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记者8月25日从佛山市委宣传部获悉,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湖南作协原主席、作家王跃文携新作《家山》做客首届佛山悦读节。他说,“每个中国人心目中都有一座家山,我写的是所有中国人的家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家王跃文分享《家山》。主办方供图

现场,王跃文从故事、人物、文化、语言等角度介绍了《家山》的主要风格。《家山》是王跃文第8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的创作,唤醒了他全部的故乡记忆,包括乡村历史记忆、血缘亲情记忆、人文自然记忆和文化审美记忆。

王跃文出生在湖南漫水村,一直到19岁才离开家乡。因此,《家山》的小说故事和人物的大量原型出自这里。王跃文表示,《家山》40余万字,涉及乡村社会形形色色的人物,这种人物都和自己的乡土记忆密不可分。

此外,《家山》在叙事过程中注重语言的自然流淌,还运用了许多湖南方言表达。王跃文认为,如果不让故事中的人物以家乡话来表达,便不能真实反映乡亲们的内心情感,也不能表现出湖湘地区传统的乡村生活方式。

王跃文通过《家山》,对中国社会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特别是对其在乡间的遗存、保留、发展等做了比较精准的描述。他说,乡村的风俗、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方式、人们遇到问题的处理方式等,蕴含着深层次的文化背景,这些都在小说中得到了呈现。

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柠分享,中国人的情感和思维始终有一个原点,无论行至何处,都会往这个原点回望。“为什么我们会说‘家山’,而不是‘家水’呢?因为水是变化的。传统的乡土文明安土重迁、害怕变化,‘家山’两个字自带一种永恒感。”

“我喜欢用白描的手法讲述烟火日常,不爱构造离奇曲折的故事。”王跃文说,作家编故事是很容易的事,而写好水波不惊的烟火日常是很难的。传奇是偶发的、极端的,文学作品的传奇性未必能提示生活真相。日常是经常的和平常的,文学作品的日常描写才能让他看清生活的真实模样。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