孩们,在成为妈妈后又对重男轻女产生疯狂的偏执。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

“奴才做了主人,是绝不肯废掉老爷的称呼的。”

但这却造成了苦难的代际传递,让女儿也重复自己当初充满苦痛的遭遇,形成可怕的恶性循环。

对于性别平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给出的定义是这样的:

无论男女,都可以享有一样的权益、资源、机会和保护,女孩应当拥有和男孩同等的权利。

因此,单单嘴上说着“生男生女都一样”,根本没什么实际意义,作为家长最应该做的,是保证孩子能够获得同等的关爱,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

比如有些多子女家庭的家长,打心眼里觉得女孩应该让着男孩,家里的资源就应该多分配给儿子,女儿只管养大,儿子则要养好。

殊不知,儿子女儿都与自己血脉相连,二者没有亲疏远近之分,重男轻女只会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因此,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将“男女平等”观念付诸到行动里。

比如陪伴孩子同样的时间,给予孩子同等的教育资源、物质资源,孩子发生争执时不偏袒任意一方等等,这些细节问题都要注意。

只有家长真正用实际行动来践行“生男生女都一样”,男女比例失衡问题才能得到彻底解决,“重男轻女”这种封建糟粕思想才能真正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有时候真的想不通:

大清都亡这么久了,怎么某些家长的心里还留着辫子,男孩女孩有那么重要吗?

最后希望所有家长都能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平等对待每一个与自己血脉相连的孩子,千万别厚此薄彼。

今日话题:你对重男轻女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