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死后,诸葛亮发动了五次北伐,其中两次远征岐山,六次重大战役。但无论胜败,最终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然而诸葛亮屡次北伐,他对灭掉曹魏根本不抱任何幻想。那么诸葛亮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我认为至少有三个:帮助汉朝、转移矛盾、以攻代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帮助韩家,既是对刘备托顾之恩的报答,也是诸葛亮一生的理想。诸葛亮认为,要想帮助汉室,必须有两个基础,那就是有景仪,还有联吴抗曹。想要出兵消灭曹操,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世界变了,二是两股势力同时进攻。然而,东吴却趁着关羽北伐的机会,白衣渡江,出其不意地偷袭江陵,攻陷了荆州。这样一来,“跨界得利”的基础就不复存在,“双管齐下”的计划也将落空。诸葛亮利用益州之地与统治整个北方的曹魏相对抗,胜利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诸葛亮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但他仍然坚持进行北伐。第一个重要原因是报答刘备的恩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兴五年,诸葛亮准备发动第一次北伐。出兵之前,他给刘禅写了一封信。他的话语真挚,感动了两千多年来无数人。。上表中,诸葛亮说:“先帝臣臣谨慎,临崩之际,遣臣处理大事。既受命,苏业叹息,恐托付不成。”劳苦伤君明……当赏率三军,北定中原,妃子疲惫昏暗,消灭奸臣,光复汉室,还故都。故臣向先帝汇报,效忠陛下。”在这种思想的推动下,诸葛亮先后五次北伐。他们还取得了一些胜利,如拿下武都、阴平,杀掉王双、张郃等。但总体来说,可以说是白费力气,得不偿失。相差甚远。然而,做你知道你做不到的事,尽你最大的努力,然后死去,这正是一个男人和一个真正的英雄所做的。诸葛亮一生最崇高的理想就是扶助汉室,这与他选择辅佐刘备父子是分不开的。即使后期各种条件都不具备,但他的理想却没有改变。对于一个有理想的人来说,只要有机会,他就会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们可以把匡扶汉当成诸葛亮的最高理想,这是他一生奋斗的目标,但并不一定意味着诸葛亮一定要实现这个理想。请您亲自体验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转移矛盾,稳定蜀国内部统治诸葛亮北伐的第二个重要原因是转移内部矛盾,增强凝聚力。对此,向国外发动战争是一个很好的手段。当一个国家处于战争状态时,就会自动放弃不同的声音,团结一致,对外一致,统治者的管理和治理就会顺利得多。当然,纠正反对意见也方便得多。我们知道,刘备建立的蜀汉王朝或者蜀汉政权是由三种政治势力组成的。第一类是“地方势力”,包括原在洛阳任职的益州官僚和在益州任职的土豪。我们统称为“一洲集团”。第二批是“刘章旧部”,包括跟随刘焉父子入蜀的人和后来投靠刘章的人。我们统称为“东洲集团”。第三类是“刘备亲信”,包括刘备的骨干人物(如关羽、张飞)和后来投靠刘备的人(如马超),我们统称为“荆州派”。这三种力量,因先来后到的关系,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新旧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重要的是,刘备在猇亭之战中惨败,一些本来就不满的人蠢蠢欲动。刘备败于永安后,汉嘉太守黄渊叛乱。”可见当时的情况很严重。诸葛亮上台后,他处理了这个问题,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们的盘算很清楚:蛋糕是就这么大,吃的人越多,吃的人就越少。都”?诸葛亮废黜李岩是为了安抚三大势力,但实际上效果并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任由国内三大势力相互争斗,蜀国必然会在内部斗争中耗尽精力,一步步走向衰落。因此,诸葛亮提出“汉贼不相争,王业不偏和”的口号,并连续五次进行北伐,以震慑国内对手,团结一致。各方力量以达到稳定蜀国内部统治的目的。事实上,这是一种常见的做法。比如南北朝时期,从东晋到后来的刘宋,无论谁掌权,都以北伐为首要目标,却打了很多仗。然而,这只是他们团结各方力量,提高自身威信的一种方式。北伐成功最好,不成功只要不失败就好。所以南朝的北伐从来没有产生过任何实际效果。再比如南宋初期,也以北伐为口号笼络人心。新中国成立后,战败逃亡的国民党居然提出反攻大陆。现在看来有些可笑,但其实还有另外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攻代守,延长蜀汉国祚三个王国中,蜀汉是最弱的,因为当时蜀魏实力差距太明显了。蜀汉虽然号称正统,但实际情况是他们只拥有益州。益州北有汉中,东有三峡,剑阁之守,夔门之险,蜀道之难,非常适宜作为安身立国之地,但作为京城要夺取天下,必须有荆州作为辅助,否则只能落脚一角。历史上,蜀中立国者不少,两千多年来,唯有刘邦能征战而胜。田玉清先生曾在《〈隆中对〉再认识》中说过,“历史只给了诸葛亮一个人烟稀少的国家政治舞台”。往往是最弱的一个。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说:“不攻贼,王业亦亡。如果你只是坐以待毙,谁来攻击它呢?”如果不主动出击,就只能坐以待毙。更何况,在攻击的过程中,也未必就没有可乘之机。因此,诸葛亮一次次试图在北伐中寻找机会来延续蜀汉的国祚,从而避免被率先灭亡的危险。但由于蜀国的衰弱,决不能再出现像关羽败于荆州、刘备败于猇亭那样的惨重损失。就像一个资本不多的赌徒一样,诸葛亮必须一步一步地前进,适可而止,小心翼翼,一步一步。所以他才拒绝了魏延的子午谷阴谋,因为他输不起,哪怕魏延只需要一万匹马。遗憾的是,诸葛亮的努力并没有取得实际效果。死后二十九年,蜀汉为邓艾所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综上所述,诸葛亮年复一年的北伐,耗尽了民心,蜀民疲惫不堪。然而北伐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显得毫无价值。但从大局来看,北伐更重要的作用是以攻为守,转移矛盾,从而延续蜀汉的状态。当然,我们不能成为“事后诸葛亮”。谁知道诸葛亮北伐不成功呢?就连诸葛亮本人在北伐之初也抱有很大的期望。我们不应该以此来评判诸葛亮,毕竟他并不是真正的神!本文为一点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