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就损失了11名将领。光看这份名单,就知道他有多惨了。说起诸葛亮北伐并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但他却已经在五丈原丢掉了性命。
事实上,在诸葛亮的一生中,北伐的次数多达六次。其中,蜀汉政权主动进攻五次,北伐被迫防守反击的只有一次。排除唯一的防守反击,作为北伐第五次主动出击,对于蜀汉政权来说其实可以说是救命的存在。
但这种伤敌万自损八千的续命方式,其实更像是自杀。诸葛亮自然知道这个道理,但作为三个王国中最弱的势力,他们也没有选择。如果不这样继续生活,那就真的只有“沉默中不爆炸,就会沉默中灭亡”。
北伐会减缓蜀汉政权灭亡的速度,没有北伐,只会让蜀汉政权被另外两个政权分裂得更快,诸葛亮只能用北伐来换取少数蜀汉政权尚存希望。
诸葛亮选择北伐的原因
当后人回顾诸葛亮的一生时,有人发现,在诸葛亮的五次北伐中,第一次北伐其实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为什么这么说?
其一,从蜀汉政权建立到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虽然世界已经形成魏蜀吴三强并立的局面,但曹魏政权与蜀汉政权之间从未发生过对抗。
也就是说,曹操时代的曹魏政权知道刘备有卧龙凤初这样一个可以谋划天下的战略家,而且因为地理原因,蜀汉政权在四川地区,这很容易易守难攻,使得曹魏政权不愿意与蜀汉政权进行正面战争。
蜀汉政权一开始是三个政权中实力最弱的,内部问题也最多,其中也涉及到很多少数民族和原住民的存在。
这使得蜀汉政权在建立时期根本没有精力与其他几个政权产生硬钢的积极实力。正是在这样的惯性下,曹魏政权对蜀汉政权有一种固有的印象:蜀汉内乱,弱者不敢与比他强大数倍的曹魏开战。
就像三人打架一样,最强的拳击手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实力更相近的老二身上,最弱的老三则同时是老大和老二。一个不那么认真对待它的存在。
由于曹魏对蜀汉警惕性松懈,加上两人从未正面交锋过,对方的真实情况并不清楚,所以才会有诸葛亮评价中的这句话后人北伐:第一次北伐如果没有马谡失街亭的失败,那将是诸葛亮距离北伐最近的成功。
第一次北伐伤亡惨重,成为整个蜀汉政权的转折点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目标就是夺取陇右地区。此时,魏国将领张郃、徐晃正与东吴对峙。另外,因为曹丕的死,曹魏政权孟达和凉州三郡纷纷叛乱,想要脱离管理,自立门户。
刘备死后,诸葛亮关闭了整顿蜀汉政权的大门。经过五年的休养生息,蜀汉政权已经从一个以刘备个人魅力为基础的政权,转变为一支纪律严明、核心重塑的正规军队。
所以当听到曹丕去世后曹魏政权将由曹睿取代的消息时,诸葛亮认为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就有了著名的文章《出师表》。 诸葛亮写完信后,得到了蜀汉政权将领的支持,第二天诸葛亮和赵云就率军进军汉中。他与赵云上演了一出东征西战的好戏。赵云率领大军主力佯装夺取关中,将曹魏唯一的主力吸引到了关中地区。
此时,诸葛亮率领一部分精锐快速进攻陇右地区,因为陇右地区的南安、天水、安定三县无力抵抗,因为这三县已经叛乱了。之前的曹魏政权。
此时诸葛亮的到来,这三个县也纷纷臣服于蜀汉政权,而这三个县之外的另一个县此时也震动了。吴战的前线被调了回来。
此时,识破诸葛灵谋略的曹睿也因为张郃的归来,让赵云关中一线的战事变得异常艰难。
看到这种情况,诸葛亮派马苏出去守街亭。而马谡出兵之前,诸葛亮再三嘱咐马谡,让他一到街亭就画出山川地理图。这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军事地图。
诸葛亮还让马苏在地图上标记出自己扎营的地方,并尽快将信息传达回来。
但马迪的自以为是到了街亭后就彻底暴露了。诸葛亮眼皮子下听话的徒弟瞬间变成了恶霸。
连部下王平的建议都根本听不进去,马谡以为自己已经成为了能独当一面的将军。诸葛亮让他赶紧发回来的信息他们不但没有发回来,而且还完全忘记了。
马谡在因为自以为是失去了街亭后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因为他的自以为是,他已经失去了整个北伐的最佳时机。 这次北伐,诸葛亮失去了另一个好搭档赵云——赵子龙。作为刘备时期五虎将中唯一幸存的人,现年60多岁的赵云在北伐归途中,因伤去世。
此外,在这次北伐中,除了老兵赵云因伤去世、马谡被诸葛亮用军法处理之外,还有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含泪斩杀马谡。
马迪是诸葛亮前顾问马良的同母异弟,所以马良死后,马迪一直追随诸葛亮,马迪的行为已经到了杀不死的地步。安抚军心,即使诸葛亮不愿放弃,也只能下令将马谡斩首。
剩下的九位新一代将领也在这次北伐中战死。这九人分别是:张绣、李升、杨群、马钰、颜直、丁力、白寿、刘贺、邓通。
这九位将领,虽然当时还不能独立带兵,但他们却是诸葛亮为蜀汉政权培养的新一代将领。如果日积月累,他们精心培养,日后必将成为蜀汉的中坚将领。 因为这次北伐中有马谡这样的人的存在,导致整个北伐的战果打了折扣,而那些培养成后备军的将领,在这第一次北伐中也打了折扣。
也让曹魏政权了解了蜀汉的强大,这让之后的北伐变得异常艰难。最后,第五次北伐期间,诸葛亮也在五丈原病逝。而这第一次北伐也因此成为蜀汉政权衰落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