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巷”组团共有四陵,自南向北依次为齐明帝兴安陵、梁文帝建陵、梁武帝修陵、梁简文帝庄陵。

找到了萧鸾的兴安陵,接下来的事情就变得非常简单,沿脚下与皇业路平行的渣土道,自兴安陵北行约七、八十米,便是梁文帝萧顺之建陵——丹阳南朝诸陵中石刻存量最多的陵墓。

萧顺之,梁武帝萧衍之父,齐高帝萧道成族弟,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被追尊为文皇帝,庙号太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应该说,萧顺之是个好人,一个有本事的好人。

一般而言,做个好人并不难。但是,有本事的人还能做个好人,这就不那么容易。尤其是在南朝这样一个道义伦理俱丧,动不动就能起兵弑君篡位的乱世。

萧顺之的文韬武略相当可以,但他钦服族兄萧道成,认定其能成大事,所以就一心一意辅佐在侧,并在关键时刻指点迷津,为萧道成废宋改齐立下汗马之功。

这么一个功高盖世的开国元勋,却从不居功自傲。与萧道成以前是哥们,如今成了君臣,那就该咋就咋,位置摆得很正。族兄齐高帝萧道成辞世,接着辅佐侄子齐武帝萧赜,依旧是规规矩矩,不倚老卖老,不心存觊觎,经得起荣耀,受得了委屈。

一个有本事且有大本事的人,能做到这样,不容易。

常言道好人有好报,这不,一样的环境,一样的一千五百年风雨沧桑,咋就他的陵前石刻留下来的多?可见老天爷在上边罩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陵东向,现已平,陵前石刻现存4种8件,自东向西依次为石兽、石础、石柱、石龟趺各1对。

南侧石兽为麒麟,独角残缺,“身长3.05米,残高2米,颈高1.25米,体围2.7米。”四足及尾端皆为后补,工艺水平不敢恭维,应与修补萧鸾兴安陵麒麟的是一伙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侧石兽为天禄,双角四足尽失,头部似刀削一般损毁严重。“身长3.1米,残高2.3米,颈高1.5米,体围2.76米”。足部未修复,残肢置于石座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有资料上几乎都称“方形石础1对”,其实近旁还各有两个石础,方形、长方形皆有,来路用途未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根神道望柱保存较为完整,覆莲宝盖下各有矩形石额一方,相向而立,上书“太祖文皇帝之神道”,南侧柱额为正刻顺读,北侧柱额为反书逆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柱身竖刻24道隐陷直刳棱纹,俗称“瓦楞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望柱下部为上圆下方双螭底座,浮雕一对环绕螭龙,口衔宝珠,双角四足,两头相抵,双尾交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对龟趺保存状况尚可,只是石碑早已不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意思的是,此次丹阳之行,每到一处南朝陵墓,均是我们的专场,只在这里遇到了一位旅友,看样子是独行,似乎也不想与我们搭讪,径自满地里紧忙活,其之严肃认真,着实令人钦敬叹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访于2011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