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的注意力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

1.0时代,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本身的性价比,经济实惠的产品总会获得青睐;

2.0时代,消费者开始关注商品的“颜值”,具有好看外表的产品,消费者更愿意在朋友圈里分享;

而到了3.0时代,消费者们为一个产品投入的时间和金钱,更多取决于产品的使用体验,以及对“自我”的价值。

今年夏天,色彩斑斓的“多巴胺” 时尚风暴席卷而来。高饱和、明亮鲜艳的色彩,彰显了年轻人的个性与态度。

如今,“多巴胺色”在营销里的应用已经远不止服装,茶饮、咖啡...可能都会看到“多巴胺色”,配色各不相同,但配色指向的感受都是同一个:愉悦,积极和治愈。通过颜色,调动人们的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是今天计研想和您讨论的话题——情绪营销。

01

情绪营销是下一个赛道

一个产品通常有三种价值:资产价值、功能价值和情绪价值。

资产价值基本靠产品的先天属性,比如金子、房子等可能会升值的东西。功能价值,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产品具备的功能,比如空调洗衣机等。

情绪价值,则是消费者为了获得某种情绪和感受,愿意支付的价值。比如,一个人买盲盒,就包含着打开它前的好奇、紧张惊喜。这就是情绪价值。

一旦满足了消费者的情绪价值,他们对产品的功能价值的在意程度就会弱化,甚至全部转化为情绪价值。

特别是在网络时代,“病毒式”传播的营销方式,会放大人的情绪,形成群体共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踏、鸿星尔克和回力同样都是国产运动鞋,鸿星尔克即便自己的财务报表难看,但仍然在河南水灾时义无反顾捐了5000万,消费者被这种鸿星尔克的捐赠行为所感染,从而转化成“野性消费”行为。

这些品牌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功能比竞品强,而是它们恰当地将情绪融入到品牌形象、产品和服务中,利用情绪价值给产品带来了溢价。

02

共情是灵魂

曾经定价198元的冰墩墩毛绒玩具,被炒到2000元,溢价近10倍,照样有人在网上发布求购需求。

而定价219元的圣诞款玲娜贝儿,被卖到约3000元一只,溢价高达13倍,排队购买的还不在少数 。

都是卖产品,有的产品降价数次无人问津,而有的产品价格节节攀升照样有人抢着买。

不得不说,情绪价值发挥到位以后,供需生产关系都发生了改变。那如何才能让自己的产品具备情绪价值,获得更多溢价的空间和可能性?

共情是关键。

首先万变不离其宗,先确定要把产品卖给哪些人。

如果要把产品卖给大众群体,那产品就要接地气、操作简单,但如果本身产品就面向的是小众产品,那就要凸显个性,彰显不同,消费者才有可能买单。

其次,塑造能够体现产品品牌的情绪元素。

可以通过品牌定位、核心价值观等方式来确定品牌的情绪元素,从而为品牌情绪传播打下基础。

另外,还要制造情感化体验的机会。

将用户情绪揉进品牌态度里,为用户发声、替用户做想做的、让用户能分享。

美妆品牌珀莱雅,一直聚焦“性别偏见”的议题,无论从行业还是消费者层面都获得了认可,可谓是既叫好又叫座。去年推出#性别不是边界线 偏见才是#的主题,在微博转赞评数据已突破15W+,话题超过1.1亿阅读量。

今年国际妇女节珀莱雅延续价值观,“不被性别偏见和刻板印象束缚,成为我们想成为的样子”,为女性发声,展现女性魅力。同时,还制作了《我们都可以》性别教育绘本,把想法落地成为人人都可随手翻阅的书册,供传播和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已告别了“渠道为王”“内容为王”的时代,进入了“情绪为王”的新阶段

谁能在营销中,创造出能引发用户情绪的内容,便是抓住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