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敬祥,1955 年生于安徽六安市,号耕夫,字若愚。12 岁开始学习绘画。拜安徽画家吴天啸先生为师,1974 年通过吴天啸先生介绍进入中央美术学院黄均老师工作室,跟随黄先生学习传统工笔仕女,后在黄均先生教导下进入中央美术家学院国画专业学习六年。1985年曾拜山水画家吴广泉先生为师,学习山水画,同时也受到秦岭云先生的指点和教导。曾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习三年,导师张仃。后在北京画院学习两年,导师石齐。1994 年至今长期受聘于上海海洋大学,客座教授。在上海海洋大学 95 周年—100 周年校庆之际由校方主办了王敬祥两次大型画展。2006 作品《观竹图》入选《艺术中国》大型辞书。2015 年《市归》入选全国写意中国画展。曾多次向上海海洋大学捐赠书画集和书画作品,有多幅作品被上海海洋大学收藏。作品曾经被多家报刊、杂志、书籍登载介绍。曾任《新书画报》主编、宁夏青年书画院院长 ( 宁夏文化厅主管 ) 第一、二、三、四届院长,北京文津楼书画院 ( 文化部主管 ) 第一、二、三届常务院长。现已退休。《王敬祥画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王敬祥人物画集》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学范本 王敬祥山水画作品精选》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王敬祥山水画作品精选》部分作品

板桥携杖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苍林叠岫图

放怀楚水云山外 得意江河赤子情

——读王敬祥先生山水画册有感

文 / 黄晞健

王敬祥先生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的大别山区 , 地域属于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统称为江淮之间, 因寿县曾是楚国的故都。故曰“楚水”,先生有一枚闲印章“放怀楚水云山外,得意唐诗晋帖间。” 道出了先生对家乡的山水的情结。

王敬祥先生的山水画结集出版,先生嘱我写点文字以为序。我与先生交往多年,是老朋友,为 先生山水画册出版而感到高兴。在一种兴奋与光荣的推动下也应承下来。王敬祥先生在画坛耕耘数 十载。曾长期受聘于上海海洋大学,也曾在上海海洋大学 95 周年、100 周年校庆之际由上海海洋 大学主办了王敬祥大型画展。如今先生在多年耕耘后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一本“中国高等美 术院校教学范本”。也是算在丰收的季节里,权当作丰收账。画集中的作品,大多数是先生在八、 九十年代以后的作品 , 这些作品的筛选积累了对一位年近古稀之年的老画家也是不容易的,当我逐 幅欣赏先生的画卷时,对他在山水画创作上取得的成就深为感动,我想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视 野宽、意境深、功底厚、修养高。”更重要的是读先生的作品足资能启迪后人的很多地方。

山中幽居图

江渚雪泊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峰峦秀色图

品茶论道图

峡江帆影

张璪在一千多年前已总结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条创作规律。纵观前人名迹,大略莫外 于此。但“师造化”与“得心源”乃属辩证统一的创作规律。不同时代的不同画家常各有侧重。例 如董其昌与清四王属于文人画一脉相承,对师造化的理解与实践便和我们大相径庭。董其昌讲过 “: 读 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并在文人山水画艺术上取得很高的成就。如 果以前人画稿为师,做风格化的追求,明显地缺乏山水真实氤氲之活泼气象,尚若过分在主观的艺 术道路导向文人山水画风格也显得不妥。有鉴于此,近代以来画家们多重视游历写生,以追求时代 精神,摆脱传统程式化弊病,山水画又经历柳暗花明的阶段。然而,人们主观努力与实际的成绩, 并不总是得到正比例的结果。对现代人来说,行路已不是难事,但要在艺术上出现颉颃古人的传世 佳作,解决“心源”创造,应是值得重视的课题。

从作品上看,王敬祥先生这些年到过许多地方,北国林海,天山戈壁、楚水云山、长江两岸、 黄河上下、淮河两岸、桂林山水,可称游历颇丰,情调各异,但又不同于照相式的记录写真,面貌 各迥异的山川激发了画家的创作灵感,也增加了情趣意兴的作用。而画家在选材、构图、繁简、虚实、 墨白、用笔、用墨,种种匠心独运处是处处可见的。所以感到画家“丘壑内营”的功夫很深。说穿 了,遍历千山万水,还须继以画室的功夫,当然由于每个人的素质、学养、功力、追求等各有差别, 其结果自不一样。李可染先生曾讲“寂寞之道”,无非是要求画家静下心来,内营丘壑,专心寻求 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最终形成个人特有的风格。

深山访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经泉声有琴韵

绿荫深处云飘动

湖面放舟图

春山飞瀑图

在王敬祥先生艺术语言中,笔墨是一大特征。笔墨是中国画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传 统形成的特有审美内涵,舍之则无足以谈传统。经多年反复锤炼,这个认识终于被大多数成熟的中 国画家所接受。在先生的画里,笔墨作为主要的语言手段,所透露出的情愫,所表达很好的美感, 所显示出的很深意境,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潇洒。所追求的神与力,是人人能够感受到的。他的笔放 中有收,也从横出于蕴籍,五墨俱全。而淡墨多于焦墨,于笔锋中尽显豪爽精神,时时于墨花飞舞 中有意外之奇效,诚如《南田画跋》中所讲“惟有成风之技,乃致冥通之奇”,先生笔墨高度素养 乃达致他素崛的艺术风格,在当代画家中固非寻常,画坛上有一定的美誉多因于此。先生的作品有 文化的内涵,画面丰富,格调高雅,从而看到先生的文化修养。作品让人看了文人气十足,爱不释手。 给人以很大的启迪。

特别是当下,人心浮躁,一切向钱看,生存压力十足的今天。领略一下先生的山水画的世界, 是身心疲惫的现代人的一种享受,例如他的《雪里江村》画出一种恬淡、宁静、浑厚、华滋。产生 的是一种诗意,一种使人愉悦,关注人生命快乐的诗意。无论如何,那种南派山水中的文人倚窗赏雪, 围炉品茗的生活方式当作生活理想。

苍壁结茅图

几间茅屋山中住 论道读经任自由

平湖放舟图

夏木青翠图

p.p1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font: 11.0px Times; color: #161717}

我向来以为真正的艺术家本质上是批判性的,王敬祥先生的山水画,不是那种金刚怒目式的批 判。他采取了更为隐晦的方式重建符合人性化发展的诗意世界,反省自身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 先生的山水画具有一种天然的社会功能,也是因为这一点,先生不是一个纯粹的山水画家,更不是 一个愫古的矫情者。他竭力在诗意的层面上观察,重建这个世界,本质上是挽救性的,其批判性也 正在这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理解先生山水画的意义。

王敬祥先生的造境方式多种多样,时而鸟瞰千里,气势雄浑,时而墨落一隅,小中见大;时而 平实磊落,直陈要意;时而虚中蕴实,动静相宜。总之,境由心生,心随情动,无既定规矩,全凭 作画的特定情态。先生的《激石悬流》则以散点的方式随意设置景物。近处飞暴姿态跌岩,蜿蜒多变, 而远处的飞瀑独如雾里看花,淡然地生出,神秘的蒙胧之美。两者遥相呼应,墨染出画面的韵致。 我们在看先生画作笔墨问题上,先生寻求笔墨突破,不是恣意妄为,更不等于取消笔墨,在这一点上, 先生是一个讲究传统功力的人,在讲究传统笔墨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这是很难得的。但是先生在 传统功力之上,更看重笔墨新气象的开创。

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之后,到处是高楼大厦,处处是现代化的东西,使生活节奏快,人们感到压 力大,感到乏力、无助,思想和灵魂无着处。渴望着一种淡定、闲暇、所以先生的画让人感动,画 家能宵衣旰食,营造出一个诗意的世界,道出人们向往的境界之中,也是给看到先生画作的人们以 心灵的慰藉。

2023 年 6 月 20 日 于上海

(本文作者系上海海洋大学原副校长、原党委副书记。现为上海震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上海 教委文化督导)

高山幽赏入秋多

峰峦秀色图

激石悬流图

更多期待 等您订阅、关注~~~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分享也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