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照顾老人是每个子女应该尽到的责任和义务,可是孝顺的孩子在出钱出力后,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时间久了就会收回自己的付出。
尤其是多子女家庭,如果父母在子女中做不到一碗水端平,只享受子女的付出,却看不到子女的辛苦,最终会让自己的晚年生活陷入尴尬。
63岁的陈大妈在独自照顾父亲4年,父母的老房子拆迁后收到了300万的补偿金,母亲给了她8万块钱,陈大妈在得知父母对赔偿金的安排后,决定去外地女儿家一家团圆。

陈大妈是家里的老大,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
陈大妈年轻时候因为家里穷,她早早地就回家帮着父母种地、赚钱养家。
到了结婚年纪,父母却不舍得让她嫁出去,母亲和她商量着在家里多帮着父母多赚几年钱,照顾弟弟妹妹们。
陈大妈心疼父母,加上自己知道没有文化的苦,她同意了父母的安排,一直到30岁还没结婚,成了村里的老姑娘。
陈大妈种地、做家务都是一把好手,加上她脑子活络,农闲时候还跟着村里的人出去打工补贴家里生活。
在她的努力下,两个妹妹念了中专,弟弟还考上了大学,父母觉得脸上都有了光彩。
后来,在亲戚的介绍下,陈嫁给了比自己大5岁的丈夫,丈夫父亲早年去世,母亲独自一个人带着两个儿子生活,所以家里一直是一穷二白。
结婚的时候,父母还提出要彩礼,但是婆婆实在是有心无力,陈大妈觉得丈夫是个能干而靠谱的人,第一次没有听从父母的安排坚持嫁给了丈夫。
结婚后婆婆和老公对陈大妈都很好,原本陈大妈看多了村里那些鸡飞狗跳的婆媳关系,却没想到婆婆是个极其宽容的老太太。
婆婆虽然不识字,但是对陈大妈却极好,每天陈大妈和老伴下地干活回来,婆婆早早就做好了热乎乎的饭菜等着他们。
陈大妈生了女儿后,婆婆也没有像别的婆婆那样,因为是个孙女就给她甩脸色,而是很用心的照顾陈大妈和孙女。
婆婆说自己养了两个儿子觉得太辛苦,还是养个女儿好,将来也不用太累。
陈大妈听了婆婆的话以后偷偷地掉了眼泪,因为自己的母亲来看她的时候还嫌弃她生了个丫头,说这样子将来没法在婆婆家立足。
后来丈夫跟着村里人出去打工一年以后,婆婆让让陈大妈也跟着丈夫一起去打工。
婆婆说夫妻不能总是分开两地,她会在家带好孙女,让陈大妈安心在外面打工。陈大妈很感激婆婆的通情达理。
逢年过节回家她都会给婆婆买城里老太太穿的时髦衣服,给婆婆买营养品,她觉得遇到婆婆这样的人是她的福气。
后来,婆婆年纪大了生了一场病后就卧床了,陈大妈主动提出回家伺候婆婆。
母亲却说陈大妈傻,她回家伺候婆婆就少一个人赚钱,让陈大妈提出和小叔子两口子轮流照顾婆婆。
陈大妈觉得自己的丈夫和小叔子两口子在外面合伙开了一家装修材料商铺,弟妹既要带孩子还要看店,丈夫和小叔子要送货、还要接些装修的活,都很不容易。
母亲却说,陈大妈这样回家照顾婆婆没有了收入,她和父亲的养老钱谁给?
陈大妈才明白母亲并不是关心自己,而是关心他们的养老钱。
陈大妈说弟弟妹妹们给父母的钱也够花的,她现在不赚钱那就多在父母面前出力,照顾好父母的日常生活也是尽孝心。
婆婆去世后,陈大妈又继续出去和丈夫一起在外打拼,这时女儿也已经大学毕业后留在城市里结婚成家了。
就在陈大妈觉得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的时候,父亲却因为突发脑梗瘫痪在床了。
母亲把陈大妈和弟弟妹妹们叫回家,商量如何照顾父亲。
弟弟和妹妹都说自己有工作走不开,弟弟提出他们凑钱把父亲送到养老院去,母亲却不同意。
母亲说自己养了个4个孩子,老了却要去住养老院,会让村里人戳脊梁骨。
弟弟说他不可能辞职回家伺候父亲,两个妹妹也说自己没到退休年纪,现在也没时间回家照顾父亲。
后来,弟弟妹妹一直提出让陈大妈回家照顾父亲,一是陈大妈本来就没工作而且年纪大了,女儿还没结婚,她也不用带孙子。
再就是陈大妈原来伺候过瘫痪的婆婆好多年有经验,弟弟说陈大妈能伺候婆婆那么多年就应该伺候自己的亲爹。
看着躺在床上的父亲、愁眉苦脸的母亲,陈大妈很心疼,她同意了弟弟妹妹的意见。
陈大妈提出她照顾父亲可以,但是弟弟和妹妹要给父母生活费,每家1000块钱。
弟弟却说父母都在农村生活,家里有地种的蔬菜,每个月根本花不了这么多钱。
陈大妈说父母有地是不错,可是母亲年纪大了根本种不了地,自己要照顾父亲也不去种地,加上父亲还要吃药、还要买尿不湿等日用品,一个月3000块钱维持父母的生活也很紧张。
弟弟听了陈大妈的话,竟然火了是陈大妈自己不掏钱,只让他们出钱,这就是赚便宜,用弟弟妹妹的钱养活她自己。
陈大妈也怒了,说只回来照顾父母还要再负担父母的生活费,如果这样的话,就大家轮流回家伺候父母。
还是大妹妹看陈大妈确实生气了,赶紧出来打圆场说就按照陈大妈说的办,随后弟弟妹妹们给陈大妈放下了父母第一个月的生活费后就急匆匆的走了。
陈大妈就这样留在老家照顾父母,丈夫还嘱咐她不要太累,如果一个人实在照顾不了父亲,就花钱雇个人帮忙,别把自己累坏了。
反而是弟弟妹妹们从那以后,就再也不再过问父母养老的事,全靠着陈大妈一个人伺候。
平时父母亲有个头疼脑热,生病住院,都是陈大妈老伴开车回去,帮着陈大妈把父母送到医院,忙前忙后的照顾,弟弟妹妹根本不闻不问。
可是父母却是对弟弟妹妹们没有怨言,有啥事不告诉他们,都习惯性的依赖陈大妈两口子。
弟弟妹妹们逢年过节回来看一眼,留下点钱,就成了父母眼中最孝顺的儿女。
父母经常会和亲戚朋友说,弟弟有出息在城里娶妻生子,两个妹妹也都是城里人了,回家还都会给她们红包,每个月也会给她们生活费。
可是对于陈大妈的付出却只字不提,有时候亲戚看不过去,说陈大妈才是最孝顺的,外面的孩子给多少钱,没有陈大妈她们老两口也吃不到肚子里。
父母却总说不过就是给她们做个一日三餐也不累,而且陈大妈也不出钱,就是出点力气,力气值什么钱?
陈大妈听过了心里难过,但是总觉得父母年纪大了,能有几天活头?自己再不管,父母就岂不是晚景凄凉了?
一年前,母亲又摔了一跤,造成了髋关节受伤,母亲住院需要手术,这下陈大妈实在忙不过来,只好让弟弟妹妹们回来帮忙照顾父亲。
陈大妈在医院全天照顾母亲,结果弟弟妹妹每天不是抱怨父亲脾气不好难伺候,就是说自己做的饭父亲不喜欢吃,要不就是说父亲不配合,晚上不肯穿纸尿裤。
不过5天时间,弟弟和妹妹就请了个保姆在家伺候父亲,说如果再坚持下去他们也就累到了。
陈大妈苦笑不已,这就是自己的日常生活啊,弟弟妹妹们不过照顾了5天就请了保姆,自己这么多年受苦受累姊妹们谁说过心疼自己一句?
等到母亲出院回家,陈大妈看着父亲的样子落下了眼泪,弟弟妹妹们觉得请了保姆后就高枕无忧,完全把父亲交给保姆。
保姆做的饭父亲不爱吃,保姆就说父亲吃饱了;父亲大小便后保姆也不给仔细清洗,父亲身上散发出一股难闻的腐败味道。
陈大妈那安顿好母亲就赶紧给父亲洗澡、换衣服、换床单,又给父亲做了软烂的饭菜,父亲吃饱了也洗干净了,看着精神好了很多。
陈大妈看着父亲满足的笑容,觉得再多的辛苦也值了。
一年后,父母的老房子拆迁收到了300万的拆迁款,陈大妈让父母把钱留好,将来作为他们的养老钱,一旦身体变差去养老院也需要一笔不菲的支出。
半年后,母亲却给了陈大妈8万块钱,说这是给陈大妈这4年来照顾他们的辛苦费,陈大妈愣住了。
陈大妈突然就想起最近一段时间弟弟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多,前几天弟弟回来后母亲就让陈大妈出去买菜说要让弟弟在家吃饭。
等陈大妈回来后,弟弟看见她后有点不自然,随后弟弟说不吃了,就急匆匆的走了。
陈大妈追问母亲,这8万块钱是哪里来的?
母亲架不住陈大妈的追问只好说了实话,说弟弟想要换套大房子,还说他马上就要退休,等他退休有时间了就要把他们接过去养老。
弟弟说换房子缺钱先把补偿款借去付首付,前几天弟弟就是来拿钱的。
陈大妈气坏了,她说父母这样做两个妹妹也会有意见。
母亲听了支支吾吾的说,两个妹妹每人给了10万,因为这么多年,两个妹妹也都给他们养老费了。
陈大妈听了母亲的话, 当场就懵了,她觉得自己的付出就像一场笑话,自己这4年不管自己的老伴,甚至女儿生孩子后都是亲家母在照顾,自己全身心的照顾父母,在父母心目中竟然不如弟弟妹妹。
陈大妈问母亲:你觉得给我8万块钱是不是很多?母亲不敢看她的眼睛,说:你又没出钱,就是给我们做个饭、洗个衣服,收拾卫生,洗衣服有洗衣机也不累。我和你爸不用你出钱你还跟着我们吃饭。
陈大妈听了母亲的话只觉得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她没说话,去房间把自己的以为收拾好。
母亲看着她的举动有点慌神,连连追问她要干什么?
陈大妈也不搭理母亲,她给弟弟和两个妹妹打了电话,说她已经伺候了父母4年时间,以后也该轮到他们在父母床前尽孝了。她说自己现在就回自己家,让弟弟妹妹赶紧回家照顾父母。
母亲一看陈大妈要走就慌了,可是陈大妈铁了心不再对着母亲的眼泪心软。
回到女儿家后陈大妈拉黑了弟弟和妹妹的电话,她虽然牵挂父母,可是想起父母的安排,她就劝自己硬起心肠。
丈夫知道陈大妈的纠结,就说他会找个邻居去看看父母的情况,如果不行就再找个保姆过去照顾老人家。
照顾父母是为人儿女的责任,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生活中总是那个孝顺的孩子最不得父母善待。
父母本该最亲近那个孝顺自己的孩子,可是有的父母却总是享受着最贴心的照顾,做着最伤害人心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