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关城外宰相白森森的祠堂在哪里。

台阶上绿草如春,黄莺空每叶都有好声音。

三访频扰天下计,两朝济老兵。

临死前离开老师,英雄泪流满面。“

——杜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诸葛亮不仅是一位历史人物,更是一位艺术人物。说他是历史人物,是因为他出生于181年,他是蜀国真正的宰相,他确实为刘备建立蜀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说他是一个艺术人物,因为电影《三国演义》彻底神化了诸葛亮这个人物,把他等同于智慧的化身,但这与诸葛亮的真实形象有些不同。

那么真实的诸葛亮是什么样的呢?《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诸葛亮:

“诸葛亮之亦国相,抚民,显礼,任用官职,服从权力制度,心胸开阔,主持公道;忠于时势者,必有福报。”纵是有仇,犯法失亲者,必受刑罚,认罪失爱;大者必交代,花言巧语者,虽轻也须杀戮;无善意者内有畏而爱之者,严刑而不怨者,能以心静而劝导之,可以说是知才善治之才,关和萧之亚不相上下。总体战略,而非实力!”

这段话很客观,同时也指出了诸葛亮的问题——他是一个政治家,一个职业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军事上却没有那么专业。我们从他自己的偶像中也可以看出,他的偶像是管仲和萧何,两人都是政治家,他们的特长是善于治国,而不是行军打仗。管仲基本上把战斗交给了他的老朋友鲍叔牙,鲍叔牙特别擅长冲锋;而萧何则一直担任刘邦的运输大队队长,负责运送粮食和新兵。

其实诸葛亮也是如此。与《三国演义》不同的是,真正的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之前很少带兵作战。火烧博望坡等经典战役都是刘皇叔亲自用刀打的,也是刘皇叔亲自设计的经典战役。刘备去世后,刘禅还年轻,刘皇叔不得不将国家托付给他,所有军政大权都落到了曾经执掌政坛的诸葛亮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现实是蜀弱魏强。但魏国是蜀国的假想敌,也是蜀国存在的意义——灭曹贼,恢复汉朝。按照正常的策略,蜀国应该休养生息,充分给自己充电,然后力争一举击败曹魏。但此时,刘备已经去世,而诸葛亮刚刚接手军队。如果不对曹魏采取军事行动,以复汉理想为基础的蜀军很可能会失去理想。

所以诸葛亮作为一个军事新手,做不到也得做。大姑娘第一次坐轿子,他心里其实很慌张。于是他选择在北伐之前找一个软柿子捏一下感受一下——这个软柿子就是南蛮。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容南蛮非常强大,很难打,但事实是南蛮非常优秀。《李恢传》中记载,与南蛮作战时的场景是“追北追”。两者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

打败南蛮之后,蜀军的军力大大提高,诸葛亮的名声也大大提高。顺便也为自己积累了一波军事经验。不得不说,这也算是诸葛亮智谋的一部分。然后他开始带着先进的蜀军去对抗这个强大的对手——曹魏。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开始。他让赵云、邓植以疑兵引诱曹真军,自己直奔岐山而去。以义治国,以奇用兵,就像诸葛亮一样。

没想到,诸葛亮拿下南安、天水、安定三县,让关中闻风丧胆。曹明帝遂命张郃率军攻打诸葛亮,曹真则猛攻赵云疑兵兵力不足。老子曰:“治国,以奇用兵”。但同时他也强调,“胜算”不能持续太久,因为时间长了,人们就会发现,失去作用。诸葛亮奇兵是这样的。他被发现了,既没有撤军,也没有突破关中,进而陷入与曹魏两面作战的困境。

首先,原本是疑兵的赵云实力并不强,却遭到曹真的攻击,最终惨败。与赵云同路的魏延、高翔皆败。而诸葛亮此时又犯了一个大错误——让马迪去守街亭。结果,数万大军全军覆没。虽然诸葛亮凭借“空城计”挽回了一些面子,但失败就是失败。同时,蜀国在此战中损失了张绣、李胜、丁笠等11名将领。

张绣、李胜、丁蠡等人虽然不是赵云级别的武将,但我们常说英雄三帮。这些中等战斗力的将领的死亡对于蜀国来说仍然是巨大的损失。更何况,当时蜀国真正的高级将领只有年老的赵云和魏延,这里损失了11名中层将领,这其实已经严重透支了蜀国的国力。

经历了第一次北伐的惨败后,诸葛亮变得越来越谨慎,甚至胆怯。北方一寸领土的扩张已经实现,留下了“未出军就死,将让英雄泪流满面”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