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发展,“软件定义汽车”成为重要发展趋势。摩根士丹利在一份自动驾驶产业报告中认为,目前的整车价值中硬件价值占据了90%,软件占据了10%,未来整车价值,硬件价值将下降到40%,软件价值上升到40%,内容价值增加到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各行业巨头蜂拥进入汽车行业,“软件定义汽车”已然成为国内市场上的热门“赛道”。在这样的大背景和大趋势之下,中软国际软件工厂业务部(以下简称:软件工厂)积极参与车企客户IT产品研发体系建设,构建了智能座舱系统架构设计、智能座舱开发、HMI用户体验设计、智能驾驶数据标注、智能驾驶测试、智能座舱测试,六大专业服务能力体系。该服务体系,涵盖从架构设计到后期维护的每一个关键步骤,每项服务都针对不同的需求和目标,从而助力汽车智能化创新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软件工厂整体服务介绍 (黄框部分为“汽车专业服务能力”)

专业服务能力介绍

01

智能座舱系统架构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能力架构(黄框部分为软件工厂服务能力)

软件工厂通过对Android车载基础中间件CarService进行服务框架扩展,实现了对底层功能的优化。该扩展不仅涉及对服务框架的增强,还包括对通用核心功能的精确封装,使开发人员能更方便、更精确地调用与车载服务相关的接口,从而在维持原有功能基础上,实现更高层次的逻辑优化,可降低应用开发和系统集成的复杂性,同时也提高了测试的敏捷性。

02

智能座舱开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智能座舱系统整体架构

智能座舱作为智能化和网联化时代发展下的车载产品,可以与人、路、车进行智能交互,是人车关系从工具向伙伴演进的重要纽带和关键节点。软件工厂服务于多家手机终端厂家及智能语音企业,并参与车机系统的开发及测试服务,拥有丰富的端到端智能座舱开发经验,可为客户提供智能座舱应用开发和智能座舱Framework开发。

03

HMI用户体验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HMI设计能力展示

作为智能汽车的控制中心,软件工厂HMI设计团队通过调研洞察用户行为习惯,深度挖掘用户潜在需求,以用户视角切入,提供汽车仪表盘人机交互体验设计、中控屏幕多样化设计、多屏幕互动交互设计及车联网App设计等多种服务。此外,软件工厂还可配合全息投影技术,提供“虚拟化”设计服务,为客户提供汽车CG、汽车VR、AR虚拟互动体验的一整套影像应用方案。

04

智能驾驶数据标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标注流程

软件工厂通过“机器+人工”标注和机器智能标注的能力,打造完整的智能驾驶数据标注服务体系。在服务过程中,软件工厂通过精确标注工具、多样化数据源处理、严格的安全合规性、灵活可扩展性与客户业务紧密结合,以对数据贴标签、做记号、标颜色或划重点的方式,做好智能驾驶的进阶教练。

05

智能驾驶测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智能驾驶测试流程

智能驾驶是智能汽车的核心功能,作为汽车智能化的基石,智能驾驶正逐渐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并推动汽车行业的转型和升级。随着智能驾驶的普及,智能驾驶系统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为了保障智能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敏捷性和智能性,软件工厂构建了面向智能驾驶领域的功能和性能测试服务。智能驾驶测试服务专注于确保自动驾驶系统的性能、安全和可靠性,通过模拟多种驾驶场景和环境条件,进行全面的软件和硬件集成测试,该服务可保障自动驾驶技术在各种实际情况下的稳定运作。

06

智能座舱测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智能座舱测试实施执行

智能座舱作为智能汽车的人机接口,是整车用户体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软件工厂结合多年终端测试领域的能力积累,为主机厂及其供应商提供一站式测试、评价服务,打造面向智能车载产品的综合测试和评价能力。通过精确的测试和验证,保障智能座舱的各组件的卓越性能,从而为终端消费者带来优质的驾驶和乘坐体验。

合作案例--某智能汽车厂商智能网联、智能座舱数字平台开发

合作背景:

软件工厂与该客户在智能网联、智能座舱数字化平台、新技术及基础研究三大业务版块展开合作,业务框架超5000万。其中,2022年与该客户新技术及基础研究、智能网联签署框架,负责创新业务、OTA合规及安全,大数据开发、分析,HMI开发设计等岗位,总计人数超80人。2023年新拓展进入智能座舱数字化平台中心,涉及电子电器中心、技术统括中心、智能座舱中心等部门汽车开发岗位业务,业务框架合同达千万,总共涉及技术岗位十余种,主要涉及深圳、西安两个地域。

合作内容:

智能网联

主要涉及OTA合规、OTA安全、大数据开发、大数据分析前后端、动态设计、UI设计、交互设计等业务;

智能座舱数字化平台:

主要涉及智能座舱平台化的多层级、多模块合作,包括物理层MCU嵌入式开发、内核层Camera驱动开发、应用框架层API接口服务定制、应用层Android应用开发、应用层影像处理、云端的前后端开发、测试等;

新技术及基础研究:

主要涉及联合创新业务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