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停牌17个月后,中国恒大(03333.HK)终于要复牌了。至此,恒大系三大上市公司,全部复牌。

无论如何,这不算个坏消息。对被套的股民来说,总算逮着抛售快跑的机会;对尚未接房的恒大客户来说,曙光似乎又亮了一点点;对一大堆债权人来说,形势逐渐明朗,无论破产重整还是清算,早点给出结论,总比钝刀割肉好。

当然,对站在吃瓜不胃疼的瓜民来说,多一点谈资也不算坏。

那么,在中国恒大复牌日当天,我们不妨抓紧时机,来吃它一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我们来看看相关公告。

8月25日晚间,中国恒大公告称,公司已向港交所申请在2023年8月28日上午9时正起,恢复买卖本公司股份。

公告中,中国恒大还披露了一些数据:

2022年中国恒大累计交楼30.1万套。中国海南海花岛文旅项目稳步运营,累计接待游客超760万人次。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国恒大拥有土地储备1.9亿平方米。此外,集团还参与旧改项目78个,其中大湾区55个(深圳34个),其他城市23个。公司目前的营运资金来源,主要为各地政府提供的纾困资金借款、项目处置收入、存量的监管资金以及日常经营销售收入等。

2023年上半年,中国恒大实现合约销售金额人民币334.13亿元,合约销售面积511.5万平方米,上半年累计销售回款人民币271亿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集团总资产约为人民币17439.97亿元。

公告没有再提及庞大的债务规模,择要谈到了保交楼战绩、销售形式和总资产等等。连原本不太相关的海花岛项目的运营情况,都拿出来晒了晒。

显然,恒大高层,是急于告诉股民、购房者和债权人:我“恒汉三”又回来了!朋友们,咱们接着玩!

按照港交所规则,连续停牌18个月,公司就将退市。在倒逼之下,中国恒大前不久,草草公布了去年全年财报和今年半年财报——尽管连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都未签署意见——为复牌提供条件。

同时,公告中提到现有的资金来源,其中有一条:各地政府提供的纾困资金借款。这充分说明,恒大早就将地方政府绑成了一条线上的蚂蚱。不纾困行吗?

言下之意,也可以说:有政府背书、站台、纾困和支持,恒大那么多土地、项目、资产,完全可以让牌局再玩下去。别怕,再熬一熬就好了!

蹊跷的是,这份公告,也许出于对之前“恒大地产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引发舆论关注的必要回应,还颇费笔墨地对“恒大物业134亿元存单质押”旧事重提。公告称,独立调查委员会调查表明,许家印自称事先并不清楚此项资金安排,且没有证据说明许家印撒谎(尽管他在部分文件上有过签署),而积极安排此事的三位高管,两位离职,一位调离另一公司做普通员工。因此,董事会及独立调查委员会认为,公司管理层的诚信不存在监管疑虑。

简而言之,有问题的人都已经走了,所以中国恒大海清河晏,值得信赖了!

这个逻辑的确很简明,几乎让人无语,连“我去”“我靠”都不用说了。

其实,所有人都知道,不就是大限已至,不复牌不行了吗?管他中国恒大成为妖股、仙股、垃圾股,哪怕股票无限跌至零,反正也打不着谁的屁股,复就复呗。(果然,截至发稿,中国恒大跌幅超过70%,股价仅0.36元。)

两害相权取其轻,丢面子,总比丢位子好!

由此,我们可以说,中国恒大复牌,是整个恒大债务危机处理中,最逼近摊牌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在十亿网民的“嘲喷”下,恒大的底牌亮了,这次鞋带也松了,不出意外,很快就会掉下第一只靴子了——破产重整,还是清算,终究有个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关于恒大的结局,两年前很多人就帮忙写好了。

似乎言之凿凿的是,要么恒大被肢解重整,要么是整体破产清算。现在看来,无论哪一种结局,许家印及其家属,都不会太坏。

因为他早就知道,他不过是个吹泡泡的人。泡泡终有破的时候,就像皮带也有撑破的时候一样。但他借助泡泡的光晕,获得的个人财富,足够家族几辈子花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最终破的只是荣誉、面子和声名——假如那些原本就是梦幻泡影,那就等于什么都没有失去。

而他得到的,却是实实在在。

复盘恒大的自救之路,或许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许家印对个人财富的保卫,远远大于他对恒大品牌、个人信用的保卫;他对家族权益的重视,也远远大于对股民、购房者和债权人权益的重视。

最艰难的时候,他确曾甩卖过一些境内资产,也说过一些感天动地的狠话,但前不久爆出的他与妻子突击离婚,以及紧接着在美国发起破产保护申请,充分说明,他始终想要进退豁如地玩着他的牌局。

他是否被别人玩,不得而知。但从公开的信息看来,他显得越来越主动,态度也越来越明朗——在他终于公布令人咋舌的财报时,其实就已摊开双手。

法律意义上的责权利,也许从来就不曾对等。尤其对他这样的大鳄来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恒大的壳也许真会保住,毕竟破产清算,现实意义上的伤害面太大了。不如留下壳,留下局,换副牌,换个庄家继续玩。

第一只靴子掉下来后,还要等待第二只靴子。对大多数债权人来说,等待无疑是一种煎熬。谁来重整,如何重整,这是一个艰难的话题。

如公告所言,中国恒大今年上半年依然实现了334.13亿元的合同销售额,说明恒大的品牌力并未归于零。但根据8月27日,中国恒大发布的今年上半年财务情况,仍净亏损392.5亿元。这当然在意料之中。

可以说,在当前的经济环境和楼市行情下,没有上千亿资金的注入,中国恒大想起死回生,实在是妄想!

这千亿资金又从何而来,凭何而来?要知道,中国恒大资不抵债高达6000亿!

所以,两只靴子怎么掉下来,真的牵动人心。毕竟,恒大之后,还有那么多的“难兄难弟”(可倒回去两年,都何其风光啊!),都等着如法炮制呢。

如果救恒大,而不救X大,那是不是因为恒大最大,大到真的不能倒?

真的负可敌国,负可绑架国?如此混账逻辑,一旦坐实,对金融生态的潜在破坏,也许才是真正的灾难。

处理一个企业的债务危机,都如此艰难,要安全激活当下地产业这个超级大盘,难度更可想而知。

从最近密集爆出的新闻来看,各地的救市政策,逐渐深入核心层面。比如无锡取消限贷限售,某地允许房企五折卖房自救,这些都是让楼市回归市场的本质。另外,为配合城中村改造,有地方又在重启房票的使用,这是用行政之手,强行托市。

这些政策,对一时一地的楼市重振,或许真有立竿见影之效。但是否因此,这些政策就可以大面积铺开,还要打个问号。

政策大松绑,制度大解锁,对陷于困境的市场主体而言,求之不得,但对市场监管者和政策制定者来说,总会想着要稳妥,要有分寸拿捏。

大反复、大折腾、大冒进,都是他们不愿看到,也不愿日后背负其责的。

所以,我们会看到,一年多来的政策松绑,始终都是小心翼翼、战战兢兢。不敢说这是否延宕了剧情、错失了良机,但多少让购房者、投资者心有余悸——调控打压之心不死。

即便是近来,地产业各项政策发布,不再冠以“房主不炒”之前缀,但不鼓励投资性购房,只鼓励刚需和改需,似乎已成为一种不言自明的政治正确。

然而,现实是,刚需者无钱,改需者无胆。

地产业,这个显赫多年的权丞,一旦失宠,要再让他猛然威武起来,换着谁,都有心理障碍。

在各种松绑、各种托市中,楼市的多边关系,何时能重拾信任,重修旧好,也真不好说。

也许,众多房企,还将在既怜且怨、自怨自艾的心境中,消磨许多时日。

但近段时间,来自二手房中介的信息,咨询量、带客量,明显上升。在重庆,仅仅一个“认房不认贷”——在主城购房贷款,区县的房不算在“有房”之列——就可以让市场活跃许多。

由此看来,需求始终存在,只是大家都僵持在这里。这个走僵的棋局,只有各方都缓一缓,让一让,才可能一团和气地下下去。

由此,我们不妨大声疾呼:让政策松绑来得更猛一些!

有人说,恒大困境,其直接导火索就是突如其来的“三道红线”。

而现在,不止是解恒大困局,对整个行业来说,保交楼、保企业、保就业,实在比保面子、保威信、保位子,重要太多太多。

— 完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