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号,由秦皇岛市委网信办主办的“e起干·齐点赞”网络媒体采访行活动迎来了第四站。秦皇岛市媒体采访团来到秦港和山海关进行走访采风。

媒体采访团上午先后到“一中心、三平台”集控中心、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六公司,九公司和秦皇岛港口博物馆进行采访观摩。

一中心三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智慧大脑赋能“世界一流”。走进秦港股份调度指挥中心16楼,巨大的电子屏显示着秦皇岛港各码头实时作业场景。来自太原铁路局和秦港股份生产业务部、船舶公司等合署办公人员通过统一的智慧化管理系统,实时获取生产动态信息,操作各自分管系统,下达调度指令,从容流利地指挥着千里之外的车船货高效衔接,为保障和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输送源源不竭的煤炭能源。

1959年,秦皇岛港与铁路秦皇岛站共同拓展了“一条龙”运输大协作,并在全国交通运输战线上得到普遍推广应用。

2012年,铁路、海事、引航部门先后进驻秦皇岛港调度指挥中心,实行合署办公。

2013年,秦皇岛港和秦皇岛海事局共同创新“港前待泊”交通组织模式,引领“北煤南运、西煤东送”进入全新的速度时代,不断刷新着卸车、装船新纪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秦港奇迹。

锐意进取的港口人没有躺在历史的功绩簿上,他们紧跟时代步伐和大趋势,科学谋定未来发展方向,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一中心三平台”智慧化管理系统,再次开启世界一流港口建设新篇章。

随后媒体采访团先后到达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六公司,九公司和秦皇岛港口博物馆进行采访观摩。

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六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是煤炭水路联运的交汇点,也是港口煤炭装卸的第一站。卸车机房内有两台三车式铁路卸车机,每次可同时翻卸三节车皮,翻卸过程车辆不解列,一个循环仅需3分钟,卸煤量可达240吨,万吨级大列110分钟可完成翻卸,工作负荷、设备规模、运转效率均处于同类行业领先水平。

由大秦线运来的煤炭,经翻车机房卸车后,由皮带机传送至堆场进行堆料作业;需要装船时,由取料机进行取料,再经由皮带机输送至码头,最后经装船机进行装船作业。

九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公司拥有6个现代化的专业泊位,902、903、904泊位能力为15万吨级,905靠泊能力为10万吨级,901和906泊位能够靠泊7万吨级船舶。

港口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博物馆相继筹划、举办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展览”、“永远跟党走——纪念建党95周年主题展览”以及“世纪之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秦皇岛开埠120周年主题展览”“百年转型展”等,依托港口历史资源,为广大市民、游客带来一场港口文化的视听盛宴。与此同时,港口博物馆主动与市委、各大企事业单位以及中小学联合举办了“我爱港城”主题教育、“博物馆走进校园”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受到各界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下午,媒体团一行人先后来参观山海关区长城博物馆,长城文化公园等项目,观看中华·山海关大型室内史诗演出。

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项目”于2020年11月27日立项,2021年12月6日正式开工建设。博物馆坐落于万里长城东起点的秦皇岛市山海关区,选址位于山海关角山山麓、长城脚下。博物馆主体建筑为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展陈面积约1万平方米,拟建设中国长城文化陈列展厅、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展厅、长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国际学术报告厅、长城研究室、长城志愿者活动室。博物馆以建设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长城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作为目标,将全面展示中国长城的历史文化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就,推动本区域乃至全中国长城文化的弘扬与保护;将成为长城精神、长城文化、长城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资源的集中展示平台;将成为长城学的研究基地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标识性工程,成为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凝聚中国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感,传承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要阵地。

目前,博物馆主体建安工程正在进行收尾工作,正在全力推进展厅施工并全速推进展线、版式、展项及艺术品的具体落地工作。

北营子长城人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充分展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建设成果,丰富中国长城博物馆与山海关古城连接线上的文旅业态,提升对外展示形象,山海关区按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建设保护规划》,拟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海关段)北营子长城人家项目。该项目主要是依托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结合乡村振兴规划将北营子的传统生活生产区域整体提升,统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求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街区建设内容,包装北营子长城人家项目,项目主要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一北翼城长城进行遗址保护,对历史文化名村一北营子村进行街区环境整治,对重要节点空间打造景观小品,对村域内街巷沿街立面和路面的整治改造,增加配套便民公共服务设施,打造游步道等慢行系统,实施水电热气等管网入地工程、提升通信照明体系,完善垃圾收集中转设施,实施环境绿化。

中华·山海关大型室内史诗演出《长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华·山海关大型室内史诗演出《长城》位于秦皇岛山海关古城景区“长城第一秀演艺公园”内。《长城》由秦皇岛第一秀长城演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由中国山水实景演出创始团队——山水盛典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演出的创作、制作,由中国山水实景演出创始人、山水盛典董事长梅帅元担任演出总导演,边发吉担任总顾问,董耀会担任总策划,张福利担任出品人,韩磊演唱演出主题曲,杨勇为演出主题曲作词。

演出采用创新的环绕式多重影像系统,在50分钟的篇幅塑造出秦皇岛宏大壮阔的“山海之怀,长城之魂”去讲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深沉、细腻的“爱情故事”和“家国情怀”。

《长城》演出用“复活”、“出征”、“离乡”、“筑城”、“天下”、“光明”六幕的叙事,来阐述家国的追求、民族的大义,战争的壮怀激烈、和平的来之不易;从而展现演出的主题——“江山永固、长城不老”。

根据室内剧场建筑自身的特点,《长城》的舞台空间之中,突出“长城”为演出的主角,充分发挥了新型环绕式多重影像系统的优势,将有原有舞台的空间进行了“破壁”,让观众行走其中,延伸了跨越山海的戏剧空间,从而使观众在如幻似梦的时空交错之中,看见长城的“前世今生”——城墙、楼台、秦宫……先秦的历史风貌扑面而来,秦始皇、孟姜女、李斯……鲜活的历史人物迎面走来,统一中国、北拒匈奴、修筑长城……耳熟能详的历史过往铺陈开来……这一点一滴次第呈现,就如同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了一把打开尘封千年的“历史雄关”的钥匙,在山海涌动的历史洪流中,读到“此山、此海、此人”,读懂“此城、此关、此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