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年,23 岁男子妈妈因病过世。1 年后,每晚都有个陌生电话打进他手机。有一次,他接通电话,对方竟说:“孩子,我是妈妈。”

01

陈威,出生于单亲家庭,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然而,2004 年,他的母亲因病去世。为了给母亲治病,他曾四处借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为了尽快偿还债务,他迫不得已,辍学打工。

一天,他的手机被盗,不得不更换新手机和 SIM 卡。然而,这个简单的举动却迸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生活转折。

那时,每晚都会有人给他打电话。一开始,他看到是陌生电话,便没有接听。

后来,这个电话几乎都在晚上 9 点左右打进来,他感到很好奇,便按下接听键,但是他并不打算发出声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话的另一端传来:“喂,喂,你是谁,你在吗?”,陈威感到一丝奇怪。对方的声音显得有些紧张,似乎在克制某种情感。

然而,陈威仍保持沉默。突然,电话那头传来带有哭腔的声音:“小振,你在吗?我是妈妈。”

“妈妈!?”陈威心中一颤,他很久没动嘴喊过妈妈,但这两个字一直在他心里。

陈威试图让自己平静,说:“阿姨,我是陈威,请问发生您怎么了?”

对方沉默几秒后,接着说:“你用的号码,曾经是我儿子用,他已经过世了。”

原来对方是一位失去孩子的母亲,陈威心中泛起涟漪。他尝试与她对话。这位母亲叫李凤琴,她的儿子叫黄振,在 1 年前意外身亡。

交谈中,陈威还发现一些不可思议的巧合,他和黄振同岁,且都是医学院的学生,而李凤琴与陈威妈妈同年同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巧合迅速拉近了陈威和李凤琴的距离。通话结束前,陈威还对李凤琴说:“阿姨,如果您感到不开心,就给我打电话,我愿意和您一起去承担。”

他的真诚情感显而易见,因为他深刻感受到这位母亲的痛苦,明白她正需要温暖和关爱。

随后的日子里,陈威几乎每天都会与李凤琴通话,耐心地陪她聊天,期盼她能早日从失去孩子的伤痛中走出。

同时,李凤琴的关怀备至,让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温暖。感情也在二人之间升华。日子久了,陈威认李凤琴做干妈。

有一天,李凤琴说:“我很想跟你见面,我们能见见吗?”

可是,陈威拒绝见面。他当时退学不久,在一家公司做保安,他感到自卑。再者,他不想让李凤琴失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凤琴也没有勉强,二人继续像往常一样通过手机联络,直到有一天,他骑车摔伤了腿。

李凤琴再次提出要见他,她想来看望他。陈威能感受到电话那头李凤琴的担忧焦躁,盛情难却之下,他同意见面。

二人虽是第一次见面,但一点也不觉得陌生。陈威一口一个“干妈”喊着也非常自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那以后,李凤琴便常常来陈威的住处探望,有时给他带吃的,有时来帮他做点家务,二人犹如亲生母子。但这一切,让李凤琴的丈夫非常反感。

02

在李凤琴看来,陈威是黄振推到自己身边来的,所以她要把她当儿子一样疼爱。可在她丈夫看来,自己的儿子已经过世,他不可能接受另外一个孩子来当自己儿子。

正因如此,他时常建议李凤琴与他保持距离,甚至当陈威上门拜访时,他依然对其冷漠相待。

可陈威依旧想接近这位“干爸”。他想:“失去孩子,爸爸的痛苦,不会比妈妈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知道干爸喜欢下棋,他只要有机会,就会陪干爸下棋。一开始对方还端着架子,时间一长,冰冷的心,也被陈威焐热。有时,他还会主动邀请陈威上门。

因此,陈威逐渐成为李凤琴家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得益于李凤琴的支持,陈威逐渐重拾坚定和自信。他重新完成医学院的学业,从一名保安蜕变为医生。

同时,李凤琴也走出丧子之痛,报名老年大学,学习声乐、绘画和写作,每天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她说:“我和陈威都是单纯善良的人,都很乐意帮助别人,所以我们才会越来越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陈威步入婚姻,迎来女儿的降生。从此,一家三口常常前往探望李凤琴老两口,男性一同下棋,女性忙着下厨,一家五口其乐融融。

03

一个陌生的电话,将两个素未谋面的人建立了深厚的情感。

陈威用真诚和善意帮助李凤琴,听她倾诉,帮她排解内心的苦痛,宽慰她受伤的心。同时,他在充实了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心灵重新回到正轨,成就一家五口的佳话。

在多元社会中,我们都应保持宽厚,去理解和关爱他人,因为每一个声音都可能代表着一颗渴望被理解和关爱的心。

帮助他人,就是在帮助自己。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