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史到了南宋,有良心的文人心中始终憋着一团火,那就是收复中原失地,驱除金贼。他们大部分人选择离梦想最近也是最拥挤的一条路,那就是考取功名。但南宋王朝,偏安一隅,国力日衰,多少治世能臣如范成大、张浚等都无能为力,辛弃疾、陆游也只是在郁闷中度过了漫长一生。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有极少数,可谓是万里挑一的文人选择了终生不仕,在宋朝优厚的“公务员”体系里,读书人能够舍弃荣华富贵不去挤独木桥,那才是真的纯粹。这样纯粹的文人中,戴复古绝对算得上是代表了。

戴复古雕塑

戴复古,这名字听起来就是浓郁的复古风。他出生在南宋王朝的一个穷书生家,他父亲是一个穷酸书生,号称“以诗自适,不肯作举子业,终穷而不悔”的硬骨头诗人。是一位一生中不为名利奔波,专心作诗,用诗作为精神食粮支撑自己走了一辈子的真正读书人。

然而历史确实势力的,能青史留名或留下诗集的一般都是当官的,在当时有广泛影响力的,而这个影响力更多是与自己身份地位正相关。一个人文文采再好,如果是平民百姓,也会淹没于历史尘埃里,所以戴复古的父亲虽然写了很多诗词,但流传下来的并不多。

子承父业是好事,戴复古的父亲没给他留下家业,“不肯作举子业,宁愿布衣终身”的志向却被继承了下来。

戴复古的那个年代,已经不是宋朝南渡初期,朝野上下很多人打回中原去的热血被现实冷却了,“只把杭州作汴州”的小日子麻醉了士大夫,也麻醉了老百姓。文人所谓的入仕途更多只是为了自己的前程。戴复古满腔报国热血仍然沸腾着,但他深知当官并不能实现壮士报国,布衣一生更像是一种对纸醉金迷的声讨。

就这样,戴复古一生做了三件事:抛却富贵苦吟诗、拜师陆游听教诲、游历四方度余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抛却富贵苦吟诗

戴复古继承父志,把写诗作赋当成毕生功业。据他的前辈、挚友楼钥回忆:“一日携一大编(诗稿)访余,且言:‘吾以此传父业,然亦以此而穷。’……余答之曰:“夫诗能穷人,或谓惟穷然后工,……子惟能固穷,则诗昌矣!”’ 凭着这种“固执”劲,戴复古再热衷于科考的台州文人里面,俨然成了一股清流。纸醉金迷,逢迎过往的官场,才是大多数文人趋之若鹜的真正理由。

二、拜师陆游得教诲

陆游比戴复古大42岁,那个时期得陆游已是老年,不管是官场还是再文人眼中,陆游的人品和诗品早就名扬天下。面对这么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布衣,陆游难免不会太在意,所以戴复古“又登三山陆放翁之门,而诗益进。”(楼钥《序》)。《剑南诗稿》便是戴复古效仿陆游诗风的范本,程门立雪,终于登门拜师,在一代大师的亲身教诲之下,达到了“自有清远之致”的境界。

三、游历四方度余生

在得到陆游的指点后,戴复古便开启了他精彩游历的后半生。“南游瓯闽,北窥吴越,上会稽,绝重江,浮彭蠡,泛洞庭,望匡庐、五老、九嶷诸峰,然后放于淮、泗,以归老于委羽(黄岩羽山)之下。”(《石屏集·序》)。他一生三次漫游,湖南、湖北、福建、安徽、浙江、江西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一生中近一半的时间是在全国各地游历中度过。第一次外出游历他曾到都城临安和宋金前线,一去就是十多年,等回到家中,妻子早已病逝,面对亡妻他写下“求名求利两茫茫,千里归来赋掉亡”的诗句,不禁让人唏嘘。后来他又选择远行,一去便是二十余年。经过多年四处游历,他终于完成的父亲的心愿,一生布衣,只靠吟诗也混出了名气,以“游走诗人”的标签用诗词记录了边境、百姓生活和山水风景,也因此诗名日盛。

最后一次游历,戴复古已是老年,六十余岁的高龄,辗转福建、江西、广东、湖南、湖北、江苏等地,此行结交了很多社会名人,也完成了自己的诗集《石屏诗集》。

在他第一次游历时,曾到达淮河一带,是当时宋金边境前线,面对眼前破败和萧条,他写下一首《频酌淮河水》:

有客游濠梁,频酌淮河水。

东南水多咸,不如此水美。

春风吹绿波,郁郁中原气。

莫向北岸汲,中有英雄泪。

这是一首容易读懂却不易读透的一首诗。所谓“濠梁”就是濠州一带,身处淮河沿岸,北面便是金国,便是可以望得到的中原故土,所以要多喝一点淮河水,不要忘记曾经的耻辱。东南的水为什么是咸的呢?因为又太多爱国人士得不到重用,无法收复失地而落下泪水,在他们眼里,东南之地只是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之地。

站在淮河边上,吹风吹起绿波,中原故土的气息也随之而来,而北岸已落入金人手中数十年,有多少中原父老乡亲的泪水流入了淮河,那些深处南岸的宋人们,有何脸面去北岸饮水呢?

一生布衣的戴复古,人不在庙堂,却也始终没能忘记清康耻辱,他用一生对诗词的坚守,度过了精彩的一生,为后世也留下了精彩的诗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