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发生了三场重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官渡之战,曹操击败特鲁姆普,统治北方,从此成为最强大的诸侯;

赤壁之战曹操被孙耀明大败而逃。这场战役奠定了世界三部分的基本格局;

夷陵之战是蜀汉衰落的开始。刘备被吴军打败了。此后蜀汉陷入低迷,即使诸葛亮极力恢复发展也无济于事。

以赤壁之战为例,如果曹操不是那么一时冲动,被迫攻打东吴,或者如果他能够将攻打东吴的计划推迟几年,那么也许这个国家就已经落入曹操的囊中了很久以前的事情。

有趣的是,赤壁之败后,曹操当着众大臣的面哭着想念郭奉孝,并表示如果奉孝在,他就不会沦落到今天的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问题来了——曹操为什么这么说呢?

笔者认为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1。表达你的遗憾

有句话说得好:“不见黄河不罢休”。很多人直到最后一刻才对自己的决定极其固执,曹操也是如此。直到赤壁之战中他被打得粉身碎骨,他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的决定是多么的不妥,郭嘉哭了也是他后悔的表现。

官渡之战,曹操击败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诸侯特鲁姆普,取而代之,随后平定了乌桓,基本统一了北方。

经过一番整顿,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率军南下,试图击败刘表,占领兵家必争之地的荆州。

九月,曹操军占领新野。恰巧,荆州牧刘表病逝。

兵不血刃拿取荆州,曹操自然是意气风发,甚至有些高高在上。这时,有人建议他趁机南下,打败东吴。那时,世界的统一指日可待。

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曹操失去了往日的冷静。他头脑一热,就听从部下的建议,率领大军向东吴进军。

然而,毫无准备的曹军注定很难获胜。由于条件难以接受,不少士兵到达南方后出现了各种不良反应,还大面积感染了鼠疫。可以说,在战斗之前,他们的战斗力就已经大打折扣了。后来,他们被擅长水战的东吴水师击败。合理的。

因为事先没有做好准备,曹操被孙耀明打得落荒而逃。就连之前吞下的荆州,也被强行吐了出来。

冷静下来后,曹操也意识到自己之前攻打东吴有点高人一等,立刻就感到后悔,而他向郭嘉哭诉就是发泄这种情绪的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推卸责任

前面我们提到过,赤壁之战的起因是曹操过于膨胀,急于扩张自己的势力。他发动赤壁之战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身为国主,他犯了错,实在是撑不住脸,所以就用向郭嘉哭的方式来推卸责任。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即使郭嘉还活着,曹操也不会改变之前的赤壁之战。战斗决定。

翻阅史书,我们会发现郭嘉在曹魏集团的地位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高。

陈寿编纂《魏书》时,先为荀彧、贾诩单独列传,后又为程昱、郭嘉、刘晔等人列传。可见郭嘉的地位还不如曹魏的核心谋士荀彧和贾诩。

细数郭嘉的成就,并没有太多值得称赞的地方。大多都不是第一功绩或者只是为曹操指明了方向,所以他直到去世也只拥有军祭酒的职位。

从这一点来看,郭嘉并不是一个能够凭一己之力劝阻曹操的人才。此外,贾诩在赤壁之战前曾向曹操出谋划策,但遭到了对方的拒绝。如果曹操不被说服,郭嘉复活又有什么用呢?

不仅如此,夷陵之战蜀汉战败后,诸葛亮也说过类似的一段话。他说,如果恢复法律,肯定会劝阻刘备,但实际上这也是刘备的借口,因为夷陵之战是刘备生前的最后一次斗争。如果他不这样做,他这辈子就无法实现汉室的复兴。

所以即使法正活着,也只能充当武力,为夷陵之战中刘备提供战略援助,根本不可能劝阻刘备进攻东吴。

所以,郭嘉只是曹操在赤壁战败后推卸责任的借口,无论有没有郭嘉,结局都不会改变。

总之,赤壁之战后,曹操向郭嘉哭诉,一方面表示遗憾,另一方面又想推卸责任。至于郭嘉的戏份,绝对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辩证地看待每一个历史人物,读者们,你们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