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刚走,英国外交大臣詹姆斯·克莱弗利就应邀访华。此次访华是王毅外长主动邀请的,也是英国外交大臣5年来首次访华,引起外界的高度关注。

在过去5年,中英关系一直都不太顺畅。英国政府多次表达了与中国建立更密切合作关系的意愿。然而,在实际行动中,他们却展示出一种犹豫不决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相访华,议会唱反调

就在詹姆士·克莱维利访问中国的这个关键时刻,英国议会却敢于公开唱反调。

8月30日,英国议会下议院外交委员会公布了一份名为《印太政策报告》的文件,直接将矛头指向中国。尽管这份报告存在明显的意识形态偏见,却令人不禁思考其中的动机。

报告显示,英国议会呼吁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这三国组成的奥库斯联盟应该进一步扩大,纳入日本和韩国。

然而,这种呼吁实际上暗示了英国对中国的遏制意图。毫无疑问,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英国议会却似乎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

如果我们对此深思,我们会发现英国议会的所作所为并不奇怪。毕竟,作为一个曾经垄断全球殖民帝国的国家,英国一直保持着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即对于其他国家的发展和崛起,总是保持着警惕和压力。这种心态对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合作并没有任何益处。

印太地区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地区,各国间的合作与对话应该是发展的主旋律。

通过加强合作,各国可以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共同繁荣。英国议会的报告试图将印太地区变成一个旨在对抗中国的阵营,既短视又不明智。

对此,英国《卫报》报道称,议会的这份报告让克莱弗利在面对中国时感到尴尬,他希望中国能区分看待,不要把外交大臣访华和国内反华的声音混为一谈。

从结果上来看,英国议会的这份报告没有给克莱弗利造成太多麻烦,中英主流声音都对其进行了驳斥,双方外交高层的会谈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

克莱弗利此时访华,有什么目的?

《卫报》认为,克莱弗利此次访问中国的目的是要建立起一个更加平等和互惠的关系,不再将所谓的“人权”等因素牵扯进来。

他的目标是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摒弃对中国的某种偏见,以便进一步促进两国之间的合作与共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卫报》认为,过去的交流方式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因为将“人权”等议题放在首位往往会引发紧张和敌对的氛围。

相比之下,克莱弗利采取的新策略是以对话和合作为基础,寻求共同的利益点,推动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在我国媒体看来,西方经常将“人权”等议题放在对华关系的核心位置,但这种做法往往忽视了中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相比之下,克莱弗利访华的目的是要摆脱这种片面的观点,从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角度看待中国,并与之建立坦诚的合作关系。

克莱弗利访华之行的目标是推动中英关系走向更加成熟稳定的阶段。

英国媒体认为,这需要我们不再将“人权”等议题作为两国关系的障碍,而是要将互利共赢作为合作的基础。只有在双方真正平等的基础上展开对话和合作,才能够实现中英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不过,对于克莱弗利访华的目的,国内主流媒体并不抱太大希望,更多的是象征意义。更深层次的对话与合作,恐怕需要英国高层多跑几趟。

克莱弗利在临行前也表示,现在是时候调整对华策略了。随着全球形势的变化,英国应与中国建立更为务实的关系。

这不仅仅是因为经济问题,还因为我们需要共同应对日益严重的全球挑战,如气候变化和疫情。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在环境保护和卫生安全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

总之,中国对西方国家一直抱着开放、包容、友好合作的态度,对远道而来的客人从来都是笑脸相迎的。和中国达成合作并不难,难的是英国要放平心态,客观看待中国的崛起,不要总是抱有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