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8年(建兴六年)春,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中放弃了魏延的“子午谷战略”。司马懿认为诸葛亮一生用兵谨慎,魏延则认为诸葛亮胆怯。后人对这一计议论太多,也有过了悬念的,有的称此计为妙计。

千百年来,众说纷纭,难以定论。事实上,大家都把负面的目光聚焦在“子午谷奇谋”能否得逞,而忽略了另一个更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利”字。

因为,无论魏延的计划成功与否,对于诸葛亮来说都没有好处。所以诸葛亮才果断拒绝了。

1。诸葛亮否认了他的计划。难道真的是“将军不会当导演”吗?

据《三国志》补充说明《魏略》记载: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军事会议上,魏延提出效仿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他”的故事,愿意领导保中精兵五千,出秦岭,十日可攻长安,而后取潼关。原因有二:一是长安守将夏侯茂从未带过军队,不懂得打仗,更不懂得军事战术;所以长安、潼关的土地是很容易得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诸葛亮听后当场拒绝,理由是“这个计划太危险了,还是稳扎稳打比较好”。

之后,有人断章取义《三国志》“将军非所长”,认为诸葛亮的军事谋略不如魏延,不知道“子午谷谋略”的可能性有多大“就是要成功。

这是真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根据《三国志》,全书只有八个传记,分别是:曹操、曹丕、曹睿、刘备、刘禅、孙权、诸葛亮、鲁迅。从这份名单可以看出,除了魏蜀吴三国的开创者和继承者之外,就只有诸葛亮和鲁迅了。与此同时,陈寿的父亲因马第街亭之战受到牵连,遭受削发、逐出军营等侮辱,羞愤而死。可以说,诸葛亮是陈寿杀父的间接敌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如此之高,甚至将诸葛亮与军事奇才鲁迅相提并论,可见诸葛亮的军事天赋非同一般。

同时,战国时期的廉颇为什么能够跻身当时的“四大名将”之列,主要能力就是防御,他能够挡住秦军的进攻。国门。然而,诸葛亮不仅能够像铜墙铁壁一样保卫弱小的蜀国,而且还屡次以弱胜强。曾拔出三县(南安、天水、安定),斩杀敌将(张鹤、王双),逼司马懿坚守寨门不敢战(故有后世称为“忍者神龟”)。后来,《三国志》引用司马懿观看诸葛亮驻军痕迹后,陈寿感叹他是“天下天才”。俗话说:敌人的评价是最中肯的。更何况,司马懿和诸葛亮是世界敌人,前者对后者的评价更是中肯。

后来唐太守和李靖讨论军事策略时,也高度评价诸葛亮的治军之法和八阵法,并与张良、特鲁姆普、白起等人进行了比较。九个历史军事军事家被评选为“武庙十大哲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诸葛亮不但军事谋略不弱,而且还非常厉害。可以说,诸葛亮非常清楚地看到了魏延“子午谷阴谋”高风险背后的高回报。事实上,任何战略,只要说出来,对于业内人士来说就如同破窗纸一样清晰。诸葛亮之所以否认,是因为这不是他想要的。

第二,魏延的计划成功与否,为什么对诸葛亮不利?

当时,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事”的原话是这样的:“夏侯懋是焦良之子,懦弱无能。燕欲得精兵五千,取道出保中,沿秦岭东,为子午谷,但若往北走,只需十日即可到达长安。夏侯茂若是听说有人突然来了,一定要弃城而去,看看横门府。但某人从东方来,宰相可以从斜谷驱兵马。这样一来,咸阳西边就能平定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魏延的提案中有这样一句话:“某人从东方来,宰相可以驾兵马,从斜谷入”。。绝对是。”

也就是说,如果诸葛亮采用魏延的策略。如果这个计划成功,魏延的军队将成为进攻的主力,而诸葛亮的军队将从主力变成配角。后来,无论在军队还是在朝廷,最大的主谋、最大的功臣自然非魏延莫属。与此同时,魏延的威望也将上升到难以想象的高度。

此时魏延的身份是前都督、镇北将军、宰相司马、凉州刺史、都亭侯。如果魏延真有这么大的功绩,他会得到怎样的奖赏呢?如果奖励太少,当事人难免会产生怨恨,全世界都会认为诸葛亮不公平。万一魏延一怒造反,决定朝廷赏赐的诸葛亮就要承担责任。相反,如果奖励太高,王者可能会超越诸葛亮的地位,或者与诸葛亮的地位持平。以魏延狂妄的性格,无人能治他,必然会成为一个大问题。这样的结果也不是诸葛亮想要的。

当时的结果虽然是胜利,但实际上却是失败。

另外,如果这个计划失败,国力自然会受到极大的损害。不过,失败的罪魁祸首谁来承担,也将由决策领袖诸葛亮来承担。最重要的是,这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如果他战败了,之后再想北伐,朝中大臣肯定会反对。北伐恐怕就没有机会了。同时,万一魏延和五千士兵被困在长安城外,无法逃脱,那还不如不救呢。显然,得大于失。相反,军队有覆灭的危险,国家也有灭亡的危险。如果不救他们,毕竟是五千大军倒下了,又怎么向全国人民交待呢?

同时,魏延的提议话音刚落,诸葛亮立刻就拒绝了。如果诸葛亮有丝毫接受魏延“子午谷之谜”的意思,他也不会如此果断地拒绝。毕竟当时大军刚刚准备出征,大家可以坐下来商量,到时候再做决定也不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见诸葛亮根本不想出兵出子午谷,也不想让魏延出兵出子午谷,更不想分析出兵的成败子午谷内。

所以,无论“子午谷奇谋”成功还是失败,对于诸葛亮来说都没有好处,他最终也不会同意。

3。否定魏延的计划对诸葛亮有什么好处呢?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朝廷政治格局刚刚整合,他想利用北伐的威望来确立和稳定自己的地位。可以说,北伐是诸葛亮的表演舞台,诸葛亮就是主角。他怎么能把舞台和主角让给别人呢。

同样,如果实施魏延的“子午谷奇迹计划”,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主角和表演舞台都归魏延所有。难道他的一切计划都成了魏延的“嫁衣”吗?

对于当时的诸葛亮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稳步前进,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对自己和国家都有好处,反之则有害。

所以,以上内容或许才是诸葛亮否定魏延“子午谷之谜”的真正原因。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