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预防青少年犯罪,关系千万家庭幸福安宁与社会和谐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的家长会发现,初二之前的孩子,听话又乖巧;进入初二后,忽然就学会了顶嘴,还处处与自己“对着干”。更严重的,孩子甚至会因为逃课、打架、被老师批评、与家长争吵等原因误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有学者将这种初二开始出现偏差的情况称为“初二现象”。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容易叛逆、情绪激动,但又极具可塑性。

“预防青少年犯罪,关系千万家庭幸福安宁与社会和谐稳定。关心、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公安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上海市公安局治安总队法制支队支队长黄金松说。

今年,市公安局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由法制支队具体推动、执行、监督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开展青少年保护工作。目前,全市16个公安分局均相应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着力做好青少年保护相关工作。

有了自上而下的机制,要如何更好地保护好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怎样把工作做到前头,不让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错误道路呢?这是上海市公安局治安总队法制支队在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创建工作中不断思考的问题。

针对青少年的违法犯罪,怎么防?

“随着时代发展,针对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已经由传统的接触式犯罪逐渐转变为网络诈骗等非接触式犯罪。”法制支队副支队长史利军介绍。2022年,全市公安机关会同相关部门督促网络运营商严格落实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等保护措施,屏蔽清理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106万余条,清理违规商品信息9000余件,不断净化网络环境。

暑假期间,很多青少年都在“宅家”玩游戏、刷视频,在上网的过程中,不免出现一些类似“恭喜中奖,点击免费领取游戏皮肤”的弹窗,一旦点击,就会跟着“用家长的手机配合,辅助验证”的指引,一步步落入骗钱陷阱。

“现在专为青少年设计的骗局越来越多,话术、套路、工具也更趋专业。”治安总队民警黄奕说,上海年龄最小的电信诈骗受害者年仅8岁,在被骗子威逼利诱的近一个月时间里,先后将自己母亲手机里的4万余元转给了骗子。

2019年2月21日,黄奕来到虹口实验学校,为学生带来一堂现场版的校园安全教育课(李茂君 摄)

很多孩子都是在《公共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节目里认识黄奕的,他经常走进校园,面对面向孩子们进行防电信网络诈骗、防“非接触式犯罪”、防校园欺凌、远离“黄赌毒”等宣传教育。黄奕说:“青少年已经成为电信诈骗新的受害群体,但只要注重网络安全教育,再狡猾的骗子、再高明的骗术,都是可以防范的。”

青少年犯罪,如何防患于未然?

从小张记事时起,父亲就经常打母亲,后来父亲因盗窃入狱,父母离异。父亲出狱后,开始教唆读小学的小张盗窃,从扒窃同学、路人的财物,到在商店、超市“扫货”,小张成了惯偷。初中时,他开始与一群不良少年整日混在一起。小团体给了他归属感,也让他行差踏错。最终,16周岁的小张因抢劫和“朋友”们一起坐上了被告席。

“我很后悔。”他低着头对警察说。偷盗抢劫、校园暴力、赌博卖淫、网络犯罪……目前中国青少年犯罪已呈现低龄化趋势,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发布的数据显示,青少年出现不良行为的平均年龄为12.2岁。

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研究发现,家庭教育监护的缺失或不当、学龄阶段尤其是小升初后环境的适应不良、不良朋辈群体的裹挟和诱惑,这些都是导致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诱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更应防患于未然。

家庭暴力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影响。为此,治安总队法制支队积极探索,制定下发《上海公安机关处理家庭暴力案件工作规范》,明确家暴警情的处警、受理、调查、处罚、告诫书开具等事项;制定《家暴类警情接报受理流程图》和《家庭暴力告诫书样式》,规范公安机关处置家暴类案(事)件程序。

据统计,上海公安机关开具家暴告诫书的数量从2017年的290余份上升到2022年的1190余份,有效降低了因家庭暴力引发的侵害青少年恶性案、事件数量。与此同时,上海公安还把反家暴执法工作纳入社区民警警衔晋升培训课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反家庭暴力示范派出所创建活动,切实提高全市公安机关反家庭暴力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5月29日,2023青少年网络保护思享汇上,社工姚燕闻在做分享。(海沙尔 摄)

同时,为了完善涉青少年案件社会支持体系建设,上海警方通过与市青少年服务和权益保护办密切协作,引入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等社工机构参与涉案青少年干预,推动警社衔接、数据信息共享等制度建设,在办理案件的同时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及时阻断罪错行为再犯。

与小张的经历相似,缺乏家庭监管的小吕初中肄业后,整日与不良朋辈厮混。缺钱玩乐的他选择了盗窃。到案后,恨铁不成钢的小吕父母拒绝到场,鉴于17周岁的小吕还属于未成年人,派出所邀请了青少年事务社工担任小吕的“合适成年人”,陪同他接受讯问,并委托社工开展之后的社会矫治服务。

社工一方面走访了小吕的父母、学校以及社区,了解了他的成长过程及导致他犯罪的因素,向派出所出具了详细的社会调查报告。另一方面,通过家庭教育指导,让小吕父母意识到过往家庭监管的缺失以及对孩子的影响,并从心理疏导、法治意识、行为规范等维度对小吕进行了教育矫治。服务期间,社工发现小吕有就业的意愿,为此社工陪同小吕办理了身份证,并联系学校为他争取了补考的机会。小吕获得了补发的毕业证后,也在不断寻找着就业的机会。

据悉,开展合作两年多以来,上海公安共向青少年事务社工机构转介了400余名轻微罪错的未成年人及其家长,由社工提供社会化教育矫治服务,帮助未成年人纠正行为与意识,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减少再次违法犯罪的风险。

青少年成长的烦恼,怎么去关心?

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嘉兴路派出所飘鹰居委社区责任民警陈梁顺,因为帮助上海一名初中学生摆脱网瘾,成了家长们眼中的“网红警官”。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意识到了青少年问题的重要性,也会经常交流讨论。”陈梁顺说。“遇到类似涉及青少年的警情,我们会组织民警持续做好上门回访,化解矛盾,还跟这些家庭结对,共同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为此,虹口公安分局还专门组建了一支“警察哥哥姐姐听你说”的社区少年服务队,以派出所社区民警、校外辅导员队伍为基础,并辅以具备专业心理咨询资质的民警,通过110警情、社区走访、学校反馈以及热线求助等渠道收集有关青少年的求助和纠纷。针对需要长期干预的青少年和家庭,服务队还开展了“一对一”结对帮扶,努力将青少年的心结化解在萌芽阶段。

民警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关心“成长的烦恼”,有人觉得这不是警察的“本职工作”。陈梁顺有自己的看法:“每个家庭都是社会的最小单元,把家庭矛盾化解好、处理好,也是为了社会的和谐安定,这就是人民警察的职责。”

史利军介绍,接下来,治安总队法制支队将以创建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为契机,加大与团市委、市青少年服务保护办、市民政局等部门的沟通,进一步发挥工作合力;同时指导各公安分局与各区政府部门参照市级层面建立协作关系,及时了解各区工作动向,搜集问题,并及时研判解决。另外,还将与政府各部门建立健全数据共享机制,科学、严谨地加以统计、分析,监测本市青少年权益保护现状趋势,进一步提升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的智能性、针对性和有效性。