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逃出大英博物馆》

Escape from the British Museum

如果文物会说话

那么大英博物馆里

会不会响彻着

“我要回家”的声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拍摄的起因是有网友发了一段评论,想看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拟人化复苏逃回国的故事,问有没有人拍,博主煎饼果仔看到后留了两个字:等我!

另一位主创叫夏天妹妹。他们停更三个月,认真翻阅创作资料,后来意识到这个剧本分量有多重后,互相看了眼对方:“我们去英国拍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远赴英国,与各个省文物局跋涉交流,推掉商广、翻阅资料,前后筹备半年,一场盛大且浪漫的大洋彼岸、中华文物奔赴之旅就此拉开序幕。

她化身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逃出大英博物馆寻找回家路,预告片里的那句“我迷路了,我不知道怎样找到回家的路”道出了大英博物馆里超2300件中国文物的心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一定要把我带回国,

我有很重要的任务的。

我迷路了,

我不知道怎样找到回家的路。

如果文物会说话,

会不会在无数个深夜里,

祈祷着回家呢?

没有一个中国人

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

乾隆玉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玉璧上有乾隆皇帝的题诗。这件玉璧圆环或圆盘可以追溯至商朝。

景泰蓝瓷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匠用金属丝在青铜器皿上勾勒出矫健的龙和云纹后,再用玻璃浆填充,是宣德瓷器的特征。

镀金青铜曼荼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件精致的青铜曼荼罗是汉藏风格的物品。花瓣上刻有佛像和各种符号。

鸟纹抱月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抱月瓶的瓶身扁平、圆润,瓶颈呈管状,瓶耳为卷形云朵。

漆雕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件彩饰漆雕盘的正面描绘了在腾王阁举办的离别聚会的场景。背面刻的就是这篇序言(《滕王阁序》)的一部分。

陶胎上敷三彩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尊真人大小的塑像表现的是佛陀的弟子之一。他身穿袈裟,双手结禅定印,静坐在岩石形态的底座上。底座与罗汉像是可以分离的。

作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大英博物馆现有藏品800多万件,其中馆内现有中国文物超2.3万件,囊括了新石器时代的石器、仰韶文化的彩陶、商周春秋战国的青铜器、唐宋三彩、珐琅器等几乎所有艺术类别,件件都是绝世珍藏。它们被簇拥在玻璃柜里,一个个冰冷的编号试图掩盖它们背后的故事。

为什么大英博物馆有这么丰富的中国文物馆藏?大英博物馆方面宣称,馆藏的中国文物是通过馈赠、购买、交换等方式获得的,但所有中国人心里都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他们搬了三天三夜。”大家都知道这段话描述的是什么,这是一段令国人痛心疾首的历史。伴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步伐,战争期间的疯狂掠夺、盗卖,各国的历史文化典藏、奇珍异宝纷纷流入英国本土,并汇集到大英博物馆中。

大英博物馆失踪文物数量之巨大,案件持续时间之长,引发各国强烈抗议,人们质疑英国警方和馆方为何迟迟不发布失窃文物的照片与详细描述,有可能真实丢失的文物比2000件更多。同时,各国一直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文物。希腊再次要求英国归还19世纪从希腊运走的文物,尼日利亚等国也呼吁大英博物馆归还被掠夺的文物。《环球时报》近日也发表文章,正式向大英博物馆提出要求:请把所有通过非正当渠道获取的中国文物无偿地归还中国。

我们的文物,

被关在一个个小小的展柜里,

有的甚至不见天日。

万里归家路,

会有那么一天,

我们的文物,

都可以回家!

乐成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联系电话

企业邮箱 lc330920229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