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为真实故事 由秀芳口述 兰亭整理,为方便阅读,采用第一人称。
01.
半夜,我睡得迷迷糊糊的,突然,老公那边床头的手机震动了起来。
我捅了捅老公,谁呀?这三更半夜的打电话。老公不满的嘟囔着,还是拿起了手机。
你说啥?翻车了?
人呢?你爸人怎么样?
没救啦?
老公大声叫着,面如土色,手得筛糠似的,我顿时睡意全消。
我和老公老何双方家里的老人年纪都大了,所以晚上睡觉,从来不敢关机。
没想到,半夜闻此噩耗。
老何的大哥,开车回老家,冲破了护栏,翻下山崖,车毁人亡。
02.
我叫秀芳,56岁,老家在湖北浠水和罗田交界的一个小镇上。
上世纪70年代,我爸是供销社的主任,我妈是卫生院的妇产科医生。这在当时都是挺吃香的职业。
我中专毕业后,在我爸的安排下,进了供销社当会计。
我长得身材高挑,皮肤白皙。当时追求我的男孩子不少。
我现在的老公何建军是其中追得最猛的一个,他刚从部队退伍,安排在粮管所上班。
他成天穿一件海魂衫,留着板寸头,身板笔直,浑身散发着阳刚清新的气息。
我也是个颜控,不可救药地爱上了他。我妈第一个反对。
要说我们两家还是世交,何建军的爸爸在我妈所在的卫生院当院长,两家是老熟人,也算得上门当户对。
03.
我妈之所以反对,是因为何建军的妈,是远近闻名难缠的人。
他妈大他爸三岁,两人是指腹为婚。他爸去当兵期间都是他妈在家伺候婆婆。
等他爸当兵回来,本来看不上他妈。出于老母亲的耳提面命以及心里的愧疚与同情,娶了她。
但是,后面的日子一辈子没消停过,他妈妈不光把老公看得紧,还出了名的护犊子。
镇上的小孩子一起玩,打打闹闹地难免。但她的妈妈,自己的孩子打赢就好,输了就要上门把人骂个狗血淋头。
人家缠不过她,总是找建军爸告状。何院长总是向人家赔礼道歉,笑说自家屋的堂客没文化,让人家多担待。
何建军上面有个哥哥叫何建国,下面有个妹妹叫何建萍,建军妈生了两个儿子,才生了这个老闺女,又比前面两个儿子小上许多岁。
建军妈对这个老来女非常溺爱,要星星不给月亮,养成了娇纵刁蛮的性子。
我妈说何家情况太复杂。一个出名难缠的婆婆,一个娇纵刁蛮的小姑子,不是好人家。
04.
我摇着妈妈的胳膊撒娇说:我是要跟建军过一辈子,又不跟他妈过,小姑子总会出嫁的。
再说建军答应我结婚之后就搬出来单住。
我妈点点我的额头,恨铁不成钢:真是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仇。
建军又搬出了他爸爸,何院长亲自上门提亲。
何院长从上辈人的交情讲到我和建军的两情相悦。还保证结婚之后就让我们去住粮管所的房子,不用跟公婆住。
我爸妈对何院长的为人还是认可的,又听说不一起住。就答应了亲事。
我们结婚后如愿搬到了建军粮管所的职工房。门对门的两间房,旁边还有一间小厨房。
厨房旁边分了一块菜地,可以种菜。
休息的时候我们才回婆家一趟。婆家在镇子的东头,离我们单位不远。
长三间的砖瓦房,围了个院子,院子里种了几畦菜,还有一棵枣树。
屋后有一条小河潺潺流淌,景色还是极好的。
05.
建军的大哥建国比我们早一年结婚,大哥和大嫂跟公婆小姑子一起住。
大嫂从生了大侄子何平后,就在家带伢。听说平时没少跟小姑子闹矛盾。
但是大哥总叫自己的媳妇儿让一让。别跟还在读初中的妹妹计较。
那一年冬天里的一天,婆婆去亲戚家喝喜酒,公公和大哥都去上班了。
大嫂把孩子哄睡了,拉开抽屉找毛线。想给孩子织毛衣。却发现前两天托人买的一卷毛线不见了。
她到处找了,寻不着,就出去问小姑子拿没拿。小姑子先是矢口否认,后来说,她拿去织围巾了。
大嫂挺生气,但还是耐着性子哄小姑子拿出来,说这是好不容易托人去省城才买到的,因为这个毛线特别细,特别软,很适合婴儿幼嫩的皮肤,名叫"蓬莱纱"。
大嫂还答应以后再帮小姑子织一条围巾,小姑子见大嫂很坚持,立马蹬蹬的跑回房间。气呼呼地把织了一半的围巾拿出来。又拿了一把剪刀,当着大嫂的面铰了个稀烂。
大嫂怒火上头,就给了小姑子一巴掌。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小姑子又哭又跳又叫,对着大嫂又撕又咬。
还冲进大嫂的房间,把她梳妆台上的开水瓶,镜子砸了个稀巴烂。
睡在床上的小婴儿被吓得哇哇哭,邻居赶紧去报信,喊公婆回来。
06.
公公那天正好有事去城里开会不在。婆婆气呼呼地跑回来,看到披头散发,鼻涕眼泪糊了一脸的小女儿,心疼的什么似的。
小姑子一头扎进婆婆的怀里,大哭,哭喊着:嫂子打我,她扇我耳刮子,是她先动手的。
婆婆心肝肉的叫唤,跳起来揪着大嫂的头发,往地上撞。
邻居们冲过来拉住了,大嫂满脸血痕,哭着进屋抱起床上的奶娃娃,转身就回了娘家。
婆婆跳着脚叫嚣:有本事走了就别再回来,个卖X的,敢欺负老娘的女儿。
明天就让我儿子跟你打脱离,后天就帮他找个黄花姑娘。
邻居们窃窃私语,摇头叹息。
大哥何建国回来之后,说了自己的老娘几句。就赶着去大嫂的娘家,说了一通好话,接了她回来。
原本以为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没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07.
大嫂回来的第二天下午,把窗户关上,房门紧闭,一下午没出来。
婆婆黄昏的时候回来骂骂咧咧,嫌大嫂没做晚饭。结果到吃晚饭还不见人出来就有点慌了。
等到公公和大哥都回家,撬开房门一看,大嫂用一根裤腰带把自己挂在了床档子上。
等放下来时身上都已经凉了,她的儿子还在床上熟睡。枕旁整整齐齐地放着几叠小衣服。
谁也想不到大嫂为什么会寻短见?小姑子娇纵,蛮横,她做嫂子的但凡说两句,一家人都说她一个大人跟小孩计较。
公公不管事儿,婆婆蛮横无理,不分青红皂白地坦护自己的小女儿。
大哥为人老实,遇事只知道一味的叫自己的老婆忍让。
也许是婆婆和小姑子当众对她的撕扯,让她觉得下不来台。
按现在来说,处在这样憋屈环境中,刚生过孩子的女人很可能是产后抑郁症。但当时哪有人懂这些。
家里出了这样的事情,大媳妇寻了短见,撇下嗷嗷待哺的幼儿。婆婆首先不是悲痛,想着如何向亲家陪礼道歉,而是立马把自己的小女儿送到山里的亲戚家藏了起来。
她知道女儿在家难以承受大媳妇娘家的雷霆之怒。
08.
在那个年代,农村人的法制观念还相对淡薄。大嫂的娘家人来了几十个,在家里大闹,要婆婆把小姑子交出来。
说要小姑子在大嫂的灵前跪上三天三夜忏悔,披麻戴孝磕头,才肯饶了她。
婆婆自然不肯的,大嫂娘家人寻人无果,悲愤之下把家里的东西砸了个稀巴烂。
丧事办完之后,大嫂的娘家弟弟,扑在她的坟头大哭,边哭边说,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他是姐姐一手带大的,姐姐受了委屈,年纪轻轻,阴阳相隔,叫他这个娘家兄弟怎么不悲痛?
于是这个年轻气盛的弟弟,在再三索要罪魁祸首无果的情况下,朝家里装柴火阁楼上放了一把火。
就这样,婆家的三间大瓦房化为灰烬。派出所的人来了。把大嫂的娘家兄弟也押走了,后来判了好几年。
大嫂的娘家人对我婆婆家里的痛恨更深一层,他们觉得是我婆婆作为长辈不扶正,一味偏袒自己的小女儿,才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大嫂的妈妈咒骂我的婆婆说他们家的种不好,基因不好,这个外孙也不认了。两家人自此老死不相往来。
可怜大侄子何平出生刚满百天,就失去了妈妈。因为舅舅的入狱,外家的人也不认他。
后来何平一直跟着奶奶长大。
09.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大哥何建国一直没有再娶。
因为当年的这件事在十里八乡闹得沸沸扬扬。再也没有人肯跟我婆婆家说亲。
小姑子名声在外,一直也说不上亲事,后来到了二十八九岁,眼看成了老姑娘。我婆婆才托一个亲戚帮忙,把小姑子远嫁到了麻城。
眼看他高楼起,眼看他高楼塌,风水轮流转。
有一些当年吃香的单位,后来都维持不下去了。90年代末,打工潮席卷了小镇。
我和老公何建军在单位办了停薪留职的手续,一起南下。
我们先是进厂,后来又在他的一些战友的帮助下开了自己的小工厂。
慢慢地,我们的生意就做起来了。
婆婆一定要让大伯哥和大侄子何平来我厂里帮忙,说自家人更放心。
说实话,我对婆婆也是淡淡的。同为女人大嫂的悲剧我可不想重演。
可能仅此一事,婆婆也有所收敛,对我也还算客气。加上我们回去的少,彼此相安无事。
10.
前些年公公过世后,婆婆变得越发乖张,总是不停的问我们要钱。
大侄子结婚的时候,那个时候礼金送1000,就算很高的,我们给了10000块。
况且按我们当地的风俗,叔伯亲房算自己家人,是不用上礼的。
那个时候还发生了一件事。
大侄子在城里买了一套房,买房之前他问他的姑姑。也就是我的小姑子借了5万块,答应一年后就还。
没想到小姑子问他讨账的时候,他气愤的说:你还有脸问我讨钱?我妈的命不值5万块?你以为当年的事我不知道吗?我没让你赔命就不错了。
小姑子以为过去的事就过去了,没想到现在一把年纪了,大侄子旧事重提。在人高马大的侄子面前,面对他红着眼的质问,她吓得瑟瑟发抖。这笔账就不了了之。
大哥和大侄子都在我的厂里帮忙,侄媳妇刚开始在食堂做饭,后来生了孩子就专门带孩子。
日子慢慢好起来,也买了车。没想到大哥看见刚买新车,满心欢喜,就说要开回老家去,让家里左邻右舍看看。
当时我家老何还劝他大哥就是一部车而已,有什么好显摆的。大冬天的路又不好走。要开车回去,等明年春天。
11.
没想到大哥不听劝,偷偷地开车上路了。到了江西地界,夜里视线不好,一头冲破了护栏,车毁人亡。
大侄子带着哭腔打来电话告知一切。
我老公坐在被子里人抖的不像话,他双手抱头,喃喃的说:这也太邪门儿。
当年我大嫂上吊,大侄子刚满百日。
如今,大哥走了,他大孙女也是刚满百日。
我一把抱住老公,劝他别胡思乱想,这都是巧合。
我们连夜赶过去,去办理大哥的后事。
我婆婆呼天抢地哭自己命苦,骂大嫂小气,一个大人跟小姑子拌两句嘴就去上吊。
撇下自己的儿子不管,成了她这个做奶奶的任务,历数这些年来带大孙子的辛苦。
寒冬腊月,大孙子哭得睡不着,她睡在床上,大孙子睡摇篮。她在被窝里牵着绳子摇摇篮,从天黑摇到天亮。
大孙子没奶吃,她抱着去村子里向人家讨奶水,在家里三更半夜爬起来弄米糊,受了好多罪。
成年了又操心他娶媳妇儿,把她的老本都花光了。
又骂我公公走的早,把责任甩给她一个人。
又骂这个曾孙女儿生来带煞,满白日又克死了爷爷。
又埋怨我和老何帮衬家里太少。
12.
大哥不顾老何的劝告,开夜车回老家。责任不在我们。而且老何承担了大哥所有的丧事费用。
但婆婆依旧不依不饶,说大哥算是我们厂里的员工,得赔偿一笔钱。
这完全是没道理,胡搅蛮缠。老何被她缠得没办法,最后给了婆婆10万块。
她转头就给了何平,何平钱收了没念她一句好话,扬长而去。
婆婆又气得在家里哭天抢地。哭自己时运不济,命不好,养大孙子不感恩。
平时老何每个月给她1000元。住在我家的楼房里,后面有个院子可以种菜。没事儿就跟左邻右舍聊聊天。
我们在镇中心有一间店面,收的租金也归婆婆平时用来人情来往,但家里有个大事小情,红白喜事,婆婆总是要我们打钱回去。
甚至跑到村支书那里去告状,说我们不孝,不奉养老人。
我也想不通,80多岁的人了,怎么还这么有精力,能够这么黑白颠倒,这么折腾?
以前的教训还不够么?非得把一家子亲情都折磨光了才罢休吗?生儿养女一辈子,最后闹得亲情离散,最不划算的不是她自己吗?
公公一辈子行规蹈矩,通情达理,谨小慎微,反而早早的就去了。
婆婆一辈子强势跋扈,胡搅蛮缠,偏偏80多岁还满面红光,大嗓门声若洪钟。
草蛇灰线,伏笔千里。一切悲剧都是有机可循的。
当年如果我的婆婆能稍微讲点道理,不要过分溺爱,偏袒自己的小女儿。不至于逼得大嫂上吊。
让大侄子小小年纪没了妈,最后婆婆一把屎一把尿的给她带大,自己也吃了好多苦。
婆婆名声在外,害得大哥一辈子未娶,唯唯诺诺,窝窝囊囊的过了一生,年纪大了越发好面子,开车显摆送命。
大侄子何平虽然说是自己的奶奶带大,按我们那里风俗,叫奶奶叫婆,但在我的印象里,何平从不喊她。
何平幼年丧母,旁人再多的爱,也弥补不了母爱的缺失。长大后性情偏执,对自己的小姑和奶奶未必不心生恨意。
不管旁人怎么说,婆婆都坚持认为家门不幸,一切都是别人造成的,而不知道自己才是悲剧的本身。
一家人相处,讲的都是包容;婚姻到最后,靠的都是人品。
一个家庭,长辈得先克己,方能教化儿女。
要问儿女孝不孝,先问自己慈不慈。
老人有德,子孙兴旺;老人缺德,一家遭殃。
有道是父严母慈,母慈子安,子安则家和,家和万事兴!!!
亲爱的读者朋友,你们认为呢?你们身边有这样的婆婆吗?欢迎关注我,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