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早期历史中,科学和文学一直是密不可分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和文学逐渐开始划分,而伴随着这种划分,人类社会开始逐渐产生了艺术与科学的划分。这种教育实际上是单一的、不完整的。放眼世界,古希腊早期和文艺复兴时期都有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出现,并且是系列化地产生和延续的。这些人在科学和文学上达到了平衡,而且相当全面。

但是西方有这样的人才,中国不也有吗?长期以来,中国提倡“万事不如意,唯读书高”。因此,很多技术被诟病为“奇葩技术”,无法摆上台面。因此,很多人认为古代中国几乎没有像西方这样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向西方低头。但事实上,尽管受到时代的限制,中国古代还是有这样的人才的,那就是张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认识张衡,大多是因为他的地震仪和他对天文学的研究。毕竟他在科学上取得了很多成就。张衡在这方面确实拥有太多的话语权,甚至有学者将张衡与西方的托勒密相比较,可见他的地位,所以我们先来看看他在科学天文学方面的成就。

《后汉书》张衡这样说道:“衡善于匠心,尤思天文、阴阳、历算……推其范围和范围”。

通过以上史料,我们可以对张衡这个天才有一个更全面、更正式的认识——他最杰出的成就是天文学。事实上,中国探索天文学的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追寻宇宙的起源,观察彗星,记录地震,特别是汉武帝、董仲舒宣讲天人关系以来,更频繁地探索。但那时的人与现在不同。没有科技,他们只能用自己的方式探索这些自然现象。

一、理论层面

在汉代之前,大家都认同“盖天说”,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理论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所以到了汉代,“混天说”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在浑天理论中,天空被认为是一个球体,日月星辰在其上移动。当太阳从地球表面升起时,就是白天,反之,就是夜晚。这种说法在我们现在看来有点可笑,但在当时的中国,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这说明中国对地球和宇宙空间的研究已经从平面走向三维层面。

张衡的书《灵宪》是构建了一套非常完整的浑天理论的专着。对于某些过程来说,这种理论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是有道理的,也符合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扯个题外话。如果我们读过《灵宪》这本书,我们就知道祖冲之并不是唯一记录圆周率的人。在《灵宪》书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张衡也有算盘。超过pi。现在圆周率的比值只有3.1415926……即使在一些精度要求不高的计算中,也可以直接化简为3,但在生产力落后、计算只能依靠计数芯片的古代,想要化简是非常困难的。计算周长.

天文理论不是靠自己冥想就能想出来的。虽然汉代的天文学与星相学仍然密不可分,就连张衡自己对天文学的研究也与星相学密不可分。但张衡本人也曾观察过天体,可见他有着出色的科学思维。

二、科研成果

除了科学理论之外,张衡还是一位亲力亲为的“专家”,也就是说,他是一个实干家,而不只是空谈。正如我一开始所说的,古人认为只有读书才是最好的出路,士大夫更是如此——在这种轻视技能的社会环境下,汉代的科技发展是比较缓慢的,而张衡作为士大夫阶层的一员,却并不认为这样做是一件丢脸的事情。他用行动挑战世俗观念,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制作了许多实用的科学仪器,比如与他的天文理论密切相关的浑天仪。还有著名的地震仪。

先秦两汉时期的生产力水平较高,尤其是炼铁方面。除了合金铸铁之外,现代的铸铁品种在汉代就可以找到,更不用说建筑、地理等等,而正是这种技术的发展才能为张衡的装备制造提供充分的条件。所以说,其实张衡能够全面发展,或许也得益于当时的时代,虽然那个时代也有限制他发展的局限性。

除了著名的浑天仪和地动仪之外,张衡其实还制造了很多其他的科学机器,比如自飞木雕等,甚至还有导引车——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就有导引车出现了,而且据说是黄帝发明的,但是罗盘车后来就失传了。《宋书》中据说后来张衡自己创造了一个。很多人都认为指南针车的原理和指南针是一样的,都是利用地球的磁力让车里的人指向南方,但其实这种指南针车与南国没有任何关系。地球的磁力,而是利用齿轮的差速来制造的。无论车面向哪个方向,车上人的手都指向南方。这种引导车看似原理简单,但制作起来并不容易。它需要非常精致的设计和很大的耐心。

虽然张衡在科学上取得了如此多的成就,而且成就包括科学理论和实践发明,但如果认为这都是张衡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前面说过,张衡是一位综合型人才,无论是否有科学家的存在,其实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也不容小觑。

在当时以赋为主体的汉代,他的赋是相当出色的——无论是大赋还是小赋,他都做出了贡献。张衡除了对汉赋的贡献之外,还创造了七言诗的新体,其文学造诣可谓极高。

作为汉赋四大家之一,他的作品也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个人魅力,让无数人对他的散文赞不绝口。比如,三国名人糜衡曾写过一篇文章《吊张衡赋》,这样评价张衡的赋:“写绣词”和“飞手”。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许多后来的文学理论家也对它给予了高度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衡的散文继承了老庄的思想,但他的文章也带有典型的儒家思想痕迹。这种文风一方面让他的散文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另一方面他也创造了一种新的文风,那就是“高贵典雅”,而这种文风也影响了后来的文学风格。尤其是魏晋文学。

纯洁高雅的作品一般都喜欢无病呻吟,但他的作品却不是这样,而是具有很高的哲学品质。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他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解放,期盼人格的独立,因此带着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刘周阳先生曾说他是“中国古代最早引入儒道互补理论的一位文人,完美地运用于生活实践的文人”。“

总结

此外,其实他在绘画和历史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可以说,张衡将人文和科技两个方面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他身上,他不仅能看到人文的闪光点,也能看到科技的闪耀光芒。而张衡深厚的人文艺术修养注定会影响他的科技思维,而他的科技思维当然不会单调。纵观古今中国,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只有张衡。就连郭沫若也曾称赞他的全面。

这确实是事实。古希腊的那些百科全书人物保留的书面信息很少,大部分都是通过口口相传,很多方面已经无法考证。但张衡不同,他在各个方面都可以得到验证。

正是因为张衡在人文和科技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在这两种不同观念的影响下,张衡的个人情绪也变得复杂。一方面,他关心国家、关心人民,这使得他的许多科技成果服务于人民,而不是仅仅炫耀自己的技能。另一方面,他的散文也蕴含着理性的思考,是清晰的表达,这与许多同时代的只是堆砌辞藻的人不同。文学赋更具可读性和传承性,他的科学作品也具有文学性,比很多纯学术作品更具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