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8月,毛主席找来邓小平进行谈话,并问他:“我死后中国会是什么样子?”
这是一个十分考验人的问题,但邓小平回答完毕后,毛主席表示很满意。
当时,中共十大刚刚召开,这是一次很重要的会议,主题是批判林彪集团的反革命罪行。
两年前,林彪反革命集团试图夺取党的领导权未果,之后林彪驾机叛逃,飞机于1971年9月13日在内蒙古坠毁。
林彪叛逃事件对我党而言,是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的。
当时周总理听说这一消息后,曾十分悲伤地对工作人员说出四个字:“你们不懂”,可见其在中央领导人之间引起的震动。
而这一事件带来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毛主席不得不重新考虑寻找接班人的问题。
因为此前大家都知道林彪是他的接班人,在九大党章中还专门有林彪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的表述。
但现在不一样了,时移世易。这次,毛主席首先考虑的有两个人选,一个是王洪文,另一个就是邓小平。
所以这次代表大会上,毛主席特意将此前正在江西拖拉机厂劳动的邓小平召回北京,选为中央委员,让他重新主持党政工作。
会议结束后,为了对心中的接班人做进一步的考察,毛主席把王洪文和邓小平都叫去了谈话。
简单寒暄几句,毛主席突然向两人发问:“我死后中国会是什么样子?”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但很考验智慧的问题。
王洪文听后毫不犹豫地回答:继续坚持主席的革命路线走下去。
邓公则沉默了,在稍加思考后他回答说:中国将会重蹈覆辙。它指的是军阀混战、天下大乱。
说完,毛主席对着邓小平微微一笑。
相较于王洪文的标准答案,毛主席显然对邓公的回答更为满意。
接着毛主席追问:“如果真的发生了这种情况,那又该如何提前解决呢?”
这次邓小平没有说话,而是将他面前的茶杯,与放在毛主席面前的茶杯对换了一下位置。
看似漫不经心的一个小动作,却让毛主席眼前一亮,他瞬间就读懂了邓小平的用意。
其实,毛主席是在忧心军队的问题。早在两年前,他老人家去视察部队时就发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人员调动困难重重,每次军区内部调整时,负责人往往会带着自己的亲信前往,无形中形成了一个个小团体。
这样的情况使得中央的命令很难通过政委传递。
与此同时,自从1955年军队改革后,各大军区的司令员基本就没怎么动过,加上林彪事件的发生,毛主席有意对军队进行一次改革。
但此时周总理的病情颇为严重,他急需找到一位年富力强的领导人来接此重任。
而问答间正体现了邓小平极高的政治智慧,他的想法和毛主席不谋而合。
自然毛主席对他更为满意。
而这次谈话,也为一桩大事的发生做了铺垫和准备。
1973年12月12日,毛主席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会上他提出:
“军委不仅要议军,还要议政”。一时间,现场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毛主席接着说:“我考虑很久了,大军区的司令员还是掉一掉的好。”紧接着他提议全体政治局委员高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一曲唱完,毛主席又简明扼要:“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搞久了,油了呢,有好几个大军区政治委员不起作用,司令拍板就行。”
说完,台下众人面面相觑,得知毛主席这次是下狠功夫了。
果然,毛主席随后就将邓小平推了出来,说是自己请来的军师,还让邓小平成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军委委员。
三天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联名发出绝密通知,要求各大军区负责同志即刻进京不可外传。
很快,各大军区的司令员和政委,40多人齐聚一堂,毛主席很高兴,也顺势说了司令员对调的事情。
毛主席对他们说:“心要宽,胆儿要大,一个不对无非就是批评嘛,每个人总有些缺点的。你们要多想想一个手指头和九个手指头的关系。”
毛主席还鼓励大家到了新的军区不要急,遇到困难多些耐心,一切都会好起来。
之后对调的具体工作,由刚复出不久的邓小平根据毛主席指示全面完成。
其中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与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对调,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与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德志对调。
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与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对调,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与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对调。
此外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员的秦基伟,昆明军区司令员的王必成,新疆军区司令员的杨勇,由于刚任职不久就未做调整。
为了做好这次变动,邓小平可谓是煞费苦心。
考虑陈锡联和李德生同属二野,彼此熟悉,从地域上也相近,他们是最快完成对调的。
许世友将军和丁胜将军做事都是雷厉风行,更换部队后,管理风格也不会大变。
曾思玉本就是杨得志的老部下,他们对彼此的脾气秉性很了解。
而在福州军区的韩先楚将军,长久以来直面蒋介石所在的台湾,压力巨大,调到兰州后有助于他休养身体。
这次调动,同时坚决贯彻了随行人员不能超过十人、时间不超过10天的要求。
邓小平资历深,为人又公允,最终圆满地完成了这项任务,为后来的改革开放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
在两位伟人的接力下,中华民族朝着伟大的复兴又迈进了一步,向老一辈领导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