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统文化如何焕发新生机?与数字技术“破圈”融合或许是关键。

9月4日出版的《大众日报》,关注了聊城茌平、山东省博物馆让传统文化插上数字化翅膀,出圈、出海的典型案例。详情如下。

茌平发力跨境电商,传统手编走俏国外

大众日报头版刊发《“三不沿”乡村有了数字出海口》,关注“数字出海口”如何让不沿海、不沿边、不沿江的偏远乡村变身开放前沿,传统草编工艺品也能漂洋过海。

“这辈子没出过远门,可俺编的草盒出国喽!”近日,天蒙蒙亮,聊城市茌平区洪官屯镇张德一村村口,杨玉祥老人目送一辆浙江牌照大厢货车缓缓从视线中消失。

货车上有包括杨玉祥的200件“作品”在内的整整4万件手编收纳盒。接下来,它们要经历约45天的漫长旅途:从不沿海、不沿边、不沿江的张德一村出发,在浙江宁波港短暂停留后,再搭乘集装箱货轮驶抵美国洛杉矶,进入山东泊西实业集团“独立海外仓”,最后配送至沃尔玛旗下遍布全美的连锁商超。

洪官屯镇泊西工业园是山东泊西实业集团总部所在地。泊西集团总经理刘先丽告诉记者,产品出口美、德、意、法等35个欧美国家和地区。像这样的厢货平均一周要发5次,依然供不应求。

其实,泊西“出海”的过程并不顺畅。凭借多年闯荡的经验,从外地返乡创业并在洪官屯镇跨境电商产业园落脚的刘先丽意识到,中国草编、柳编一类手工艺品在欧美会大有市场。但几番沟通之后,国外客商明确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必须有进出口资质;二是所有的草编必须统一标准;三是期限内必须交货。这让“出口无资质、手造无标准、物流无保障”的刘先丽打起了“退堂鼓”。

而之前,杨玉祥也不过是个“赶集的”。这位从17岁就开始学草编、柳编、绳编,编制篮筐箱包样样拿手的老编匠,过去靠赶集勉强贴补家用。后来,日子富了,手编不值钱了,自己也赶不动集了。年岁渐长,老杨心事愈重:“祖传的手艺,怕是要失传了。”

一个“缺货源”,一个“缺市场”,刘先丽和杨玉祥的难题成了茌平区攻克的“课题”。2021年开春,在全区外贸工作推进会上,区里亮明态度:改革开放首先要思想解放,为什么不能在鲁西平原造个“出海口”?

很快,茌平区抽调商务、发改等10多个部门业务骨干组成“助企服务团”,帮助企业跑手续,协助其在国外租建“独立海外仓”,泊西集团成为聊城市第一家具备“跨境电子商务直接出口”资质的电商企业。

茌平区还组织40多个像杨玉祥这样的老编匠,瞄准“祖传手艺标准化”集中攻关,形成涵盖草编、柳编等7大类800多个款式的《手编技术规范》,扫清了“规模化出口”技术标准障碍。

“数字出海口”日渐成型,乡村变得别有一番景象。编匠们或坐柳荫里,或聚屋檐下,伴随指间飞舞,麦穗扣、梅花扣等手法眼花缭乱,最终变成一个个草编工艺品。

“数字出海口”也让偏远乡村变身开放前沿。目前,茌平区全区已规划建设洪官屯镇跨境电商产业园、信发街道田源汇电商园区、振兴街道正泰电商产业园等5大电商产业园,聚集跨境电商出口企业20多家。今年1—6月,跨境电商累计进出口额近6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增长5倍多。

省博用动画还原藏品用途,探索文物数字化保护

《大众日报》2版报道,山东博物馆用动画还原59件战国铜餐具如何完成收纳的小视频,让优秀传统文化“上云用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人才是收纳能手!战国顶级收纳器,竟能容纳59件餐具。”最近,山东博物馆用动画还原59件战国铜餐具如何完成收纳的小视频,引起人们关注。

动画里,10个耳杯、10个小碟、10个盒子、4个碗、25个盘,从小到大被放入最大的铜壶之中,铜餐具之间环环相套、丝丝入扣。透过清晰的演示,观众仿佛看到了古人炊烟袅袅的生活气息。

藏品是博物馆展示的核心资源。文物数字化保护,既有助于保护文物本身,又可以促进文物研究与传播。目前,省级、市级博物馆均已建立自己的博物馆数字化专业人才队伍。“文物山东”已整合全省220家博物馆的文物信息化资源,包含文物2822604件套,展览522个,是全国目前数量最大、功能最完善的文博平台。

近年来,山东注重运用科技方式、新媒体力量为文化“两创”装上“加速器”,大力度推进智慧旅游、数字服务、移动传播,让优秀传统文化“上云用数赋智”,展现可观可感的现实图景。

记者:胡磊 薛良诚 张依盟

见习记者:黄鑫

通讯员:郑兆雷 刘明明

内容转化:李欣苁

大众日报客户端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