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俗语中,包含了两个隐喻。

一个隐喻说金钱具有强大的支配力,连鬼都会受它驱使;

另一个隐喻说鬼之所以受金钱支配,是因为鬼也有欲望,它喜欢金钱。

不管人们对金钱持有怎样的态度,能拒绝金钱诱惑的,确实少之又少。

这不是因为人们天生喜欢金钱,而是因为在盛行货币的时代,金钱提供了一种绝对支配权,使拥有金钱的人能得到他希望得到的东西。

连《旧约·传道书》都承认,金钱是万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金钱的万能性和具有的支配力,使它同时获得了“万恶之源”(《新约·提摩太前书》)的名声。“全世界的罪恶,都是买卖的伎俩带来的”,温斯坦勒(Gerard Winstanley)所说也是同样的意思。

人们为了得到金钱,可不顾廉耻、不计代价地去买卖劳动、良心、甚至生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说得正是这个道理。

就此而言,将金钱视为财富,完全符合马歇尔有关财富的定义,它不仅是一种可直接满足人类欲望的东西,也是可间接满足人类千奇百怪欲望的最重要媒介。

事实上,人们发明并制作俗称金钱的货币的时候,就知道金钱的这一重要特性了,或者说已经通过运用智慧赋予了金钱可交换人们喜欢的任何物品的特性。

这一特性在亚里士多德的眼中,属于“获得金钱(货币)的技术”。

它不同于人们凭借天赋的能力以觅取生活必须品的合乎自然的致富技术。

这种技术的独特性在于,它是以赚取钱币、聚敛钱币为目的的贩卖技术。

贩卖技术所贩卖的财物,其应用方式并不合乎这种财物的本分——如合乎鞋的本分的应用方式是将鞋穿在脚上,因而是将财物做了不正当的使用,这样的致富技术不仅不合乎自然,还引发了世人对财富的没有止境的观念①。

亚里士多德认为,重视这种“人们拥有许多而终于不免饿死”的金钱为财富的观念,实际上是荒唐的;人们所以会热衷于贩卖技术,无止境地增多钱币,“实际上是由于他们只知重视生活而不知何者才是优良生活的缘故”,或者,有些人虽有心向往优良(按:道德)的生活,却仍旧不能忘情于物资快乐——“因为人生的快乐有赖于充分的物资供应,人们就尽心竭力于取得这些物资供应的技术”②。

“取得充分的物资供应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享受物资所带来的快乐”这种愿望有问题吗?

至少在亚里士多德这里是有问题的,因为这是不知何谓优良生活者的选择。

因为生活的欲望无穷尽,满足生活的欲望的事物也无穷尽,这会引导人们将勇敢的品质、军事技术、医疗技术等等一类的才德,不是用于信心和坚毅,不是用于战争的胜利,不是用于使人健康,而是用于取得财富这一有违人自然本分的事物。

乔达摩·悉达多的全部教义就在于教导人们戒除欲望和对欲望的痴念。

在亚里士多德时代已经存在的这些现象,并没有随着时代的演变和佛陀的而消失,反而在近代借着科学和技术的力量,愈加疯狂地占据了人们的心灵。

就此而言,近代工业技术和商业技术的结合,不仅使人类未能走向亚里士多德理解的优良的生活,反而离优良的生活越来越远。

金钱的权威,使人们生活的目的不是“为生活而从事于觅取有限的物资”,而是“专以聚敛财富(金钱)为能事”,进而执迷于“信奉钱币就是真正的财富”③这一亚里士多德指责的情况了。

在亚里士多德的观念中,那些为觅取满足生活的有限物资所使用的致富技术,是合乎自然的、正当的致富技术,超出这一界限且将人类的才德集中于获得无穷尽的钱币的致富技术,是不合乎自然的、不正当的致富技术。

按此理解,金钱作为表征性财富,如果按照货币所具有的“等价交换”功能来说,它应该同供应人类(家庭、国家)的良好生活的有限度的实质性财富保持同样的有限性。

但这一亚里士多德判断,却并没有为近代经济学家们所接受,他们总是假定人们对实质性财富的满足欲望是无限的。

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与亚里士多德对财富的理解有差别。

亚里士多德所理解的“真正的财富”,是指供应一家的人的良好生活的那些有限的必需品(生活资料和用以获得生活资料的工具)④。

到了亚当·斯密这里,一个人的财富,被扩展为享受人生的必需品、便利品和娱乐品这样的众多物品了。

由于享受人生所需的便利品和娱乐品,会因人对便利和娱乐的无止境欲望而呈现无限度的特征,这使亚里士多德的“真正的财富”,被改变为对具有不同欲望的人来说各不相同的庸俗财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亚里士多德对财富及致富技术所作解释的目的,是为了论证奴隶作为主人的一桩财富的正当性,但不能否认的是,他的解释更接近于人们对财富的直接经验。

而便利品和娱乐品是不是能称得上“真正的财富”,是不是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必须的,恐怕亚当·斯密也不敢贸然回答。

因为所有人都清楚的事实是,缺少音乐相伴的人不会在1个月后死去,但没有进食(及水)的人难以活过半个月。

现代人还清楚的另一个事实是,当驾驶汽车的便利使一部分人可享受技术产品的优越感时,比这部分人更多的没有私家车的人,并没有因为享受不到技术产品的便利而一定会失去生活的幸福感。

如果所有国家都承诺不用暴力、美元和工业品去干扰尼泊尔人的生活的话,拥有较少美元和工业品的尼泊尔人,真的比印制美元和制造丰富工业品的美国人缺少幸福?

对不同社会(国家)来说,优良的生活与钱币的多少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使两者产生关系的是人们对钱币作为财富表征物在其生活中的作用的理解。

在重视才德的社会,将才德尽情应用于合乎自然的事物,远比得到金钱更为重要;

相反,如果一个社会的观念中,金钱比任何才德都重要的话,只有将所有才德像亚里士多德表述的那样,集中于赚取钱币的事业上时,生活在这一社会中的人才有可能体认到他在社会中的存在感。

可以想见,在货币可象征身份、可获得支配权力的社会中,那些应失去土地或生存资源而失去自谋营生基本条件和基本权利的人,只能通过将自己置于与货币交换的关系中,才能维持自身的存在和生命延续。

在这种条件下,他不为货币所奴役,便为拥有货币的人所奴役。

他那微弱的幸福,全靠出卖自身、出卖自己的劳动而得到。

在这种情境中,如果说他还有什么能不受货币一类的表征性财富支配的话,那便是控制自己的欲望这件事了。

财富的身份效用和支配效用,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个人欲望和生存选择方式问题。

在通常用货币而不是实物来表征一个人财富多寡的社会里,表征性财富可充当政治权力的标志物,赋予富人更多的社会权利,或者,可使权力拥有者获得与货币交易的更多机会。

表征性财富充当政治权力标志物的功能,实由表征性财富的身份效用和支配效用所赋予。

这就是为什么霍布斯将财富理解为权力的那个原因了。

在人的欲望中,食欲所代表的生存欲望,性欲所代表的生殖欲望和快乐欲望,权力欲所代表的支配欲望和身份欲望,暴力欲所代表的破坏欲望和仇恨欲望,是所有欲望中最基本的几种欲望。

在金钱为尊的时代里,如果说有什么欲望可统摄这几种最强烈的人类欲望的话,便是拥有和追求金钱的欲望了。

在一个食物要靠金钱购买,性的愉悦可通过金钱与肉体的交换获得,选票要用利益来交换,暴力需要金钱去维持和增强的时代里,还能有什么力量比金钱的无所不能的支配力更强大呢?

在这样的时代里,人们之间的关系必然会被简化为一种金钱关系,或者说被简化为马克思主义所说的财产关系,再或者被简化为民主化国家所喜欢说的经济关系与机遇平等关系——在获得金钱的机会面前应该人人生而平等。

在有关金钱关系的各种意见中,英国人尼尔·弗格森的意见或许是值得赞赏的。

他从考察300年来欧美国家众多历史知识和事件中,从否定流行于世的经济关系决定政治关系的经济决定论的讨论中,得出结论说:

金钱并没有推动世界的运转。就如《罪与罚》中的人物不会按照对数表行事一样。而是政治事件,尤其是战争,造就了诸如税收机构、中央银行、证券市场、股票交易所等现代经济生活体系。此外国内政治冲突——不仅局限于开支、税收和信贷这类经济问题,也涉及宗教、民族等非经济问题——推动了现代政治体制的演变,尤其是议会和政党的演变。虽然经济增长能够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大量的历史数据表明,民主体制下的政策有时会损害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危机(如战争引发的经济危机)有时却能促进民主化发展。⑤

弗格森的上述意见揭示了金钱与政治的关系,更确切地说是金钱跟战争的关系,跟政党政治的关系,跟有权决定经济生活规则的议会政治的关系。

尽管弗格森并不喜欢金钱跟政治的关系,但他还是通过睿智的分析,将政府的主要职能认定为应该去做资源再分配的事情⑥,而不是以国土防御为名义去操作政治和金钱。

不过,弗格森的睿智毕竟抵不过金钱的力量,他没有意识到政治关系跟金钱关系那么亲密的原因,正在于政治家们是为了获得用来支持战争、化解国内冲突、增强自身政治权力的金钱,才去设置诸如税收机构、中央银行、证券市场、股票交易所等一类的经济生活体系的。

只不过,在这种关系中,政治家们通常会运用高超的政治智慧,随便将一部分金钱据为己有而已。

政治家可不像经济学家那么单纯。经济学家们主要靠假定出来的理论博取名声,然后通过教授头衔去卖书、卖嘴皮子来挣钱。

政治家们赚钱的效率要高得多,他们通常靠手中掌握的资源分配权力,在灯红酒绿中去交换百万级的美元。

【本文完】

注释

① [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25、26、27页。

② [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27、29页。

③ [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28、29页。

④ [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24页。

⑤ [英]尼尔·弗格森著,唐颖华译,金钱关系,中信出版社,2012年,第12页。

⑥ [英]尼尔·弗格森著,唐颖华译,金钱关系,中信出版社,2012年,第12页。资源及资源的经济属性问题,将在第52节中讨论。

版权说明:本自媒体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本文的内容版权归作者居原氏所有,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原创作者。本自媒体内容里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本自媒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