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作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尽管孔子的一些主张在当时不受欢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的思想没有价值。

例如,《论语》提醒我们我们要注重内在修养,不要只追求外在的物质享受和表面功夫;注重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品质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篇》)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

这是儒家仁德思想的特征。品德高尚的君子以为天下一家,从心底里爱护众生,表现在行动上就是扬善惩恶。这是小人无法达到的境界。小人只会帮助别人做坏事,不可能帮助别人实现他们的好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篇》)

活着的道理还没有弄清楚,怎么可能懂得死呢?

如果您连生命的意义都没有搞清楚,又怎么能真正理解死亡的含义呢?如果一个人从未真正体验过某件事,他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它。只有通过体验生命本身,才能真正理解与生命息息相关的死亡。

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才能真正地理解生死,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享受人生的风风雨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篇》)

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能理直气壮;说话不顺当,做事就不能成功。

所做之事符合自己的社会角色,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如果事情开始就不合乎道义或常理,那么后续的进程就会出现问题。如果开始的步骤出现问题,那么最终的结果也会受到负面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篇》)

厚责自己,而轻责他人,就可以避免他人的怨恨了。

君子会严格地要求自己,不放过自己微小的过失或错误;对待他人宽容,和缓地责备或批评他人。

当遇到问题或遭受他人的不满和责备时,我们应该首先反思自己,认真思考自己的过错和不足,而不是急于责备他人。通过自我反省和改进,我们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争端和矛盾,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篇》)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独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与他做伴。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具备道德的君子不会孤单,必有陪伴和邻近的感应。

《周易·系辞传上》说:“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即使身在家中,君子的善言都能得到各处的响应。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豪迈前行,奋斗的人生不会孤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篇》)

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鄙;文采多过质朴,就显得浮滑。质朴和文采兼备,这才称得上君子。

儒家以为,就像寒暑交替一样,“质”与“文”也是回环、往复的;没有哪一样占主导地位,二者是均衡的。

一个人过于质朴没有文饰,会显得粗野、不文明;而过于注重文饰,则会显得虚浮、不实在。“质”与“文”完美结合,质朴和文饰比例适当,自然而然就成为君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