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光,潍坊市人大代表、潍坊三力本诺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近年来,他始终保持坚韧不拔的闯劲和干劲,把履行人大代表职责、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全力以赴拼经济,真抓实干谋发展。他凭借着对化工行业的高度敏感度以及对科技进步的深刻理解,带领潍坊三力本诺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跃升为国内最先进的酰氯类产品生产基地之一,其主要生产的的避蚊胺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二,芳纶聚合单体、耐高温尼龙等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也稳居前三,企业先后获得山东省“瞪羚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荣誉称号。

勇于创新 以技术和创新赢得发展

王晓光带领公司将打破外国公司在化工新材料高端市场垄断和技术壁垒作为公司技术攻坚方向,不断增强技术研发实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多年来,持续推进和四川大学、中科院大化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致力于先进基础化工新材料及关键战略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创新搭建基础工艺研究、应用研究、工程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开发一体化的融通创新研发体系,形成了“特种高分子材料聚合系列技术”“氢甲酰化技术”“纳米金催化技术”三个核心技术体系,公司工程研究中心获评“潍坊市工程研究中心”。同时,王晓光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断加大研发投入,2021年投入研发经费1396万元,2022年投入研发经费1457万元,持续的研发投入结出“累累硕果”,像公司创新研发出的专用催化剂生产芳纶聚合单体,产品收率可达到99%,反应选择性接近100%,产品纯度稳定在99.92%至99.98%之间,大大提升了产品利润空间。

以人为本 铸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一直以来,王晓光都坚信“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优秀的人才能带给公司高速可持续发展,在保证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道路上,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是王晓光始终关注的一大工程。他坚持“以人为本、以业绩为导向、与员工共同发展”的人才理念,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人才队伍活力,加强人才制度保障,发现人才、尊重人才、造就人才,大力加强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近些年,公司引进本科及以上高学历人才48人,其中硕士及以上人才19人,为高层次人才申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一事一议”人才、山东省创新大赛高层次人才等项目8项。同时,作为企业一把手,他始终坚持把加强核心管理团队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善于调动和发挥核心管理团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涉及企业的重大决策、关乎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等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实行科学民主决策,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勤学善思 当好履职“有心人”

王晓光当选人大代表以来,积极参加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代表培训学习,自觉学习代表法、组织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学习,他对如何审议各项工作报告、如何审议计划和预算报告,如何提出代表议案和建议,如何参加闭会期间的活动等基本知识和技能有了全面的了解,为履行好代表职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还时常告诫自己既然当选了人大代表,就要替群众发声,敢于发声,善于发声,才是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履职期间,他围绕群众关心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关于积极推进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大力推广使用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建议》《关于加快建设以政府为主导的园区天然气供应体系的建议》等建议,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督办和相关各承办单位的认真办理下,所提建议项目得到有力推进。

饮水思源 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王晓光始终认为,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饮水不忘思源,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要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他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主动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公司每年都参与慈善一日捐、重阳节慰问老人、金秋助学等活动,通过捐资助学、扶贫助困、定点帮扶等形式累计向社会捐款、捐物总值近400万元。此外,为支持化工人才培养,王晓光从2006年起在母校四川大学化学学院、2018年起在高分子学院分别设立了“晓光奖助学金”用于奖励贫困新生,以鼓励大家热爱化学、从事化工事业。

一粒砂中看世界,一滴水中见人生。王晓光以其对化工行业的热爱与产业报国的忠诚,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秉承责任,追逐梦想,正带领潍坊三力本诺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大踏步走在追逐品牌梦想,打造民族希望的道路上,为全市的地方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必将开启民族工业的新纪元。

通讯员:朱松涛 贾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