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是最大的政治”。

我国政府根据社会发展和民生的需要,于2016年10月25日制定了《健康中国2030行动纲要》,第一次把老年健康做为重点工作列入纲要。2020年3月陕西省出台了《推进健康陕西建设的实施意见》,在第十一条专门写进了老年健康促进活动的内容。老年健康和应对老龄化问题,已被各级地方党委政府所重视,养老也已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发展健康产业,建设医养结合实体,打造健康品牌已成为一种潮流。健康投资者纷至沓来,康养产业可谓轰轰烈烈。基于对陕西养老事业的调研,现就本省乃至全国养老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思考,以供关注或从事康养产业的人士共同探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正确认识行业的现状

1、老龄化问题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据世卫组织公布,截止2022年11月15日,全世界人口已达到80亿,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95亿。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7.6亿,预计到2050年达到16亿。

2、目前我国已有60岁以上老年人2.6亿,占全国人口总量的18.7%。陕西有60岁以上老人759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9.2%。75岁以上老人近160万。

3、到2022年底全省共有各种养老机构16742个,养老院824个,床位约30万张。

4、从以上数字看,老年人口数量在逐年攀升。从产业发展方向来分析,养老供应需求丰富,发展潜力较大。

5、从目前陕西养老行业市场看,由于缺乏政府政策支持,大部分机构经营状况不佳,入不敷出,业务普遍不饱合。

二、客观看待存在的问题

目前养老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政策指导,准入门槛过低,机构良莠不齐,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较低,经营理念落后,亏损大于收益。

1、国家康养扶植政策不到位。首先是政府和财政支持力度不够,目前仅仅只在个别养老项目建设上给予补助。远不如九年义务教育的补助,卫生行业的专项投资和医保报销的政策给力。

2、在具体政策和服务流程方面也不完善和齐备。养老只是民生的一个摡念,康养只有规划。但真正意义上的全社会重视康养工作的氛围还没有形成,“真抓实干”更没有像教育和医疗那样落地生根。

3、行业规范和标准不健全,也不全面,仅限于养老机构建设标准。康养机构从质量管理体系、服务标准体系等建立方面都比较滞后。导致机构发展水平不一,良莠不齐,未能形成大的产业群。机构存在的形式纷繁多样,如:地产养老型(房地产企业转型),健康保险型(太康,太保业务的宣传或服务的延伸),兜底保障型(敬老院、福利院),失能照护型(多为社会化投资,占数量优势,但规模不大,服务技术和品质不高),医养结合型等。分类、分型的自由化,发展模式的多样化,没有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化投资产业群。

4、目前国人养老观念落后,多数人甚至在养老观念上存在认知缺失。一方面,在参加集群式(机构)养老的问题上一般存在不认可,抵制甚至反对的态度,子女怕被认为不孝顺,影响不好,老人认为是被子女和家庭抛弃;另一方面,养老对象的家庭背景各不相同,家庭成员思想分岐,主导方多为子女,被动养老成了养老的主流;再一方面,养老人群文化程度差异较大,知识水平高低不一,养老对象之间很难融合,机构养老的归属感、幸福感缺乏,“人生最后一站”的意识尤为强烈;第四个方面是养老对象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各不相同,养老机构的“满意度调查”很难拿到高分;第五,现阶段,国内的养老对象几乎都是慢病或重病患者,所以在医养结合,外来药品以及食品的管理方面对养老机构带来了诸多挑战,亟待探索;……。养老机构所面临的来自养老对象、家庭、社会层面的观念滞后或缺失,造成了养老机构的服务满意度不高,难度系数加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大多老年群体退休金额度普遍偏低,能达到中等养老水平的人群偏少。由于退休金偏低,目前我省机构养老的收费也很低,其中,半失能和失能老人的机构养老总费用(含伙食等)每月只有3000~4000元,几乎就是按照成本收费。如果机构收费过低,机构就不可能良性、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同时,机构所能提供的服务也就不能达到服务对象所设想的理想需求。如果收费提高,又超出了大部分人的负担能力。目前我省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3000元者占比居多。如果没有政府的资助(或补助),能够进入机构养老的人数将会少之又少,这和我国老龄社会的快速发展恰恰相反。

6、甴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加之服务老人的难度很大,自愿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很少。养老行业中的服务人员普遍素质不高(以农村中老年妇女居多),高学历、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很少,与康养事业的发展需要极不匹配,且差距太大。

7、养老机构的投资大,收回成本的周期长,流水少且周转慢。大部分机构入住率不高,不少养老机构最初奔着“养老”这一“朝阳”产业大手笔投入,但在迟迟看不到“曙光”的情况下只能半途而废。

三、加强养老投资管理

养老产业发展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做好规划,有序发展。防止盲目投资,要重视标准制定,行业规范管理。引导产业科学发展。同时经营者要注意以下问题。

1、明确发展定位。康养机构不能办成宾馆,要有浓浓的家庭味道。也不能办成医院,给老人造成精神压力。康养机构要坚持以生活服务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性化的生活服务。医疗的介入要根据实际把握好介入程度。建议适当配套相应的卫生服务(站、室)所,而且,这些配套的医疗机构必须打通医保报销的通道。这样,一方面避免了老人患病转院后“小病大治”,浪费有限的医保资源;另一方面,老人的小病、慢病就近在养老机构配套的医疗机构中诊治,方便了老人,也减轻了子女来回转院、陪同就医的负担;其三,避免了老人和(或)家属因自负医疗费用而有病不治,小病拖成大病,最终大病不愈,导致老人病故和引发纠纷。

2、坚持分层管理。紧盯普通人群(高龄,单亲,无人照护者)。吸引高端人群(休闲型,资源型,工作型等),关注特殊人群(失独老人)。要坚持分层管理,区别照护,针对不同人群进行生活能力客观评估,科学、合理地确定收费标准,提供不同层次服务。

3、改进服务理念。康养重在舒心,把老年人心理辅导放在首位,及时疏解老人的心理问题;完善亲情探访制度,对不能来院探访的晚辈,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远程亲情探访活动,加强老人与晚辈的联络,满足老人的亲情需求。日常服务重在护身,生活照护要周到温馨。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发掘每位老人之所长,以老人为中心,激发每位老人的活力。同时调配营养可口的饭菜,尊重和维护老人的人格尊严。适度的隐私保护,让老人们有髙质量的生活享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提高服务人员整体素质。凡从事康养工作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都要有良好的自身素质。在管护,礼仪,服饰,饮食,文化等方面都要适合与之对等的服务人群。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模式,培养专业化服务人员,组建专业的运营团队,打造智慧养老体系,提高服务品质。

5、尝试举办康养风情渡假村。用新型(或异地)村镇文化引领养老市场向更广阔的山水田园发展。探索流动性、候鸟式旅居养老服务模式。对于康养产业,产品宣传要多向生态化、人性化、慈善化、公益化靠近。淡化商业化,回避营利化。

总之,康养产业是一门新兴的朝阳产业,在市场还远不成熟的现阶段,政府的引领、支持和资助无可替代,不可或缺。同时,需要在政策层面上不断创新,以便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还要不断完善经营策略,培养养老人才,健全养老队伍,改善服务品质,顺应老龄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养老产业能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壮大,最终达到理想目标。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康养产业是大势所趋,民之所向。所以,做好康养工作是党建工作的具体实践,也是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的具体落实,更是政府政务工作和民生工程的重要抓手。

(注:文中配图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