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城市的房子,暂时不要碰》
什么城市的房子可以买,什么城市的房子不可以买?
这已经成为互联网引导大众买房选城市的价值标语。
那么,怎么判断一个城市是否可以上车呢?
简单说两点。
01
第一点、
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靠谱吗?
常看我文章的老粉都知道,我特别不赞同用这句话做标准,去判断一个城市的“买房价值”。
并不是这句话存在错误,而是这句话属于“正确的废话”。
什么意思呢?
就是这句话放诸四海而皆准。
这句话套用在任何国家、任何经济周期、任何产业、任何供需结构,都非常适用。
既然都适用,那么房地产维度自然也适用。
这叫什么?万金油啊!
但这句看起来“方向大致正确”的指导原则,在房地产买卖实操中根本不能作为买卖行为的决策依据。
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比如,
南京人口多年停留在750万左右,那么长期看是不是不能购买呢?
比如,
重庆人口一直在增加,当下就有3200万人,那么长期看是不是一定会涨呢?
比如,
曾经的鬼城鄂尔多斯空置率极高,风光程度堪比现在的鹤岗。
现在人口、土地、金融各维度也都没有重大利好的情况下,房价为什么居高不下呢
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这个观点就像公司领导开会讲话的内容一样:
公司的发展来自创新、创新来自实践、实践来自一线
对吗?特别对!
有用吗?没有用!
公司领导讲话之前不会去一线实践,说出“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的网红大师,也没有多套房买卖的经验。
所以,他这句话不能成为指导大家买房选择城市的标准。
但是非常遗憾,现在指导大家买房的大部分逻辑都是这个“万金油”逻辑。
人口重不重要?重要!
土地要素重不重要?重要!
金融政策重不重要?重要
但这些都只是现象,不是内因。
什么是内因?
就是人口为什么会迁移!金融政策和土地政策为什么会变化!
以人口为例。
大家常常把人口当做选择城市的标准,这没错,但不够准确。
为什么不够准确?
因为人口是流动的,是跟随地铁、商场、医院、学校、产业、经济而迁徙移动的。
所以人口的多少仅仅是表现,人口迁徙背后的逻辑才是底层逻辑,才是决定因素。

02
第二点,
买房看新区的产业与利好靠谱吗
在买房过程是,购房者会被各种城市“规划概念”所吸引。
比如,武汉光谷
比如,中山马鞍岛
比如,深圳光明新区
比如,珠海的横琴
比如,广州的南沙
是这些地方不好吗?
不!
是这些地方规划得太好了。
——现在没有地铁,很不便?
没有关系,拿起规划告诉你,美丽蓝图在这里!
——通车还要熬几年,很不便?
没有关系,推开窗户告诉,施工队伍在这里!
——周边什么都没有,不便利?
没问题,拿出类比项目告诉你,产业发展在这里
总之,在一片不毛之地上,用一张规划图构建了一个“美好的生活场景”和“蓬勃发展的未来”
但我明确的告诉大家:
按照我们目前的GDP增速,未来10年都只会有一个苏州工业园,就像中国只有一个先行示范区一样。
城市规划,如果实现那叫指挥棒的力量,如果不能实现那叫麦田里的新希望。
现在大部分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核心区域都是限购的状态。
这些城市的某些区域只有举着“产业规划概念”的大旗,执行不限购的政策才能吸引全国购房者,消化当地的“天量供应”。
所以,什么是新区概念?
就是——
他们一边不限购,一边指天指地,对着地图喷猛喷口水,告诉大家:
规划才是经济活力的基础!
来来来!
拿出PPT,先把规划讲一遍——
产业:一横两纵,侧翼发展
企业:政企结合,独角兽进驻
人才:清华北大干烧烤,遍地是人才
看你还在犹豫,还在思考,他就拿出五年发展规划告诉你:
这里定位三大核心引擎,中央商务区,你这房子就在商务区中央
一听,高端大气上档次。
然后你一边心动,一边算账,他又拿出“苏州工业园”类比方案告诉你:
这个项目一轴一带三组团,与苏州工业园一样与世界接轨。
你一看——
地铁,已经网格化!
学校,已经幼小初!
产业,已经国际化!
这肯定不是麦田里的新希望,而是跃然纸上的未来,万事俱备就差你砸银子赌一把未来了!
回望过去——
有多少顶着“概念”位于城市边缘区域的项目,最后都要抢着买!
回望过去——
有多少开发商为了新区土拍,举牌都杀红了眼!
行情好的时候,强二线+产业+土拍溢价,快速让这些区域变成了当红炸子鸡!
你看着地铁+教育+产业的规划已然心动,然后他再把土拍溢价一亮!
大多数购房者都会懵——
要交通,有地铁
要学校,有幼小初
要产业,有规划
看土拍,刚刚溢价
甭管你是华为的工程师,还是腾讯的码农,亦或者拆二代的深圳土著;
甭管是智商160还是博士后,都在这一套“至刚、至猛、至快”的招数下,都彻底歇菜!
——不行了,这房子得买啊!
从此,远郊无低价,核心价更高!
我们号已经很久不写“段子文章了“,今天写这么多就是想让大家回想一下,曾经的彼时,这些类似的场景,是不是历历在目。
我告诉大家,如果想购买房子,想跟着周期在不同城市购买房子,最重要的一点,不是选什么城市、选什么城市的什么区域,而是:
学会在下行周期做“护照”
然后拿着“护照”去这座城市的核心区域购买优质资产。
什么是优质资产?
安全的房子。
什么是安全的房子?
就是上涨的未必第一名,下跌安全第一名。
因为——
同样的时间、同样的首付、仅仅因为名额限购,就去购买不限名额的新区“博弈”未来,并不是最聪明的做法。
最聪明的做法是:解决名额

03
文章看到这里,有些小伙伴会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你倒说个标准啊~
不好意思!
我不奉行“押韵的万金油标语”作为买房参考,所以我没办法像网红大师一样总结一句话说给你听。
我所奉行的买房逻辑永远都是底层逻辑。
把一座城市当作一家公司,这城市的各种要素就像公司股东大会的信息一样,影响着公司股价的波动。
给大家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距今2700多年前,春秋时期的管仲任齐国丞相,为齐桓公扩展财源,提出了“官山海”的垄断经济政策,主要是指盐铁官营。
盐铁官营一直从春秋延续到了清朝,价格相比普通人的收入而言,一直都不算便宜。
古代缺盐铁吗?
技术虽然不先进但产量也不小。
那么为什么便宜呢?
因为独家经营啊!
并不是盐铁稀缺,而是垄断让盐铁稀缺。在古代贩卖私盐和现代贩卖“白洗衣粉”一样,都是暴利。
所以——
买房要看城市操盘手是不是真有本事,真正做到让房子稀缺。
为啥长沙房子连年上涨?
——控制住宅供地数量,然后把公寓和商办供应量提高;
——不贪心,节制的慢慢涨;
为啥深圳房价暴跌?
——玩命供应,比公寓便宜的保障房供应量翻了3倍;
为啥青岛的房子必然是长期阴跌?
——玩命出售不用土拍的工业用地;
——然后开发商用工业用地玩命建类住宅产品,冲击商品房
千言万语,万语千言归结起来就一条:操盘手的控盘能力。
对于普通购房者而言,买房就看操盘手的控盘能力,因为只有操盘手可以决定:
——资源往哪里倾斜、钱往哪里花;
——公共配套往哪里集中,产业往哪里迁移;
看完操盘手的控盘能力,还要看什么?
操盘手的实力。
因为从操盘手的角度看,城市只有核心区域不符合中长期利益,只有城市板块轮动才符合中长期利益。
可板块能否轮动起来,这需要实力。
比如广州。
从科学城到黄埔、从知识城到金融城、从南沙到新塘……
轮动倒是轮动了,就是都轮子没动,都在原地。
大家记住:
不论任何城市,多区共生,多区繁荣都是最高的利益目标。
但从现实角度看,这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所以——
普通家庭买房,可以“博弈周期”但不建议“博弈大小”。
因为,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