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时期,西风东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烟台开埠。西方物品(如西洋苹果、大樱桃、大花生等)及文化陆续舶入胶东半岛。

当时,开埠地点虽然改在烟台(原定在登州),但蓬莱作为登州府的治所,依然吸引了不少包括传教士在内的西人前往。

基督教有多个派别,“浸信会”即其中之一。根据《山东省志•宗教志》的记载,1862年(同治元年),传教士海雅西在登州北街建立了美国南浸信会在华北的第一个教会,教徒8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县与蓬莱唇齿相依,风土人情相近,商业文化发达。因此,来到登州之后,传教士很快就注意到了旁边的黄县,并经常来此布道。

根据《龙口市志》记载,早在1864年(同治三年),登州浸信会得海雅西就遣孙祖耀、梁维升至黄县租房讲道。不过前后4年仅得教徒2人,未能形成影响。1883年(光绪九年),美教士郑雅各、范以义来黄县城北宋家疃购丁宅准备传道,居3年,范染病去世,郑因眼疾回国。1888年(光绪十四年),美传教士浦其维(C.W.Pruitt) 来黄县宋家疃传道,并于1889年正式成立黄县浸信会,当时有教徒十余人。

为发展教徒,浦其维着华服,说中国话。至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教徒增至71人,后又扩至百人以上。

(▲怀麟医院首任院长艾体伟)

当时浸信会在黄县主要创办了“华北联合浸会大学”和“怀麟医院”。1901年(亦有说法为1902年),怀麟医院(Warren memorial hospital)利用 美国基督教徒瓦尔麟的捐款(医院名由来),在黄县小栾家瞳建成,首任院长为美籍医学博士艾体伟(T.W.Ayers)。至 1911年,怀麟医院有病床100张,能进行普外,骨外 及眼科一般手术,应用新法接生。1926年,安鼐森 继任院长,"医疗人员相继有美籍医师5人,中国医 师9人。医院设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各科均用西医诊治疾病。

除小栾家疃外,当时浸信会在黄县城乡设南关红楼等十数分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897年莱山脚下的“归城教会”成立,全国性质的华北浸信会第七次会议即在归城(莱山)召开。

根据《龙口市志》的记载,1940年抗日战争处于艰苦阶段,怀麟医院多次秘密收治八路军伤病员,尽力接济药品。当时在黄县一带领导抗战的曹漫之(后来任胶东行政公署主任)曾去信表扬。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怀麟医院被日伪接管改为“黄县医院”。美籍人员集中烟台,不久遣返回国。1943年冬,怀麟医院毁于战火中。(本文作者:李士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