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曾经在《读者》上发过一篇文章,里面阐述了一些他的想法,也算是他的梦想:

一、中国要采用新方法在低龄人群中发现运动员。过去,我们仅通过测量骨骼来招收那些会长高的孩子,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只有好的前锋和好的中锋,而没有很多好的后卫的原因。
二、我们过于注重输赢,而忽略了真正的篮球。现在,人们似乎并不在乎球员是如何打球的,只关心比赛结果。如果球队赢了,人们就说打得很好。然而,当球员们为了对抗或追球奔跑而摔倒时,他们会嘲笑而不是欢呼。一个小后卫去防守一个大个球员,人们会嘲笑他而不是佩服他的勇气。人们总认为得分就是好球,而忽略了没有得分也可能打出精彩的比赛。观众不理解比赛的本质,我认为这是因为他们不理解比赛的内在精神。
三、中国篮球应树立自己的风格。观察韩国队打球,你会发现他们每个人都有能力运球后投三分。韩国人发挥了自己的风格,我希望中国人也能做到这一点。

后卫的打法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建立在传跑体系上的打法,也就是其他四个队员通过掩护空切制造出机会,此时你的任务就是将球传给有机会的人。另一种打法是其他队员站住不动,你过掉防守人,等待对方补位协防,当队友出现空位后再跑位,然后你再次传球。这种打法需要队员们之间的默契和配合,同时也需要你有较高的篮球技巧和判断能力。 中国篮球大量出现的进攻模式是第一种,而NBA大量出现的进攻模式是第二种,欧洲篮球则呈现出混合型的特征。在过去,欧洲篮球更多地采用第一种进攻模式,但现在第二种进攻模式已经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再挖掘出古老的视频,我们会发现,过去的NBA篮球主要依赖第一种进攻模式,而现在基本上都转向了第二种进攻模式。只有中国篮球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沿用第一种进攻模式。传统后卫只是工具人。因此,传统后卫的得分能力并不是硬性要求。然而,这种打法对队友的要求很高。跑位、掩护、空切等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对球员的球商要求极高。一旦某个球员跑位不到位,整个战术就会失效,大家的努力就会白费。而且,只要对方的内线占据空间,我们就只能在外线投篮。

而外线投篮的命中率与对手紧逼,彻底打乱后的投篮命中率有着天壤之别。因此,在面对更高水平的球队时,我们输得难看至极。一旦对手全场紧逼给我们上对抗,我们没有一个人能把球运好,能把球带利索。一旦对方防守认真,我们就直接开始崩盘。
在这个体系下,后卫承担的任务是大大简化的,但这与现在的篮球潮流背道而驰。现在一批强的后卫,其实都是双能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单打能力成为了后卫的硬性标准。像隆多,这样由美国培养的传统型后卫,也难以在联盟中生存下去,更不用说中国篮球培养出来的单一工具型后卫了,他们几乎不可能在NBA有所作为。一号位集体变身双能卫,二号位逐渐演变成重型后卫,整个发展都是锋卫摇摆,即使是像米切尔这种惊人的身高,也有着惊人的体重。欧洲篮球曾以战术传跑为主导,因此初入NBA的欧洲后卫面临了不少挑战。然而,东契奇出色的表现表明,欧洲篮球正在转型,更加注重个人能力。这就像是一股清流,在昔日的老派风格中注入了新鲜的元素,使得欧洲篮球在NBA的舞台上越来越具有竞争力。

当全世界都将重心放在强调后卫的单兵能力和全面性时,在追求有球和无球的切换时,我们的年轻后卫们仍然只能依靠身体打球,技术水平仅仅停留在将球传给大个子球员和在空位投三分上。他们的表现仿佛就像是在追逐流行的风潮,而忽略了篮球运动本身的精髓。我们什么时候能出一个顶级的后卫,取决于我们什么时候篮球观念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我们球员自身想法的改变。怎么训练、怎么提升基本功,不是拿到一份合同就万事大吉。在国内,大家菜鸟互啄是一块遮羞布,但一到国际赛场,就暴露的一览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