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

你可能

会感

到奇怪,

为什

么字

了?

因为,

我正在深圳

骑行。

在这个骑行越发红火的时节,相信你就算没有自己入一台,也一定看过很多相关的帖子和视频。比如华灯初上,北京长安街上飞驰的二驱兄弟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别人的美好,跟我们这些深圳的骑车佬又有什么关系呢?在这座伟大的夜之城里,骑车佬都深谙这句话的含义:

如果你恨一个人,就让他来深圳骑行,因为这里是地狱;如果你爱一个人,也让他来深圳骑行,因为一旦驾驭这里的路况,就等着红牛来签约赞助吧。

深圳绝对是中国骑行最不友好的大城市,没有之一。没有体验过的人,我建议你先看一下最近引起很多反响的这段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在深圳,骑行的终点只有肛裂和货拉拉

“这里的车道宽敞又明亮,赛道复杂又立体,多款场景车道供你选择。”

有拼接车道。阿甘不知道人生下一块巧克力是啥,深圳骑车人也总猜不到下一段路的路面有怎样的惊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障碍赛,分为新手型、进阶型、专家型等多种难度。我们深圳人都不去健身房的,靠骑车震动甩脂就够了。我们深圳人也从来不提肛,提了也没用,车骑多了早晚都得震到肛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城市的人际关系疏离,在这里不复存在。这里提供大量与陌生人亲密接触的机会,一次又一次的擦肩,浪漫,不,更可能是斗殴随时可能上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些在其他城市享受惯风驰电掣的人,或许忍不住要发问:深圳到底有没有自行车道?

对此我只能回答:如有。到底有没有呢?如有。它很厉害,不是有形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藏在人行道当中。

深圳的公路,四通八达,条条大路通罗马。而深圳的自行车道呢(如果可以称作自行车道),只能说是条条破道跑牛马。

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水乳交融,不存在任何屏障。走在路上的有电驴、自行车、推车、行人、平衡车,甚至可能是散步的小鸭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摄于中心公园附近

路面标识也相当奇怪,说难听点就是瞎画一通。自行车通行区可能压着盲道,上一段路还靠左,下一段路况一样的路又画在了右边,助你尽情摇摆。一张老照片可生动的表现深圳骑行的感受,此图反映了规划者怎样的心理状态?请作答_____。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圳是座年轻的城市,没有老城区的掣肘,使得交通拥堵情况要明显好于其他大城市。但这仅限于机动车道。即使是在建设最先进、完善的福田和南山区,上面展示的糟心场景也时刻都在上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换做人口密度大,公共设施建设又相对落后的地区,比如宝安区的西乡街道、塘尾街道,你的体验简直是梦里梦见都会惊醒的恐怖程度。

我愿称之为电驴版的神庙逃亡,狭窄又经常坑洼的路两旁,挤满停得横七竖八的电驴,更要时刻警惕前方忽然有电驴封路,或是逆行向你迎面冲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摄于塘尾街道

但这还不是深圳骑行最绝望的时刻。打开地图,看看那座横亘在关内关外、长达十几公里的塘朗山吧。从地图上看,起码有三条路可以穿山而过对吧?

然而事实是,路都是给机动车准备的。你是骑单车的穷逼?抱歉,那留给你的唯一选择就是从山旁边绕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蛤?你说从山上翻过去?那等待你的路,很多都是这样的(这都还不算最差的)。

肛裂警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momo

我们可以总结一下,造成深圳骑行体验差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自行车道少,并且路况烂。

深圳交通运输局在2019年统计过,深圳市自行交通车道里程约1759km(双侧),约占道路里程(不含高快速路,6411km)的13.7%,远低于北京(超过95%)、上海(超过90%)等城市。而且这当中人行道和自行车无隔离的道路占比超过80%。骑车的怕撞人,走路的怕被撞,谁也不舒服。

另外,自行车道普遍过窄,面对众多的宽马路、立交桥、大路口时过街非常不方便。这里必须点名痛骂深南大道。而且侵占自行车道的设施也很多,不是在道中间立个公交站台,就是伸过来一个建筑边角,在不就是安上一大堆拦车柱。合着你们在这防僵尸是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停放设施不足,缺少规范的停放秩序。

深圳不光自行车道画线乱,停车区域也往往缺乏合理规划。

即使是整体城建规划最好的福田区,也常能看到这种电驴和共享单车占了半边路,过往行人和骑手只能在剩余的狭窄空间里反复横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摄于莲花街道

在一些人流量大的地铁站附近,更是常见非机动车在路两边停出十里长街,间或还有几个长沙臭豆腐、大连火爆鱿鱼小吃车卡在缝里的盛况。

住宅小区也往往没有足够的非机动车停车位,需求和供给间隔着一条银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深圳市自行车交通发展规划 (2021-2035) 》

3.自行车失窃现象多。

早些年深圳流传这一句话:没丢过自行车就不算是来过深圳。交通运输局的报告中也写道:“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出现前,私人自行车失窃问题十分严峻,自行车失窃成为深圳自行车发展没落的重要原因。”

共享单车普及后,偷车现象有所减少,但随着骑行文化的盛行,高价自行车越来越多,偷车贼们再度如沐春风,并磨练了适应新时代的技术。如果你的车有快拆功能,那么一早起来可能就只剩个锁着的车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算停在地铁口,许愿监控报平安,也没法高枕无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根源上讲,过去的城市规划者和领导必须要拉出来被这口锅。90年代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一位朱规划师提出建议:

“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公共交通和私人轿车已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由于深圳市骑自行车出行的人比较少,因此,本标准提出,特区内部分道路自行车道可以和人行道并建,主要交叉口左转弯自行车与行人同行,经过人行横道线将左转自行车流变为直行自行车流,以提高机动车通行能力。”

这份提议,得到了某位或者某几位肯定是坐专车出行的领导的许可,公章一盖,就造就了今天的骑行天堂。我不由得也想上表一份提议:“来了就是深圳人”的标语,只要出现在机动车道上就好,非机动车上都是些外地土老帽。

其实从城市的自然环境来说,深圳本该是一个骑行友好城市。这里有全国大城市中数一数二的绿化率,随处可见两旁布满树木的林荫道,行在其中既可以遮阳,又觉得心旷神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梅林街道的林荫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莲花山旁的竹林小路

高度绿化也意味着生物多样性,拿鸟类来说,深圳有300多种鸟,占全国鸟类总数的1/3。骑行在深圳,你可以见到成群的八哥从头顶掠过,丝光椋鸟和池鹭在草地上闲庭信步。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大沙河骑车,十几只小白鹭腾空而起,瞬间叫我想起了晏殊的那句“惊起一滩鸥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摄于大沙河生态走廊

深圳还是一座海滨城市,如果说有什么是比在江边骑行更惬意的,那就只能是海边骑行了。尤其是在盐田区和大鹏新区,道路被绵延数十里的优美海岸线与山脉包裹其中,半是湛蓝,半是青翠,在福田南山等区积压已久的社畜臭气,都能在这里的山海空气对流中消失殆尽。

啊~c'est la vie,这才是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TT老魁

但缺点在于,离市区太远了。

如果你的耐力不过关,那么去的时候有多潇洒,返程就有多狼狈。你可能不得不打开手机中的那款终极骑行APP——货拉拉。有理由相信,拉挂逼骑行佬已经成为货拉拉近两年最具潜力的新增业务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骑行不只是那种火两个月就被淘汰的一次性风潮,而是一种时代变迁的必然生活方式。它绿色环保、健康便捷,百公里油耗不过两碗猪脚饭。哪怕世界停电、石油供断,自行车的轮胎照样转。

据我最近一段时间的观察,街上的大龄骑手越来越多了。就像以前那些长枪短炮的老法师一样,老骑士们在骑车上的投入也一点不少。

难保哪天当初对自行车道翻白眼的老领导们,也会心血来潮赶波时髦。当他们在车道上震动甩脂的时候,是否会想起多年以前潇洒盖章的那个下午?

对此,应该引用大哲刀刀子的一句名言:

别让我在深圳大街上看到你们,不然指定没有你滴好果汁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