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人阶级西路军纪念馆的陈列柜里甘肃高台农民红军,有一个橙色的小书柜。此书柜是革命烈士、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红四军补充师政委、独立师师长、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的遗物红五方面军的成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克明,本名陶树臣、陶正,化名洪涛、洪涛尔,1905年2月15日出生于重庆长寿云集镇庆丰村二组李家峪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的父亲陶银山早年曾是房东的长期打工者。他自己耕种了少量土地,还经营着一家小型布匹生意。他靠务农和做生意养家糊口。7岁那年,他在云集镇下庙私立学校读书,随后到姜家小学读高中,再到涪陵县省立第四中学读书。在涪陵省四中,杨克明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参加学生运动,先后加入共青团和党。

毕业后,杨克明打着教书的幌子从事党的地下活动,并与当地年轻女子魏俊淑结婚。杨克明嫁给魏俊淑后,虽然魏俊淑是一个普通的村姑,而且不识字,但杨克明认为女性应该得到解放,为社会做出贡献。因此,杨克明给自己没有名字的妻子取名为魏俊淑。闲暇时,他经常教魏俊淑读书,向她解释革命原理,并说服妻子放下新婚爱情,支持他参加革命斗争。参加革命斗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杨克明在当地组织农民运动,进行武装斗争。他被敌人追杀并包围了他的房子。在村民的帮助下,他逃了出来。然而,他的母亲和妻子却被敌人抓获,捆绑、绞死、审问。他的身体被打伤,他妻子的手臂和手指也被折断。在组织和老乡的帮助下,杨克明的母亲和妻子得到了及时的救治。杨克明离开了家乡和亲人,再也没有回家。他的家人并不知道他有这么多化名。

而他的妻子魏俊淑,在杨克明离开后,生下了儿子陶森林。公婆去世后,她和儿子相依为命。由于他们是红军成员,经常遭到白匪的骚扰。魏俊淑带着儿子陶森林躲藏在西藏。他甚至乞求活命,后来逃到了贵阳。

杨克明离开家乡和亲人后,加入川二路红军,担任中队长、梁(山)大(县)中心县委书记。全军,杨克明任政治委员,参加了红四方面军的反围剿战役。1935年底随部参加长征,任红五军政治部主任。他三次穿越草原,两次穿越雪山,成功抵达陕北会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6年10月,根据中央指示,红五军、红九军、红三十军组建西路军。杨克明曾任红军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这支英勇的队伍冲破了敌人的封锁,从虎豹口强行渡过黄河。当时,红五军在高台建立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并组织抗日义勇军,宣传红军的抗日主张。一共杀掉了高台六万多人。

高台位于甘肃省西部。这里是兰新公路的咽喉,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城南是海拔5400多米的祁连山,山顶终年积雪;城北是一望无际、无人居住的沙漠。

红五军在高台县与七倍之敌激战。1月20日,敌人以猛烈炮火攻击,城内多处起火,城墙被炸开数个缺口。杨克明认领了红五方面军的全部指战员,包括所有随行红五方面军的女子抗日先锋战士、炊事兵、后勤人员,全部上了城头。为了节省弹药,女战士们像川陕苏区那样,把石灰、沙子、石砖装进瓦罐里,像冰雹一样扔向刮破城墙缝隙的敌人。晚上,女武士将袋子装满土,填满城墙的缝隙,然后浇上水。第二天,水结冰了,坚固程度与原来的城墙一样。

然而,在敌人重炮的轰击下,差距越来越大。敌军趁机登城,双方短兵相接。红军战士非常勇敢、顽强。如果刺刀、大刀不见了,他们就用石头砸他们,甚至与敌人摔跤、拳打脚踢、咬牙切齿,直到最后把敌人扭过,滚下城墙同归于尽。关键时刻,编成的民兵叛变,打开城门让敌人冲进城里。杨克明带领众人与敌人展开战斗。他拿起机关枪,向敌人猛烈扫射。子弹打光了,他中了几枪后壮烈牺牲。年仅32岁,敌人残忍地砍下他的头颅,挂在城楼上示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台建烈士陵园时,收集了烈士的资料,但由于档案缺乏,杨克明烈士的战友大多去世,幸存者很少知道他的秘密由于匿名,所以没有收集到杨克明烈士的详细信息。没有发现烈士的生还者。

新中国成立后,魏俊淑委托亲友打听丈夫陶树臣的下落,但仍没有消息。此后,魏俊淑再也没有见过她的丈夫,也没有得到她丈夫的任何消息。多少个不眠之夜,她常常盯着丈夫的照片,想着,期待着,丈夫!你在哪里,你在哪里!为什么我得不到你的任何消息!抚摸着丈夫留下的书柜、袖炉和竹笛,等待啊等待……这一等就是50多年!

直到1983年8月,陪伴杨克明长征的红33军第99师师长王波(惠宁会师,赴延安学习)来到高台悼念烈士。得知杨克明生还没有找到后,他立即回去查信、采访,采访了川东游击队老战士和长寿县云集乡的老居民。时隔两年,我终于在贵阳找到了杨克明烈士的家人。杨克明的家乡原名涪陵罗家寺,解放后改为长寿县云集乡。因为杨克明的妻子魏俊淑一直相信自己的爱人还活着,所以她等待着丈夫唯一的一张照片和她离家前用过的红木书柜,热切地期盼着丈夫的归来。此时,魏俊淑知道,他苦苦等待了半个世纪的亲人已经在西天之路上洒下了鲜血。1985年4月,民政部批准魏俊淑为烈士家属,并发放抚恤金。

1985年8月17日,八十多岁、满头银发的魏俊淑带着儿媳妇和孙子(儿子陶森林已去世)到高台烈士陵园祭奠丈夫杨克明两人已经分居53年。他们是从贵州省贵阳市专程来到这里的。由于他们的特殊身份,高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陪同参加了祭奠仪式。一家人三代人,抬着花圈,迈着沉重的步伐,来到杨克明烈士纪念馆时,老人突然冲向杨克明烈士纪念碑:“书臣,我和杨克明烈士失散了。”我五十多年的亲人……”一家人悲痛地在烈士纪念碑前跪下,在场的人都泪流满面。 当时,一位陪同魏俊淑去瞻仰烈士陵园的政协领导回忆,老太太虽然已经80岁了,但身材瘦小,儿子更是名副其实的农民。老人和儿子种了一辈子,五十年没有听到丈夫和生死的消息,更不知道杨克明是红军大佬。县里的同志带他们到县城后,还要带他们去商店把穿的衣服都买好才上车。

本来按照县里的意思,是想让母子俩在高台多住几天,让他们看看河西的名胜古迹。但第二天,老人提出要回家。原因是,住在这里,有很多人陪伴,花费太大,他无法承受;

魏俊淑还参观了高台烈士陵园收藏的西路军各种史料和烈士遗物。当他看到杨克明和董振堂被敌人斩首的照片时,他再次痛哭失声,晕倒在地。随后,老人在儿媳、孙子的陪伴下,带领子孙悼念亲人时,为丈夫杨克明写下了悼念诗:

白发蓝发的银想你回来,高台上浴血奋战,以死为家。

红军精神永垂不朽,为振兴中华树立丰碑。

wan这首诗表达了魏俊淑50年无尽的悲伤,50年的思念,50年的梦想,50年的苦苦追寻,50多年的等待杨克明。魏俊淑为失去丈夫而悲痛不已,更为丈夫的英雄事迹感到自豪和自豪。

“国际挽歌,狂飙为我从天而降!”华丽的!我是不朽的红军战士!伤心!红军烈士杨克明!你们的血迹斑斑的风采就在共和国的旗帜上!你们光辉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