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早报》“总编辑有话说”专栏评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董哲

8月27日,广西钦州,家长吐槽小董镇一中学一个宿舍30人,两人睡一张90厘米宽的床。视频中,一间宿舍放置了多张上下床,中间过道仅能一人通过,天热也没法好好学习。8月28日,钦北区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一个宿舍这么多人是普遍现象,每一年都在想办法改善,会将此事反映给学校和科室去处理。(8月29日 大象新闻 )

“中国还有这样的学校吗?有那么多钱优待别的国家的学生,自家的孩子咋不疼呢?”这种“宿舍囧”在开学季被媒体披露,一下子引发了广泛关注。虽然有些网友的话有些太直接,但真是狠狠地打了某些部门某些主管领导的脸,让笔者隔着屏幕都感觉到火辣辣地疼。

都什么年代了,现在不是已经全国脱贫了吗?再者说了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啊!一个宿舍住30个人,该是多大的宿舍才能容纳30人?一张90厘米宽的床两个半大不小的初中生睡,该有多么挤,恐怕连翻个身都难,况且还不安全吧?

笔者心理阴暗点想,这种环境的学校里大概率没有当地领导干部的孩子在里面读,教育局长家的“宝贝疙瘩”更不可能去读,他们作为当地最有权有势、“最先富起来的”那一批人,怎么可能让自己家的孩子去住30人的宿舍,去跟人挤90厘米的小床呢?不用去查,这些人的孩子肯定都最低在县城的好学校甚至贵族学校里读书。他们个个养尊处优惯了,哪里会有自己的孩子去受这种苦?

说着生而为人是平等的,可能吗?这不过是一句糊弄老百姓的鬼话而已。当地教育局的工作人员虽然不是领导,竟然都在体制内完全学坏了,好的没学会,领导那套糊弄愚弄老百姓的套路和伎俩,学的真是炉火纯青。

“一个宿舍这么多人是普遍现象,每一年都在想办法改善”,你听听这些话,哪句话是站在老百姓和孩子的立场说的?要说一个宿舍这么多人的情况,在笔者那个年代存在,还确实有,但也没有现在这种情况差,起码一个宿舍没有30人,一张床上也不会挤两个人。

现在是什么年代,几十年过去了,难道社会没发展还倒退了吗?想一想,好像在有些方面还真的比过去倒退了。比如人心、人性和良知,比如为官者“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我们可以掰着指头算一算,现在还有多少官员心中还装着老百姓,在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谋幸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行是不是都被利欲熏心、贪权妄为、贪污受贿侵染的荡然无存?

测试当地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有没有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去这所学校跟孩子们同吃同住一个月,或者把他们的孩子安排到这所学校就读,我敢打包票,他们一定不会再说“每一年都在想办法改善”,而是快速解决。

当然了,教育投入靠的是政府财政支持,建一栋教学楼或者宿舍楼,不是学校或者教育主管部门所能拍板的。所以更该骂的政府部门的领导,有没有把心思用在重视当地教育发展和教学条件改善上?有没有为了政绩和前途升迁,劳民伤财乱搞一些“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能不能把那些可花可不花的钱,优先用到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大计上?

从教育局工作人员回应所说的,每年都在想办法,可以证明当地这所学校学生的住宿环境恶劣绝非短期现象,由此可以想象得出,这些年孩子们都遭了多少罪,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多么大的负面影响。孩子们休息不好,白天怎么有精力听课。长期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可能会磨炼孩子们的意志,但更多的恐怕还是对他们身心健康的伤害。

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受教育和生活的环境,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希望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能够真正重视和行动起来,少乱花钱,哪怕从捉襟见肘的财政里抠钱,也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尽快采取措施改善孩子们的住宿条件;希望那些官员少贪点钱,不要占着茅坑不拉屎,多为孩子们的未来尽点力,办点人事,做点实事。

(作者系华夏早报社编委、华夏号聚合新闻平台执行总编辑、灯塔新闻执行总编辑)

一审:贺强 二审:朱文强 三审:江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