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人民日报在一版下方以通八栏形式推出重磅经济述评《如何看待中国经济恢复“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深刻阐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的战略判断和全面部署,从看成绩、看韧性、看前景三个角度展现中国经济的挑战与韧性、机遇与大势。述评寓理于事阐释思想、平等交流提振信心,短短24小时内,仅在人民日报客户端的阅读量便超过350万,是今年以来关于经济形势报道的一篇精品佳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寓理于事,以事明理,深刻阐释战略判断

政治站位高,阐释“时与势”。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这篇述评政治站位高,紧紧围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这一战略判断,从看成绩、看韧性、看前景三个角度谋篇布局,层层推进,深刻阐释思想,准确把握大势。从人民日报客户端网友 “中国经济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总体向好势头昂,中国经济成绩亮”等众多留言中可以看出,述评对于有效提振干部群众对中国经济的良好预期和坚定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思想融入故事,故事印证思想。述评守正创新,在寓理于事、以事明理上狠下功夫,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的战略判断,生动体现在人们身边可触可感的经济故事中。述评在看成绩时,不是简单罗列数据,而是用外贸“新三样”表现亮眼、一条大江的绿色发展等故事来呈现经济运行中的亮点;在看韧性时,采写了“一分钟,110片柔性显示屏在成都生产,45台冰箱、50台洗衣机、64台空调在合肥出厂”“来自杭州的光伏专列缓缓驶进宁波港,有序转乘,前往印尼雅加达”等故事;在看前景时,展现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文旅融合火热“出圈”等故事。这些故事和事实典型性强、有说服力,深刻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战略判断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述评把思想融入故事,用故事印证思想,以思想的穿透力、故事的生动性,引导人们洞悉经济形势、鼓舞士气干劲,这样的方法,更容易入脑入心。

平实语态,平等交流,提振信心传递力量

文风改进永远在路上,改进文风要求我们在语态上不断求新求变。述评不是端架子讲道理,而是坐下来拉家常,以娓娓道来的方式跟读者平等交流,平实语态中透着科学、理性、扎实的分析,这样的方式,更容易让人接受、令人信服。

思辨说理讲得深。有思辨色彩的文章,能把道理讲透,让人豁然开朗。述评分别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去“看成绩”“看韧性”“看前景”——全面地看成绩,既讲“绝对成绩”,又讲“相对成绩”,让人们对“5.5%,是‘绝对成绩’与‘相对成绩’的综合显现,也是诸多内在优势相互作用的体现”有深刻理解,对含金量十足的“中国答卷”更加认可;辩证地看韧性,既看到自身的问题和困难,又在国际比较中看到中国经济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更加凸显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难能可贵;长远地看前景,突出政策精准发力,提振人们信心,真切体会到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高质量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直面问题讲得实。国内外针对中国经济的诸多“问号”,回避不是办法,释疑方能增信。在述评第三部分“看前景”中,秉持“将一个个‘问号’拉直”的态度,以事实为依据,对“消费还能持续恢复吗”“投资的关键作用还能发挥吗”“工业企业经营状况能否改观”等五个问题一一作出权威、专业、有深度的解读。如在解答“投资的关键作用还能发挥吗”这一问题时,述评从“归根溯源”“对症开方”“深挖潜力”三个方面入手,从专家视角分析投资放缓的原因,从需求端和供给端两个方面给出对策,还从与发达国家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对比中展望投资潜力,这样的解答既深且实,读后解渴

点面结合讲得透。述评注重从读者阅读和接受习惯出发,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展现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的良好态势。比如,在论述中国经济潜力大的段落中,前半段“宁夏银川苏银产业园内,总投资300多亿元的宝丰电池储能项目现场热火朝天。推广苏州工业园区经验,一个千亿元级的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加速成长。”用简短的场景描述,从“点”的视角呈现经济建设火热局面和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在西部加速成长的新貌,后半段“协调发展取得长足进展,中部和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由2012年的21.3%、19.6%提高到2022年的22.1%、21.4%”,从“面”的维度展现协调发展成就,凸显中国市场空间巨大、前景广阔。

语态的改变,让报道读起来更加平实、接地气。这篇述评中,少了以往经济述评中常见的“必须”“一定要”等口号式语言,少了慷慨激昂、过于华丽的排比式语言,却多了“发展的‘含绿量’更高”“啥都能运”“保障千家万户小日子安安心心”等与读者拉家常的话语。这样亲切平和的语态,使文章观点更容易被接受认可。

作 者:苏长虹 王向令

编 辑:路 畅

核 校:夏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