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之战,希特勒自感之战谁才是真正的王者

1943年的库尔斯克战役,是苏军与德军在库尔斯克突出地区的一场战略决战,也是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群战役。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苏军在库尔斯克之战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并称这场战斗是苏军最终战胜德国法西斯的重要里程碑。

不过,从战略、战术以及双方将领的指挥艺术来看,最初的胜利者应该是德国,而不是在这场战争中被摧毁和残害的100万以上的损失。中前线(还是保守估计),就连战略储备都投入了的苏军。

相反,德军在这场战斗中并没有像人们之前想象的那样损失惨重,以至于元气大伤,甚至在整个战斗结束时也仅仅阵亡了八万人。而且,得益于曼施泰因等人的艺术指挥,德军在战斗末期的胶着状态下,依然保留了大量有生力量(战略预备队、30万精锐装甲军)。

德军最终失去战略主动权并全线撤退,并不是德军将领在这场战役中指挥失败,而是希特勒缺乏自信造成的指挥失误(英美联军已于10日登陆西西里岛,意大利局势恶化,当时希特勒认为德军必须向意大利和巴尔干半岛调兵,因此“要塞”行动可能被迫停止。情况并没有那么严重,相反,德国最伟大的战术家曼施泰因认为,德军已经到了胜利的边缘,因为他还有足足30万的战略储备尚未动用,而苏军却没有兵力可动这个时候调整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希特勒决定放弃,彻底抛弃了曼施泰因苦战的十全十美的战术成果。

实战:1943年7月5日凌晨2点,库尔斯克之战在苏军的大规模炮击中拉开帷幕。面对这种情况,德军决定将突袭改为强攻,以坦克为先锋,大量步兵紧随其后。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坦克呈楔形排列,以每平方公里100辆的密度进行攻击。与此同时,120架德国轰炸机在战斗机掩护下对苏军阵地发起疯狂轰炸。站在第一道防线的苏军与德军展开了激战。他们用坦克、反坦克炮和装满汽油的燃烧弹给德军迎头痛击。一时间,整个战场硝烟弥漫,火焰冲天。炮弹的轰鸣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自动武器的射击声、坦克发动机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令人惊心动魄。

经过两天的激战,苏德两军均损失惨重。到7月6日晚,南北德军已突破苏军的第一道防线。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天战斗中,德军虽然发动了一系列猛烈攻击,但包围苏军的目的依然没有达到。

7月11日,德军南部战线司令弗拉基米尔·曼施泰因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决定12日在南部战线对苏军发起新的攻势。至此,库尔斯克的战斗已经进入了关键的第二阶段,这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7月12日凌晨,德国党卫军装甲军希特勒卫队阵地附近传来震耳欲聋的坦克发动机轰鸣声,这表明一支苏军装甲部队正在这里行进。凌晨5点左右,数百辆苏军坦克出现在阵地前沿。这些坦克大部分是苏T-34坦克和T-70坦克。他们分成40到50个小组,向德军阵地冲去。步兵。德军见状,立即投入战斗。

突然,火炮和穿甲弹在双方阵地上爆炸,硝烟笼罩了整片大地。战斗一打响,苏军T-34坦克就直奔敌线。然而,T-34坦克的76毫米火炮无法远距离打击德国坦克。因此,大量苏军坦克在接近敌军之前就被德国“虎”式坦克击毁。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出现了数百辆苏军坦克残骸,苏181坦克团全部阵亡。

因此,7月12日的关键战役不会是传统认为的整个战役的分水岭,也不会成为南线德军整体撤退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在12日的战斗之后,前线德军仍然具有较强的作战能力,并且在接下来几天的战斗中取得了一些进展,包围了苏军的几个步兵阵地,占领了一些高地具有重大战略价值,而苏联已经无法从即将失败中恢复过来(当时朱可夫已经准备自杀或者去军事法庭承担责任)。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德军最终放弃了南部战线的最后胜利,而不是投入预备队给苏联致命一击的攻击,而是导致全军撤退呢?

可以认为,德军失败的原因正是希特勒本人。

原因是,当苏德战场战斗如火如荼时,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国第八集团军和巴顿将军指挥的美国第七集团军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希特勒接到这个消息后,坐立不安。他决定放弃苏德战场的战斗,撤军保存实力,做好防御准备。

当时,素有克里米亚之狼之称的德国南部军队司令曼施泰因对希特勒的决定非常不满。他相信,如果坚持到底,德军可能会围剿苏联坦克近卫第5集团军主力,并最终占领战略要地普罗霍罗夫卡,恢复42年战线,包围斯大林格勒。(而当时的事实正如曼施泰因所预料的那样)。

然而,任性的希特勒并没有采纳曼施泰因的建议。相反,他将曼施泰因苦心保留直至最后致命一击的党卫军装甲军等主要战略后备部队调离普罗霍罗夫卡地区。

7月17日至18日,这些部队正式撤出战场。此后,德国党卫军装甲军的希特勒卫队被调往意大利。

所以德军撤退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战斗力的丧失,而是因为希特勒失去了继续与苏联红军作战的勇气和信心。随着希特勒的决定,德军获得东线战略主动权的最后机会被消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