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经全身心的投入某个任务中, 忘记一切杂念, 忘记时间, 达到超高效率, 或许那一刻你正处于一种心流状态,这种神奇的心流,是实现你人生宏伟目标的关键,去年我读了一本书The Art of Impossible, A Peak Performance Primer《不可能的艺术》,在一年的时间里读了好几遍,获得了很多新的感悟,所以在今天的文章中,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背后的科学原理,如何利用心流实现大目标,以及这本书帮助我提高效率的四个关键见解,作者史蒂文·科特勒一直在研究多年来与各个领域的成功人士打交道,他想弄清楚这些实现不可能的事情的人是否有一个可以被我们复制的公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说成功取决于意志力和努力, 也有人说成功取决于天赋、个性、家庭背景、教育,或者也许是运气,这些因素当然都有作用但它们具有很强的个性,并且无法完美复制。作者的答案是心流,因为心流是生物性的,个性不能缩放,但生物学可以,心流的本质是大脑同时分泌六种令人愉悦的化学物质,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 催产素、血清素、内啡肽和 大麻素。 用作者的话说心流就像是所有让你兴奋的化学物质混合在一起的鸡尾酒,我们习惯把心流称为“进入状态”,它让我们感到快乐、精力充沛,大大提高创造力和效率,帮助我们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每个健康的人都可以分泌这些化学物质并进入流动,这就是为什么它的生物性质是可复制的。所以如果你想实现不可能的事情,你需要能够反复、稳定地进入心流,这就是书名中的不可能的艺术。 这本书详细阐述了心流背后的生物学原理,还有很多可以帮助你进入心流的方法,我建议阅读原著来了解这些细节。我想重点分享的是那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本书整个框架的见解,以便你能够利用心流来实现自己的不可能。 心流有一个特点,触发它的关键在于任务的难度,如果任务完全在你的能力范围内,没有任何挑战,你就不太可能进入心流反之,如果难度远远超出你的能力,你就不可能进入心流。也不太可能进入流量,要进入心流状态,任务的难度一定要恰到好处,该点位于您的能力和挑战的边界,称为最佳能力挑战最优点,这是因为流动状态源于我们的生存本能,在进化过程中,人类不断面临资源稀缺的挑战,我们有两个选择,争夺有限的资源,或者探索、创新、创造新的资源,流动状态是大脑为后者进化的一种机制,它可以放大我创造和发现新资源的能力,是极限创新的生物学基础,所以心流的一个前提面临着挑战,但这个挑战不能太大, 因为我们还有另一种本能, 那就是逃跑或战斗, 如果挑战太大, 我们会感到巨大的压力、 焦虑、恐惧、失去信心,从而选择逃跑,所以能力与挑战的最优点是进入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将书中提到的不可能的艺术总结成一个框架模型。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有很多目标,有些是近在咫尺、容易实现的小目标, 有些是离我们很远、 看似不可能的大目标,它们都是这个技能挑战量表上的点。 比如我刚开始学习编程这些都是初级开发人员、软件工程师、 独立开发者等,为了实现大目标,你必须不断地将自己置于这个 引发心流的最佳能力挑战点,并逐步将其推向大目标,将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你力所能及的挑战,虽然这个模型很简单,要利用它有一个很大的前提,就是你首先要愿意把自己放在这个位置上去面对挑战,去迎接它。作者的答案是,动机可以帮助你进入心流游戏,而动机可以来自你的好奇心、激情和人生目标。但仅仅有动力还不够,因为你会发现当你站在这个充满挑战的位置时,你和心流之间还有另一堵大墙挡着。这本书反复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学习新奇的知识如何帮助创造力和进入心流状态,探索心流的秘密。

所以我们刚才提到,当驱动力把你带入到心流的游戏后,你将面临一个大难题,那就是挣扎,进入心流实际上分为四个阶段,挣扎是它的开端,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有挣扎就代表自己走错了方向,或者自己能力不够。但作者认为恰恰相反, 挣扎其实是心流开始的信号, 因为它标志着大脑从“高级意识” 转向到“下意识”。 而心流就发生在“下意识”之中,你得明白心流的一个核心特征,虽然心流似乎放大了我们的能力,但这种状态下使用的大脑区域实际上更少,更集中,为了保持对当前任务的超高专注度,我们的大脑会进行效率权衡,即大脑中负责逻辑思维、规划未来和其他高级功能的部分,例如前额叶皮层,会暂时休息,转而利用“潜意识”高效地处理信息,想象一下,一个舞者即将上台表演,在准备阶段他可能会因为周围的噪音、台下观众的期望以及对出错的担心而分心,但当他开始跳舞,进入心流状态时, 这些外界干扰就被隔绝了,他的大脑关闭了那些更高层次的、自我评价和判断的功能,他只是纯粹地随着音乐的节奏而舞动, 每一个动作都是流畅而有力, 因为他完全沉浸在舞蹈中, 这个奇异的核心任务,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了,只有这一刻存在。这就是为什么在心流状态下,我们觉得一切都自动发生、毫不费力,因为它发生在“潜意识”中。那么为什么斗争是心流的开始呢?当我们试图应对一个挑战时,大脑会出现信息过载,拼命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 这个过程大多发生在“高级意识”层面,而正是在这里,我们的自我批评和自我怀疑尤为强烈, 情绪变得复杂多样。所以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可能会触发战斗或逃离的本能,如果你选择逃避,你就剥夺了自己流动的机会,如果你选择勇敢地面对这种信息过载,它会促使大脑做出效率权衡,从当前的意识状态转移到“潜意识”,将注意力集中在挑战上,进入心流状态,达到巅峰表现。

所以,面对挑战的时候,选择去迎难而上、突破挣扎是至关重要的,这是我的第二个体会,培养迎难而上的习惯。一定要积极培养面对困难的习惯,作者举了个例子,一位著名教练训练运动员在跑步时,要求他们在上坡时保持甚至加快步伐,而不是本能地放慢速度,这就是面对挑战的训练,而立即选择战斗,要培养这种直面困难的习惯运动尤其有效。我一直有着慢跑的习惯,自从去年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就开始了有意识地加快上坡的步伐,这确实对我有帮助。好吧,即使我们选择面对挑战,并不意味着我们不会被挑战击垮,原因是每个人对挑战的看法不同,有些人天生热爱挑战而另一些人则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挑战,这些个体差异使定义能力,挑战最优点变得复杂,假设两个人的体力相当,而挑战是要到达前面的山顶,那喜欢挑战的人会兴奋地说我们来吧,而另一个人虽然体力有能力,但可能会因为害怕而选择退缩。任务的难度更多的是基于我们感知的难度而不是绝对的标准,这实际上回答了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的一个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知道什么对他们最重要,却选择避免它,原因是这些挑战超出了他们的挑战最优点,但哪个大目标不是这样的呢?成功的秘诀就是善于将大目标分解为多个小目标, 确保每个小目标都在最佳范围内, 更容易进入心流,提高效率,这就凸显了任务分解的重要性,虽然这个概念大家都知道,但我们常常认为它只是工具之一,理解很肤浅,重视不够,但这本书从脑科学的角揭示了底层原理,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所以我学到的第三课是,把任务细分当本能来培养。将任务细分视为和迎难而上一样重要的习惯和本能,在面对任何任务时,第一反应应该是考虑如何拆解细分是成功的关键。假设你已经勇敢地到达了挑战的边缘,将任务细分进入心流,那么你如何持续保持这种状态, 不断提升技能,拓展你的技能挑战边界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已经给出了答案,学习让你保持在游戏中,创造力为你提供方向,这是我从这本书中学到的第四课,连接点成线的艺术。在心流中解决问题是一门连接点的艺术,在身处心流时大脑释放的愉悦化学物质是超能力的燃料,但超能力本身取决于你的技能和创造力,技能决定你的技能挑战最优点的位置,你需要不断地学习把它推向远方,这就是学习让你保持在游戏中,创造力为你提供方向,那些实现大目标的人都是终身学习者,但光有技能是不够的, 你还需要创造力来突破技能限制,解决稍微超出你的技能范畴,想象一下,解决一个问题就像在两点之间寻找一条路径,在心流状态下,挑战超出了技能范围,无法直接连接起点和终点,所以你必须找到一种连接方式看似无关,但间隔很近的点,找到通往目标的路径,这种连接点的能力就是创造力,这就是创造力的本质,可以帮助你驾驭,那么如何通过学习更好地获得技能。

如何高效获取技能?而创造力这种看似抽象的能力又该如何培养呢?在技
能学习方面, 作者提出了一个关键的建议,高效学习的秘诀在于阅读,作者引入了学习投入产出比,或者说学习的ROI来说明这一点,相比其他方法,书籍有投资回报率最高,因为书籍的内容, 更好地浓缩了作者的深层思考、心血和能力。作者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对比,一篇典型的800字左右的博文,读者需要3.5分钟, 但作者可能至少要花1.5天的时间来研究和写作。 《时代周刊》杂志上一篇优秀的长文大约有5000字,读者可能需要20分钟才能读完,但这可能是作者几个月努力的结晶,一本75000字的书,读者可能只需要5个小时就能读完,但却包含了作者多年甚至几十年的研究和心血。显然,书籍的知识密度是任何其他媒介所无法比拟的,正因为如此,书籍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传递知识和技能。

那么我们如何获得创造力呢?作者在书中提供了7个方法,但我特别想分享两个深刻的,看似矛盾的创造力来源:新奇新和限制性。作者说,新奇性是形成模式识别的基础,进而也是创造力的基石,模式识别使我们的大脑能够捕捉和预测外部环境的规律性,而新奇性是激活和增强这种能力的关键,所以,要增强创造力,我们需要不断地沉浸在新的知识体验和环境中,让大脑不断受到新事物的刺激,例如,作者建议广泛阅读我们专业领域之外的书籍,这些看似题外话的读物实际上是在积累更多的点,为连点成线。当你面对一项创意任务时,最初的起点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你的创意方向,为了激发创造力,从与已知知识不密切相关的地方开始是有帮助的,因为它会促使大脑进行更广泛的搜索和远程联想。同样新奇的经历和环境对于激发创造力有很大帮助,无论是在大自然中散步、去旅行、尝试新的爱好,还是积极调整自己的工作姿势、或者改变工作场所,都可以训练大脑的模式识别能力。 然而,然而一味的天马行空并非总是有价值的,想要有创造力,还需要限制。 “跳出框框思考” 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建议,但作者提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应该学会“在盒子里思考”。 有时,限制也是创造力的源泉,一张白纸没有任何实用价值,这就是为什么作者坚持一个基本原则:永远知道你的开始和结束,有了这两个基石,其间发生的一切都是你将这些点连接起来,没有他们,你可能会陷入困境,浪费时间,甚至偏离主题,这个解释让我意识到,为什么我的每篇文章创作都需要这么长时间,因为我没有明确定义终点,好奇心常常带领我掉进 一个又一个的“兔子洞”。 例如,我会立即开始阅读新发现的书籍,学习新的工具或技能。 虽然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但却分散了我对手头最重要工作的注意力,有时过度的好奇心 会导致我们一事无成,所以现在我开始为我的文章设置字数限制和篇幅,并设定最后期限。 否则,如果没有这些,我会在它们上花费无尽的时间。这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如果你喜欢这样的书籍分享,一定要关注、点赞、评论、告诉我,将来我会创作更多这样的文章,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